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元市昭化区教育局关于2018年教育工作情况和2019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广元市昭化区教育局关于2018年教育工作情况和2019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区委、区政府:现将我区2018年教育工作情况和2019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18年主要工作(一)亮点工作1.“三项资金”提升就学保障。

在全面落实省教育专项扶贫四项举措基础上,深入实施区本级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倍增计划,发放资金287万元,惠及学生3446人次;实施义务教育区内就读学生“0费用计划”,发放资金19.06万元,惠及学生1489人次;发放教育救助资金207.526万元,惠及学生人。

资助宣传“六个一”的做法被市教育局充分肯定。

2.内外兼修推进普高提档升级。

将元坝中学创建省二级示范高中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强力推进,投资2806万元,用于新老校区风貌、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厕所等改造,运动场维修,实验室、功能室、图书、信息化等设备购置,切实提升元坝中学硬件设施。

着力内涵提升,被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授予“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

借智借力实施办学规划、文化建设、学科建设、文化课教学模式建构,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开展“普职融通”“选课走班”。

3.专项主题教育助力脱贫攻坚。

主动服务全区脱贫攻坚大局,组织各校园开展“小手拉大手,脱贫一起走”主题教育活动。

“小手拉大手,一起学政策”、“小手拉大手,一起看变化”“小手拉大手,一起树新风”、“小手拉大手,一起感党恩”四项内容接地气、有实效,学生拍摄农村新变化照片,撰写脱贫奔康感人事迹,收回测试卷7963份,评选“五员家庭”260人,其经验做法在四川教育、市政府上宣传。

4.“五联五强”信息化运用经验全省学习。

巩固提升“智慧广元”教育信息化第一期建设成果,制定了《广元市昭化区“智慧广元”教育信息化二期建设方案》,成功将昭化镇小学打造为全省教育信息化第三次现场推进会参观点。

坚持建设、管理、运用相结合,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五联五强”增实效做法在全省学习推广。

(二)其他工作5.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健全党建工作机构,全区教育系统47个党支部均配备专、兼职党务工作者。

建设党员示范岗96个,党员示范室51个,党员示范班46个,按“六有”标准建设党员活动阵地41个。

发展新党员18名,转正预备党员22名。

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体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践行“红船精神”,做实做细党员教师“三个一”活动。

坚持思想建设首位,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举办专题讲座80余场次,召开讨论会37场次,形成调研提纲38份,调研论文23篇。

切实有效抓好了教育系统的意识形态工作,被区委宣传部通报表扬为首批“意识形态创建示范单位”。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承办?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作风纪律深化年建设现场会,组织局机关党员干部、校(园)长及学校支部书记赴广元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接受廉政警示教育2次,学习市、区纪律监委通报的违纪违规典型案例3次,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2次,作风纪律专项督查10次。

创建廉政文化示范校1所,作风纪律建设经验信息6篇在省教育等媒体刊载,教育系统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彰显。

6.脱贫攻坚创新推进。

印发《昭化区超常推进教育扶贫10条措施》等,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一是行业扶贫扎实推进。

严格对照“五大领域”标准,加快短板补齐,28所标准中心校建设全部达标,石井铺小学成为全市脱贫攻坚夏季战役参观点。

采用“423模式”(4找、2核实、3一致)精准识别,实施“635”责任体系(6长责任、3方同责、5位一体)精准稳控和“4本台账”(物资资助、学业指导、身心健康监测、家校沟通)精准帮扶,确保了全区适龄学生就学率100%、巩固率100%。

对贫困学生进行精准资助救助,加强政策宣传,严格时间节点打卡发放资金,确保学生应助尽助。

加强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选派2名农村学校中层干部到龙泉市挂职锻炼,31名学生到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组织派出2名教师赴凉山州支教,开展“同读一本书”送文具到凉山州公益活动,共捐款11.6万元,捐赠图书4857册、文具玩具1137件、衣物634件。

利用昭化职中培训,深入香溪、梅树、磨滩等9个乡镇,对建卡贫困户开展猕猴桃种植、核桃栽培、生猪养殖、中式烹饪、乡村旅游等培训,提升了农民工的实用技术和就业能力,拓宽了农民工就业渠道。

二是驻村帮扶稳步进行。

调整了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1名党组成员专职分管驻村脱贫工作。

调整了椿阳、元林两村第一书记,抽调8人全职扶贫。

通过农民夜校教学、送文化下乡、群众会等形式,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及成效。

开展环境卫生比风貌、产业发展比收入、孝老爱亲比奉献“三评三比”活动,切实增强了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相关经验及做法在广元日报刊发。

开展“三同”活动40次,局机关干部参与1800余人次,利用“扶贫日”等捐款17.1万余元,为群众送去价值4万余元的肥料。

积极引导产业发展,傲盘村的蔬菜产业、生态蚕养殖,椿阳村的耙耙柑和元林村大棚养殖产业已初具规模、效益初显,集体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万余元为傲盘村制办公设备,为椿阳村、元林村打造阵地文化。

傲盘村异地搬迁点建设全面完成,椿阳、元林两村聚居点建设全面启动,异地扶贫搬迁户46户已全部配套设施齐全安全入住。

目前傲盘、椿阳、元林三村35户98人如期稳定脱贫,群众满意率达100%。

傲盘村以高分数顺利通过市脱贫攻坚验收,成功脱贫摘帽。

7.队伍力量明显增强。

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学习教育,推进法律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三进”活动,落实“三养”法制教育模式。

聘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50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二课堂40次。

利用12.4等节日开展法治活动,发放法律资料300余份。

创建区实验小学等市依法治校示范校6所,清水小学等区依法治校示范校17所。

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高中校长1名,引进区外优秀教育人才14名,招收免费师范生1人,派出支教交流教师90人。

健全了师德教育、宣传、考评机制,印发了《深入学习<新时代教室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集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实施方案》,全面规范教师行为。

丁家乡小学冯克武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朝阳乡小学陈明刚被评为“广元市最美乡村教师”,继紫云小学王金玉老师被评为2016年“感动广元十大人物”后,局退休教师张仕连又被评为2017年度“感动广元十大人物”。

与清华大学、北师大、川音、省教科院等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培训教师300余人次、学校管理人员及名优骨干教师178余人次。

31人取得北京师范大学络教育本科毕业文凭,5人取得学士学位证书。

开展幼师国培活动,培训教师600余人次。

发放农村教师生活补助586.6万元、市级名师工作经费20万元。

表彰教育质量先进个人156名,发放奖金58.95万元,教师获得感明显增强。

8.教育科研更具活力。

在研国家、省、市级课题45个,参研国家级课题1个,立项《农村普通高中美育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农村初中留守困境儿童替代服务校本实施策略的研究》省级课题2项。

元坝中学课题《农村普通高中新教师校本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省第二届教育发展和改革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元坝一小的《农村小学阳光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等5个课题获市第八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民盟烛光初级中学《初中数学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等9个课题获市三等奖。

推广省、市课题研究优秀成果2项。

探索区域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培养了教师张小菊等一批省、市级学科技术带头人。

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我区教师共获奖60余人次,范明国同志获得全国初中语文大赛第一名,区机关幼儿园教师自制的《神奇的小背心》获全国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大赛二等奖。

教师谢晓雪和贯翠蓉参加省市级微课优课大赛,分别获省级优课二、三等奖。

推荐“一师一课”“一课一优”优课42节,成功进入市级学科教学库。

9.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制定了《昭化区学前教育2017—2020三年行动规划》,持续推进以城带乡“四推四化”发展模式。

吸引民间资金500余万新建王家童乐、卫子星光2所民办幼儿园,增加学位300个,将王家童乐、卫子星光创建为三星级幼儿园,虎跳小学、张家小学、丁家小学附属园创建为一星级园。

成立了王家、卫子、昭化三个片区小规模学校联盟。

制定了《昭化区义务教育奖励方案》,2018年九年级中考成绩全市第三名,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居全市第三名。

出台了《昭化区控辍保学实施意见》《保生保学十条措施(试行)》,实行“六长联动”。

全区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123人、特校就读19人,54人通过送教上门和远程服务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深化职业教育托管办学模式,制定了学校发展年度计划和中期发展规划,启动了绿色家具、旅游服务与管理等特色专业建设申报审批工作。

与万达嘉华酒店、长虹电子、吉利汽车集团3家企业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就业安置率100%。

积极开展市级“美丽乡村学校”创建,启动创建省级文明校园3所、市级文明校园4所,建立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1个、市级星级留守学生之家2所,中央彩票公益金、省级专项资金乡村学校少年宫3所。

10.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2018年“全面改薄”项目总投资1568万,民盟烛光初级中学等25个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新建梅树乡小学、张家乡小学、丁家乡小学教师周转房48套。

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创建成果,投入1568万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硬件功能配套,提升办学内涵。

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生生均8. 81平方米,初中6.08平方米;小学生生均图书24.7册,初中生生均33.7册,全面达到省定标准。

全区28所“标准中心校”4项指标均达到或高于省定标准,顺利通过市级评估验收。

落实“全面改薄”资金余万元用于“创园”工作。

目前,区实验小学、元坝中学、元坝一小正在实施园林学校创建。

2018年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0万元。

引入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营养餐配送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2018年5月该项目启动实施。

11.民生工程全面落实。

在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基础上,为4121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减免贫困家庭幼儿保教费1037人,免除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和作业本费8356人,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4121人;发放高中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1162人,免除高中家庭贫困学生学费1162人。

发放中职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231人,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176人,中职学校招生445人。

今年在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继续实施“5+2”食堂供餐模式,国家营养餐惠及学生7105人,区政府“免费肉食计划”惠及学生8347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