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210
课程代码:01991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现代文员;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B)。
A.《论语》 B.《左传》
C.《春秋》 D.《国语》
2.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A)。
A.《离骚》 B.《九歌》
C.《九章》 D.《天问》
3.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C)。
A.道 B.仁
C.德 D.义
4.(D)是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整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
A.孔子 B.孟子
C.苟子D.董仲舒
5.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
A.《春秋》 B.<左传》
C.《史记》 D.《汉书》
6.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大概是在(B)。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7.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是(A)。
A.士人 B.君王
C.官僚 D.百姓
8.唐文化最集中的体现是(C)。
A.文化的融合 B.磅礴的气象
C.诗歌的繁荣 D.儒学的复兴
9.在文学史上,极具士人文化特征、堪与唐诗并称的文学样式是(C)。
A.唐文 B.宋诗
C.宋词 D.传奇
10.《四库全书》是(D)朝修订的。
A.汉 B.唐
C.明 D.清
二、填空题
11.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天人合一
12.先秦百家思想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
六经
13.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
浑厚
14.魏晋时期,儒、佛、道三家思想融合,导致了的出现。
三教调和论
15.佛教把一切现实世界中引发人内心欲望的东西,都称之为。
色相
16.唐代儒学复兴最初是以的形态出现的。
古文运动
17.明代朱载墒用“新法密律”建立起科学的,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十二平均律
18.针对不断涌来且表现出高势能文化特性的西学,明代科学家在经过深入思索后,提出了________ 的命题。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19.在清末思想启蒙运动中,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命题。
严复
20.“五四”运动时期喊出的口号,为两千年封建文化敲晌了丧钟。
打倒孔家店
三、简述题
21.简述西周时期神本文化转向人本文化的表现。
答:殷商文化带有浓郁的神本色彩,殷人宗天、尚鬼、嗜酒,谋求在某种迷狂状态下与神共舞。
到西周时期,神本文化迅速地转向人本文化。
这种转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第一,从当时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
第二,从卜筮之法看出。
第三,从周人重“德”的社会风尚可以看出。
第四,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2.简述唐代文化的主要成就。
答:唐代实行科举制,使大批寒士崛起,并在各个文化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创造了一代辉煌的文化。
唐代文化高度发达,诗歌是其集中体现。
懒起的寒士们以一种经天纬地的豪情和大气兼容前此以往的诗歌传统,形成了一种“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全新的唐诗气象。
诗至唐代,无论内容、风格、形式、技巧,都已全面成熟,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
跟唐诗一样,浸染着饱满的时代精神的唐代书法,也集中反映了唐帝国文化的特质。
以张旭、怀索为代表的狂草奔放不羁,最能反映唐代书法的精髓和旗帜。
草书之外,篆、行、楷、隶诸体都各有大家,如唐诗的众体兼备一样。
诗、书之外,唐代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23.简述明代市民文化发达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答:明代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得市民意识全面成熟,市民文化日趋高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社会风尚。
一变前期的“简质”,而代之以“导奢导淫”之风。
第二,价值观念。
明代后期拜金之风强盛,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应提高。
“好色”“好货”观念风行。
第三,市民文学。
明代市民文学取代了士大夫文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等作品均有明显的市民文化痕迹。
明代市民文化的发达,意义重大。
它不仅为我国民主意识的普及做了准备,而且还为东西文化精神的融汇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