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电视购物总结出6个直播带货秘诀

从电视购物总结出6个直播带货秘诀

从电视购物总结出 6 个直播带货秘诀!
其实,网红带货直播和 20 多年前兴起就火遍全国的电视购物有相 同之处。这两者,有什么样的带货绝招可以给正在做直播,或者想 要做直播的你借鉴呢?
不管我们是什么行业,选择一个正确的好产品至关重要。那么,电 视购物和直播卖货,它们的产品有何不同呢?
来看看电视购物。在这里要说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电视购物指的 就是那种“八心八箭”夸张叫卖式的、长达 15 分钟的插播广告。
正因为群体不一样,所以薇娅的最高客单价产品会比李佳琦的要高。 因为一定程度上宝妈的消费能力比较强。
另外,网红直播产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卖、刚需。现在很多直 播方都会和合作商家签订协议,产品必须是要好卖,是刚需品,还 要保证价格是最低的。
除了选品,我们看看产品组合。它们两者都用了一种极具杀伤力的 组合,“产品+超值赠品”。
商品的高利润,离不开高超的促销策略。接下来所分析的这些促销 策略,如果大家认真看完了,利用得当,对你销售产品很有帮。
第一、电视广告剧本 如果总要有个对比,在某种程度上,直播带货的促销方法完全不能 和电视购物广告比。电视购物有一套神奇的“电视广告剧本”。
现在看来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电视购物 的销量才会蹭蹭往上涨。(如果你现在打开电视购物,你会发现这 个方法还是在被使用,并且还在奏效。)
再比如,这款“手机”就更加厉害了。用的是一款简单的手机,可 实现的却是一种面子,戳中了人们都有的虚荣心理。——“每次拿 出来,挣足了面子”、“你的完美体现的淋漓尽致,你的身份会相 得益彰,你的品位将至尊无双。”
再来说说化妆品,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用了化妆品之后,生活带来 了彻底的改变。比如升职加薪了,夫妻生活更和谐了,聚会上成为 了最闪亮的一颗星。
现在许多直播网红的带货能力惊人,许多知名品牌也纷纷不惜降低 价格,借力头部直播网红来获取更多销量。
另外,产品新奇也是一个特点。现在大家看直播,大多数都没有目 的性,很多纯粹是看看热闹。但就在这看热闹的时刻,被一些新奇 的产品种草。比如薇娅最近在卖的这款玩具,许多人是第一次见到, 但最后也被种草了。
第二、现场气氛 主持人夸张的销售语气,给你感官刺激。
不管是卫视购物还是家庭购物,我们发现主持人都在用一种夸张的 表情、尖叫兴奋的语气、几乎要吼出来的状态,来营造一种超乎想 象的激烈抢购氛围。
女主持人用难以置信的尖叫质疑:“真的吗?”男的用鸿厚的语气在肯 定:“是的!是的!198 元!”
除了语气,主持人的用词也是精湛至极,一大堆强力的文案“子弹头”向 你发射,冲刺着你的血液。
渠道,我们可以理解为“商品和顾客的接触点”。那么,这两者都 在什么地方和顾客接触呢?
我们先来看看电视购物,它主要有两大渠道。 渠道一:电视 这和 90 年代以来电视的广泛流行离不开关系。但根据数据来看, 电视的这个渠道的总体销售增长一直在下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冲 击、电商网络购物的盛行分散了很大一部分流量,现在观看电视的 人也越来越少了。
在消费心理上,消费者所想要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通过使用产 品后,实现心中的“梦想”。
比如,女性想要的不是一款减肥药,而是通过它换来苗条、成为人 群的焦点。
所以,电视购物的一大杀手锏就在于,放大产品的价值,通过各种 剧情去描述、放大他们的梦想。
比如,这款著名的背背佳。使用过后孩子再也不弯腰驼背,个子高 了。更重要的是,反复强调她的 “形象气质大不同,演出多了,比 赛也多了,还顺利考上舞蹈学校了。” 我们想想,现在家长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学业成长、和成才梦想。 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花这几百块钱也不在话下。
除了电视购物,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直播卖货也经常搭配超值赠品。 还是以薇娅为例。 今年双 11,她几乎每一款产品都带超值赠品。比如这款兰蔻产品就 厉害了。
只需要花 1860 元买一套,就送你一大堆的兰蔻明星护肤品,价值 高达 4000 多。足以让许多女生欲罢不能,于是开拍不到 5 秒,就 全部售空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电视购物,有三大特点。 第一点:成本低,定价高,利润高
电视购物秉持着“低成本、高定价”的原则,很多产品其实成本不 到价格的 10 分之一,很大一部分成本用在了包装上面。例如某款 保健品,价格 299 元,实际上成本还不到 20 元。
第二点:定价非常灵活 普通电视广告的价格都是固定的,但电视购物经常会出现:“今日 特价”、“限时活动价”、“节目特惠价”、不同的特殊定价方 式,营造了一种紧促感,促进消费者的购买。
先说说电视购物。我昨天看到某购物频道的广告,卖一款破壁机, 买一送三。 该 破 壁 机 本 身 1980 元 , 送 上 三 个 系 列 产 品 , 加 起 来 赠 品 有 1980+1980+798=4758 元,比原产品价格贵了 2 倍,简直不可思 议。 再比如这个,曾经风靡电视购物广告界的背背佳,也是一样。超值 赠品总是尾随其后,买 300 多,送 200 多。
几乎囊括了各行业各年龄段易发胖、有减肥需求的目标人群。
第二类是著名的演员、名模等。 选这类演员,不单是利用明星的光环效应来提升信任度。除此之外, 还会融入煽情的戏码,加大了煽动性。
这些演员,他们表面光鲜亮丽,其实私底下也和平常普通人一样, 有着难以诉说的烦恼。
比如,名模表面上皮肤很好,其实卸了妆还是和普通人一样,甚至 比普通人更加糟糕。让女性看了之后,觉得自己用了之后也能拥有 明星般的美貌。
我们接着来看看 2016 年。电视购物的主要群体是中年女性,占消 费群体总数的 63%。这一类人,她们有大量的空余时间,不用承担 家庭支出,追求生活品质。 所以,这一年的电视购物广告,以日常家居、养生保健类产品居多, 同时产品均价较高,约 670 元。我们的妈妈们,往往在做家务、做 饭期间,看看电视被广告吸引就买了。
渠道二:“电视+移动互联网” 除了电视之外,电视购物也紧跟移动互联网的大浪潮,开始运用 “电视+移动互联网”的多渠道方法。而移动互联网渠道,是唯一 新增的板块收入。
根据《2015 年中国电视购物业发展报告》,2015 年,东方购物的 移动端成为仅次于电视的第二道销售渠道;快乐购移动端营业收入 占比从上年的 9.6% 上升至 2015 年的 12.1%。
电视购物广告经常上演直播意外,例如主持人争吵、价格标错,便 宜了好几千的……
我前天还看过主持人和厂家老板在演播现场争吵的戏码。女主持人 帮着厂家说不能送赠品,男主持人说观众要求送,不然要退款。
三个人一台戏,吵了大半天,像足了直播意外。最后决定由购物平 台来承担,下了血本,一个破壁机就送了三件超千元赠品。
关于售后保障,给人无法拒绝的成交主张。“一年保修服务、30 天不满意 退货”、“7 天免费试用,不好用退,不喜欢也退。”
关于错过,反复强调:“错过不再拥有!”、“买到在被窝里面偷着乐, 谁买到,谁赚到。”
我们来说说演员,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电视购物的演员。这些演员不是随便乱选的,都是商家精准 的目标用户。
比如:某款减肥运动器材,就选了 4 类人。一个是 40 岁左右,忙 于工作、应酬,没有时间去锻炼的的私营业主。一个是 20 岁左右, 因为肥胖导致没法实现舞蹈梦想的舞蹈老师。一个是 30 岁左 右的小老板。一个是 25 岁的追求外在条件的客户经理。
第三点:利用“锚定效应”,展示疯狂跳水价 比如,某款金项链,降了 3 次跳水价。一开始,锚定价格是市场价 2.5 万元,接着降到 9998 元,再到 4998 元,最后降到了史上最低 价 998 元。
一步一步挑战观众的不可能,刷新我们的认知,轻易击碎了我们的 消费理性。
现在的网红直播产品,他们的价格策略是差价、便宜。 据有关资料显示,很多带货主播会和产品供应商签订一个协议,产 品价格必须是最低,否则不卖。 所以,大部分直播产品单价普遍比市场价要低。有的立减 50 元, 有的立减 100 元,有的还低到了 5 折。
关于价格,突出免费超值。“对,免费!免费!免费!”、“不要一分 钱!不要一分钱!”、“只要 198 元,你带走了价值几千元的 3 件产品, 带走了最新潮流的手机,带走了国际最新专利的技术音响!……”
关于产品功效,夸张又有吸引力。减肥的产品突出一种人人都想要的轻 松、不受累。“每天只用 5 分钟,一点也不费力气”、“大肚腩不见了!
那么现在,电商直播带的产品,都是什么呢?根据 Quest Mobile 报告,移动互联网购物的主要核心群体是 90 后和 00 后,超过了 4 成,他们的购物欲望特别强,比较容易受到诱惑,并且喜于接受新 事物。
所以,现在直播网红选的产品大多以女性彩妆、护肤品、服装、实 用快消品为主。就拿两大淘宝直播巨头李佳琦和薇娅的主要产品分 析。
电视购物节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购物专家,还有一些穿着白大褂 的专业医生、两鬓斑白的资深教授,自带可靠性的神秘老中医、和 说着一口不流利普通话的外国人……
为什么要选用专家呢?这是利用权威来打造信任感。在我们的认知 里,这些专家都自带可信度和权威性。
我们想想,如果是医生和你推荐这款保健品,你是不是会有一种很 值得信赖的感觉呢?殊不知,电视购物里很多专家都是扮演的。
其实那只是电视购物的其中一种,叫做“卫视购物”或者“电视直 销”。是购买卫视广告时间的来播放的,前些年已被禁止播出了。
还有一种是“家庭购物”,例如湖南快乐购、东方购物等专门购物 频道举办的购物节目。现在我们基本上只能看到的是这种。
但是这两者的产品也大同小异。早期的电视购物,主要消费群体是 三四线城市的中老年人群。这类人群,他们依赖电视来消遣时间, 辨别能力比较弱,对新产品并不了解。但购买力度也不小, 每个月 有退休金之类的。 所以, 我们会发现, 一些“ 老人鞋”、“ 保健品”、“ 锅碗瓢 盆”、“收藏品”、“金饰”等电视广告就层出不穷。
例如,2012 年的某款手机,除了用大量辞藻去描述手机本身的功能: “豪华名车造型、铂金版闪耀金边”之外,更是隆重上演了一场使 用手机后的获得身份感的戏码。 我们来细品一下: 林总从高端的豪车下来, 掏出这款“ 高级手 机”,身后一大群小员工在背后悄悄议论:“哇,林总,好气派 啊。” 接着林总迅速被公司员工围起来,嘴上也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他的身份感和高贵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