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密封相关知识
压缩机的密封分类
密封
内密封
轮盖密封 级间密封
外密封
主轴与机壳间 的密封(轴端 密封)
由于叶轮出口压力大于进口压力(图), 级出口压力大于叶轮出口压力,在叶轮两侧与 固定部件之间的间隙中会产生漏气,而所漏气 体又随主流流动,造成膨胀与压缩的循环,每 次循环都会有能量损失。该能量损失不可逆转 地转化为热能,为主流气体所吸收。
压缩机的密封
• 压缩机的主要结构 • 压缩机的密封分类 • 密封的原因和目的 • 迷宫式密封件的结构形式 • 轴端密封及分类 • 机械密封 • 液膜密封 • 干气密封
压缩机的主要结构
1—吸入室 2—轴 3—叶轮 4—固定部件 5—机壳 6—轴端密封 7—轴承 8—排气蜗室
压缩机的主要结构
1—定轴器;2—套筒;3—止推轴承部;4—止推轴承;5—轴承;6—调 整块;7—机械密封部;8—进口导叶;9—隔板;10—叶轮;11—轮盖密 封;12—调整块;13—隔板密封;14—齿轮联轴器;15—轴端密封; 16—连接件;17—套筒
干气密封应具有两种功能: 一、是要防止转动期间主环与配对环接触,避 免摩擦。 二、是当轴不转动时,密封应为零泄漏量。
干气密封主要有三种形式: 单端面密封结构 串联式密封结构 双端面密封结构
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压缩介质和压力等级选定。
单端面 = GASPAC S
工艺侧
清洁隔离气
大气侧
双端面密封 = GASPAC D
液膜密封
液膜密封是在密封间隙中充注带压液体,以 阻滞被密封介质泄露。由于它将固体间摩擦转化 为液体摩擦,故又称为非接触式密封。由于密封 间隙中还设置了可以浮动的环,故又称为浮动环 密封。
图为液膜浮动环密封的结构示意图,它主要 有几个浮动环1、4,轴套5,L形套环和壳体等组 成。左侧为高压被封介质,右侧为低压或大气。 密封油压大于被密封气体压力,其间差值为 0.05—0.1Mpa。进油流经浮动环1、4与轴套5之间 的密封间隙,沿图示方向向左、右 动态O圈
动环对中装置
弹簧增强O-圈设计
动环驱动套的套装设计
干气密封
正常工作间隙为2.5~7.6µm。
干气密封
干气密封基本原理
• 在稳定状态下,作用在密封面上的闭合力(弹簧力和介 质力)等于开启力Fc=Fo(气膜反力),气膜处于设计工 作间隙(一般在3—10um)。当Fc<Fo时,间隙减小,气 膜刚度增大,气体泄漏量减小,但容易造成气膜温度升 高而影响密封寿命;当Fc>Fo时,气膜刚度减小,泄漏 量增大。
机械密封
机械密封如图所示,左侧为被密封 介质( 高 压 侧 )P1,右侧为大气 (低压侧)P2,密封主要由动环1、 静环2、弹簧4、端盖5等组成。弹簧 将静环端面紧贴在动环上,使其端面 间隙减小到零,以达到封严的目的, 故机械密封亦称端面接触式密封。为 防止静、动端面干摩擦,还要用密封 液润滑并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动静 件形成一对摩擦副。一般动件为硬质 材料,如碳化钨硬质合金、不锈钢等 ,静件相对为软质材料,如石墨、青 铜、聚四氟乙烯、工程塑料等。弹簧对接触面的压紧力应适 当,偏大磨损加快,偏小易于泄露。
干气密封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静压力和动压力平衡。
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干气密封开始应用于透平压 缩机,其结构与机械密封相似,也是由动静环、弹簧、壳 体和O形圈等组成。
环密封面经过研磨、抛光,并在其上面加工有流体动 压槽(深度一般小于10um)。动、静环作相对旋转运动时, 流体被吸入密封沟槽底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气体进入 密封中心处压力升高,螺旋槽底部最高,它沿径向形成环 形密封墙,该密封墙对气流产生阻力,气体被压缩,压力 增高,产生的压力使静环从动环表面被推开,此时,流动 的气体在两个密封面间形成一层很薄的气膜(此气膜厚度 一般在3微米左右),气膜厚度十分稳定,并具有良好的 气膜刚度,保证密封运转稳定可靠。密封始终工作在非接 触状态,起密封作用。(图)
由于压缩机内压力大于壳外压力,轴端特 别是与原动机连接段,轴与固定部件之间间隙 中的气体向外泄露,造成压缩机效率降低。
密封的原因和目的
如果压缩气体为高压气体、贵重气体、 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还会造成环 境污染,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因此,为了防止压缩机级内能量损失和 压缩机内气体想外界泄漏,要在压缩机内设 有内密封装置,在轴端特别是轴与原动机连 接端设有轴端密封装置。
3、扩压器
使叶轮排出的具有较大动能的气流减速,把气体的动能有效的转化为压 力能。分为有叶扩压器和无叶扩压器。 无叶扩压器:结构简单,级变工况的效率高,稳定工作范围宽。 有叶扩压器:由于叶片导向作用,气体流出扩压器的路程短,设计工况 效率高,但结构复杂,变工况的效率较低。稳定工作范围窄。 所以较多采用无叶扩压器。
压缩机的主要结构
1—叶轮、 2—扩压器、 3—弯道、 4—回流器、 5—排气蜗室
压缩机的主要结构
压缩机的主要结构
1、主轴
压缩机的关键部件,他是主要起到装配叶轮、轴套、平衡盘、推力盘 、联轴器的作用,是转子部分的中心部位
2、隔板
隔板安装在气缸壳体内,与气缸壳体或内机壳组成压缩机的气道,即形 成扩压器、弯道及回流器等。隔板一般采用铸铁件,经时效热处理后加 工而成。隔板均为水平剖分,以便拆卸装配。
压缩机的密封
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到泵、压缩机等流体输送 机械,这些机械的做功都是消耗能量的,而这 些 能 量 并 不 能 100% 转 化 为 人 们 想 要 的 功 和能量。总会有能量损失
• 离心泵的能量损失包括: • •
水力损失 容积损失 机械损失
• 离心压缩机的能量损失主要包括: 漏气损失、轮组损失、 流动损失、冲击损失
液膜密封
• 浮动环是活动的,当轴转动时,由于存在偏心而产生 流体动压力将环浮起。由于它具有自动对正中心的优 点,故形成液体摩擦状态,且其间的间隙可以做到比 轴承间隙还要小得多,因而漏油量也就大大减少。为 了防止浮动环转动,需加防转销钉3.在正常工作情况 下,浮动的环与轴不会发生接触摩擦,故运行平稳
GASPAC
静环端面
材料
• 石墨(含10%的锑) • 碳化硅
GASPAC
动环端面
材料
• 碳化硅 • 氮化硅
GASPAC® 标准产品应用参数
压力
至 105 Bar (石墨) 至 120 Bar (碳化硅)
速度
至 to 200 meters per sec.
标准端面组合
硬对软
温度
-20ºC to 180ºC (O-rings)
6、推力盘
推力盘主要承受推力轴承的轴向力,由光洁度很高的不锈钢板材经 线切割制造而成。其两侧分别为推力轴承的正副止推块。推力盘有的 设置在压缩机的高压端,有的设置在机组的压缩机的两段之间
压缩机的主要结构
7、轴端密封
防止轴端特别是与原动机连接端,轴与固定部件之间 间隙中气体向外泄漏。
8、临界转速
若转子旋转的角速度与转子弯曲振动的固有圆周频率 相重合,则转子发生强烈振动导致转子的破坏,转子 与此相应的转速成为转子的临界转速,一旦转速原理 临界转速,则转子平稳,不会有强烈振动。
• 当发生工艺条件波动或机械干扰,使得密封面贴近,有 接触的趋势,此时气膜厚度减小,刚度增大,气膜反力 增加,迫使密封工作间隙增大,恢复到正常值。相反, 若密封气膜厚度增大,则气膜反力减小,闭合力大于开 启力,密封面贴近恢复到正常值。
• 衡量干气密封稳定性的主要指标就是气膜刚度的大小, 气膜刚度越大,表明密封的抗干扰能力越强,运行越稳 定。
压缩机的主要结构
4、叶轮 叶轮又称工作轮,是压缩机的最主要的部件。叶轮随主
轴高速旋转,对气体做功。气体在叶轮叶片的作用下,跟 着叶轮作高速旋转,受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以及叶轮里的 扩 压流动,在流出叶轮时,气体的压强、速度和温度都得到 提高。
按结构型式叶轮分为开式、半开式、闭式三种,在大 多数情况下,后二种叶轮在压缩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迷宫式密封件的结构形式
为了尽量减少漏气损失,在固定部件与轮盖、 隔板与轴套,以及整机轴的端部需要设置密封件。 常用的有梳齿式(亦称迷宫式)的密封结构。其工 作原理是每经过一个梳齿密封片,等于节流一次, 多次的节流减压能有效地减少漏气量。
迷宫式密封的结构形式
轴端密封及其分类
充抽气密封
迷宫密封
机械密封 液膜密封
工艺侧 迷宫密封 密封气入口
轴套
动 环
静环
O
型 圈
出口
卡槽
卡环
大气侧
干气密封的特点及应用
• 特点:干气密封与机械密封、液膜密封最大的不同是采
用气体密封,省去了密封油系统,具有运行可靠性高、 使用寿命长、密封气泄漏量小、功耗极低、工艺回路无 油污染,工艺气不污染润滑油系统等优点。另外,取消 了庞大的密封油供给系统及测控系统,使占地面积减少 ,重量轻、运行维护费用低,缩减了计划外维修费用和 生产停车时间,故日益受到重视与推广应用。目前在国 内应用的干气密封最高压力在10Mpa。干气密封除了常应 用于压缩机、泵设备的密封外,还可应用于反应釜等其 他转动设备。
动环
碳化硅 (Upto 120 m/s) 氮化硅 (Upto 200 m/s)
GASPAC® 高端产品参数
压力 动环材料 静环材料 密封辅件
Up to 230 Bar 动态 230 Bar 静态
氮化硅 (up to 200 m/sec)
碳化硅
PTFE 垫片 (-100ºC to 230ºC)
基本元件
工艺侧
清洁隔离气
大气侧
双端面密封 = GASPAC D
工艺侧
清洁隔离气
泄漏到火炬
大气侧
配中间迷宫的串联密封= GASPAC L
清洁隔离气 工艺气
泄漏到 火炬
惰性隔离气 大气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