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适应PPT课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适应PPT课件
(1)大学生活的集体性和自理性。 在同一个空间中生活需要具有包容心态度,
同时又可以锻炼我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学习独立、决策的能力。
(2) 大学学习的选择性和自觉性。 大学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自我选择空间; 大学需要培养学习的自觉性;
(3)课余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 社会实践和活动是大学的重要学习内容;
⑥与社会协调一致
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了解、认识社会,使 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
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阶段
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发展变化。个体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 表现要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
2.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情绪宣泄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1)情绪宣泄必须及时。 在负性情绪产生后,应该及时进行宣泄
(2)情绪宣泄应该适度。 指宣泄负性情绪情境的程度应该与负性情绪
自身程度一致,过弱则没有达到宣泄效果,过强 则易引起身心过度反应;
(3)情绪宣泄必须合理 是指宣泄情绪的方式、场合恰当,因
方式、场合的不当可能给本人或社会带来 不良后果,而这些不良后果反而会加剧原 有的负性情绪或引发新的负性情绪。
健康状态
不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
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 器质性损伤。
具体表现为:生活质量低、学习工作效率 低、注意力分散、生活缺乏动力、学习没有目 标、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感觉生活没劲。躯体 反映为睡眠质量不高,容易疲劳,身体乏力, 食欲不振。
大学生亚健康的表现:人生目标茫然,学习 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 流,常有无意义感伴随,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 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
①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③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④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⑤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⑥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 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 关注校园亚健康问题
亚健康状态: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 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 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的适应 ★未实现理想的适应
※ 人际关系的适应
人际交往的期望值增加 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待提高 人际交往的途径多元化 人际关系类型多样化 人际冲突的可能性增多
※ 自我的评价定位
★ 自我评价的参照群体的变化 ★ 大学生评价的标准的多样化
※ 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 目标对于行为的动力作用 ★ 大学之初成为目标的真空时期
(2)具体性原则。 新生在设定目标时,应特别注重所定目标的微观与
具体,而不应宏观和笼统
(3)阶梯性原则。 按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的长短、对个人
发展的缓急程度等多重因素作综合性规划、层次性安排、 阶梯式布局
5.学会宣泄情绪
人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 具体的表现如愤怒、焦急、抑郁,为 防止长期被负性情绪所困扰,应及时、 适度、合理地宣泄负性情绪,从而获 得心理平衡、恢复积极的心境。
大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 有意识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 心理调适方法,如自我暗示法 等,对自我心理放松、消除心 理压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4.确立人生的新目标
(1)现实性原则。 新生在适应阶段里所设定的目标应该是在个人能力
和努力所及的范围之内,经过个人短期努力就可以实 现的,这样新生才易于体验成就感,获得自信心。
你 有 ?
二、大学新生心理适应
一、大学新生的主要适应内容:
1.生活环境的适应 3.人际关系的适应 5.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2.现实的适应 4.自我的评价 6.专业学习的适应
※ 生活环境的适应
★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 ★ 大学所处地域环境的适应 ★ 大学所特有生活方式的适应
※ 理想回归的适应
专业学习的适应
专业认知的明确 学习内容的变化 学习方式的变化
二、新生适应问题的心理表现
期望过高引起的失落心理; 目标失落导致的困惑心理; 地位变化产生的自卑心理; 环境生疏诱发的防范心理; 怀旧依赖带来的孤独心理; 盲目乐观造成的挫折心理。
四、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1.必须了解大学的特点,通过了解才能更好 地适应大学的新环境。
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 常的,无心理疾病;
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 境,能有效的富有建设性发展完善个人生活。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①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 操作能力的总和。
一般地讲,智商在135以上,为超常;智商在 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亚中常;智 商在70以下,为智力滞后。智力落后的人较难适 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
②情绪适中
一个人的情绪适中而稳定,就会使整个心身 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
③意志健全
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标准, 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 的重要标志。
④人格完整
个性心理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有机的结合成一 个整体。
⑤人际关系和谐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不 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 而不是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 心、奉献,而不是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 。
(4)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人际关系对于大学学习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人际关系的内容、类型更加广泛
(5)大学管理的 “三自性”。 学校在管理方式上采取学生自我管理、自 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形式 。
2.正视和接受新生心理不适状态 环境的变化产生心理不适是必
然的 问题就是成长的机会
3、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祝
业
有 成 !
同 学 们
快
乐
至
幸
善
福
穷
理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及评价标准 (一)健康及心理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 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 心理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 等方面
※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 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 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