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名称《白鹅》
执教者周毅飞课时共三课时第二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3课《白鹅》
教材分析《白鹅》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
在作者丰子恺眼里,这白鹅俨然就是一位高傲而固执、忠诚而可爱的朋友,所以文本的字里行间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
文本结构非常清晰,从鹅的叫声、鹅的步态、鹅的吃相三方面,非常细腻而传神地描摹了这位动物朋友。
我们要学习这种人和动物产生惜惜相怜的情感,把动物当成朋友去写,赋予动物高贵的品质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学生都有养动物的经历,也都十分喜爱小动物,学习本组课文容易产生共鸣。
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去体会人和动物是怎样产生情感的,我们又如何去写自己喜爱的动物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初步了解白鹅的高傲。
2.能初步了解作者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课文思路。
3.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找重点词语感悟、激发想象、讨论交流、表演等形式,感受白鹅高傲的特点,读懂课文。
1.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丰子恺先生是怎样写出鹅“高傲”的特点。
难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读的策略,让孩子能有情趣地读通课文,在反复阅读中既收获文本传递的信息,又感悟文本流淌的情感,还积累文本呈现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过程
一、以“朋友”的身份切入课题
(2分钟)1.课件背景出示丰子恺的画《鹅》及相关资料。
提问: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朋友”二字的。
2.简介丰子恺创作《白鹅》的背景,引入主题:作家丰子恺先生于1946年为躲避战乱在乡下种菜、养鹅,是这只鹅陪伴他度过了苦闷的岁月,于是作家便提笔写下这位——“鹅”朋友。
学生谈动物与人的朋友关系。
(从朋友入手,是我设计这堂课的主线,谈丰子恺先生当年所处的环境,以便学生理解这位鹅朋友的意义。
)
二、初见朋友
(5分钟)1.品读第一自然段,请学生读,师生共读,带着动作读。
提问:初见朋友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来写的?师生一起分享阅读的感悟。
(板书:初见朋友。
)
a.“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来理解这一句话的。
b.亲昵的称作“雪白的大鸟”的表达效果。
c.作者写“高傲的白鹅”表达出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第一自然统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值得细细品味。
初见可谓一见如故。
有缘!)
三、相知朋友
(30分钟)师直接引入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句话同学们交流之后的感悟是什么?
是啊!全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来展开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
可见作者经过仔细观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认真了解了鹅的脾气、秉性,这也见证了作者从初见朋友到相知朋友的一个过程。
(相机板书:叫声、步态、吃相,相知朋友)
1.品读第三自然段。
a.说说你找了哪些好词。
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找出两个能
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两个词,你能想象把白鹅比作了什么样的人。
看守
门户时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鹅的语言翻译给老师。
(相机板书:厉声呵斥、厉声叫嚣)
b.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c.学生再次交流:比较鹅、狗叫声的不同。
d.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
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
的保护主人凌厉之气,不亚于狗写出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
的特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解释勾画词语,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
言积累。
通过引读有关句子,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
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
2、白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之极,不信请你读读第4自然段。
品读第四自然段。
a.请学生读,师生齐读课文,课件展示比较鸭鹅步态的不同。
b.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c.积累词语──板书: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
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
出特点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
3、品读第五自然段。
a.先抓住鹅吃饭的顺序、方法、食料来引读。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鹅吃饭时的
笑态,想象主人为何发笑,想对鹅说点什么。
b.找出表现鹅吃饭特点的词语。
板书: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c.齐读体会。
(适时引导学生想象,使之入情入境,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
课堂小结
2分钟
1.小结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借鉴的地方?
2.找出文中拟人化的语句借鉴。
3.学习赋予动物植物人的优良品格的写法。
布置作业
1分钟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1.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写:它的特点、外形、脾气、以及它是怎样进食的、怎样嬉戏、休息等等。
2.要把动物当成朋友来写,字里行间要有浓重的感情,要写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13 白鹅
初见朋友: 高傲雪白
叫声:厉声呵斥厉声叫嚣
相知朋友:{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在设计《白鹅》一课教学时着重考虑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质的内容等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热爱语言的情感。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学应善于挖掘教材语言的魅力,点燃学生对语言的情感火花。
如:第1自然段作者为了表达喜爱之情把白鹅称作“雪白的大鸟”。
我抓住这个语言的训练点,先引导学生自悟,再激趣引读:丰子恺先生亲切地称呼它为“雪白的大鸟”,语言幽默,童心未泯,那该是怎样一种喜爱啊!让我们脑中边想象边再读读。
2.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想象”是学生学好语文的翅膀。
我多次设计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想象的环节。
如想象它“厉声呵斥”时会叫出些什么话来;以老爷的身份想象一下,鹅看到饭被偷吃,甚至吃光,会“厉声叫骂”“昂首大叫”出些什么话来?
实践证明,学生对想象的环节是喜闻乐见的,这从他们乐此不疲的表情中就能看出。
3.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内化。
内化是形成语文素质的心理机制,外因都要通过学生主体这一内因来实现。
比如积累:设计中多次地诵读是一种积累;形象的比较是一种积累;师生的交流也是一种积累。
4、本课实际上过之后,感觉很满意,意犹未尽,总觉得是上得最成功的一堂课,对文本的把握力度较深,剖析到位,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如:前两个特征叫声、步态环节处理得过于细致使后面吃相时间不够;课堂气氛虽然较好,但有时目的性不强。
5、如果重新上这堂课,我会努力把时间多留给学生表达,总觉得老师方方面面想的比较周到,但学生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潜意识。
今后一定要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多练口头表
达的能力,能把自己的想法准确的说出来。
多练学生的口才。
这也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6、从本班学生作文中可以看出,这堂课带给学生写作上的启发还真不少,不少学生成功的写出了身边的动物的特征、抓住了他们特有的灵性,以一种亲切、自然的口吻道出了这位动物朋友。
我想这就是入情入境的结果。
对动物的喜爱是孩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