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1我在成长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身高体重仪。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没有身高体重仪的学校,学生要带木板和尺子,也可用其他东西替代。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集结果。
2、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3、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
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
4.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1-2悄悄发生的变化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科学知识: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正常发育。
*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体验到青春期是生命中的重要时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调查提纲、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2)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光盘和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青春期的资料。
1、课前给家长写一封信,信里要写清楚本次课的目的,需要家长帮助做什么,以获得家长的帮助,完成了解学生生长发育的调查提纲。
特别要向家长宣传早期性教育的必要性,个别地区守旧思想较严重,更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2、导课时可以说:课前,我们围绕自己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做了一些调查,很感谢同学们和你们的家长对老师的信任,调查活动完成得非常好。
下面我把调查结果和同学们说说。
3、在班里交流几个比较典型的情况。
4、谈话: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应该出现哪些变化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介绍。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光盘讲解。
5、谈话: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变化?6、推荐书目:《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告诉孩子真相》《青春期——写给女生》《青春期——写给男生》1-3人生之旅过程与方法:*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
*能够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并写出调查报告。
科学知识:*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
*体验到制定计划在调查活动中的作用。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师准备:(1)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
(2)有提示语的记录单。
*学生准备: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
1、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来猜猜,这种动物是什么?讲述“斯芬克司之谜”。
2、学生自行划分人的一生有哪几个时期。
谈话: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划分人的一生?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划分为若干时期,你准备怎样划分?学生活动。
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此时教师可以把人的各个时期的图片发给他们,帮助他们思考。
同时可提供一份记录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每种结果只要大家同意划分依据就可通过。
之后,可以一起看看教材上爱因斯坦的照片,说说都是什么时期的。
4.讨论交流:说说你看到婴幼儿是怎样被照料的?老年人是怎样生活的?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怎样做?5、指导怎样写调查报告。
(1)通过谈话向学生讲明活动为什么要做访问。
“科学家有时会利用一些沟通技巧来收集信息。
对可能会提供有用信息的人进行采访是科学家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采访中,通常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问一些和某个主题相关的问题。
”(2)步骤:(要提供给学生)①想出一位你要采访的人,可以是你的父母、叔叔、阿姨、祖父母,或者是熟悉的邻居;②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接受你的采访,记住交流的时候要表达清楚,约定一个采访时间;③在采访开始之前,先要把你要问的问题列出来;④在问完对方所有的问题之后,要向对方表示感谢。
(3)整理采访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可以针对以下几项来完成。
①调查对象;②调查人数;③调查内容;④调查时间;⑤调查问题;⑥调查结果;⑦其他。
调查活动结束后,通过交流,让学生们谈谈感受。
此项调查活动建议每个小组只调查一组人群。
1-4踏上健康之路过程与方法:*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
*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
*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
科学知识:*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知道可以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健康在人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珍爱生命。
收集各种影响健康生活的资料。
1、出示:教材第11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谈话:这是一组12岁儿童的身高统计表。
这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研究研究,把从这张统计图上了解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3、做我们全班的身高统计图。
(1)出示一张空白统计表,按照身高分段统计人数。
(身高数据在第1课时已测量)(2)分别做男女生的身高统计图。
(3)观察此表,看自己处于哪个位置上。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4.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
谈话: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在班级的状况了,我们再来根据教材12页的身高评价表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
学生活动。
5、了解健康生活方式。
谈话: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都应该怎样做?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2-1生物的遗传现象*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
*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一、发现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分组做游戏。
课前请小组内的一些同学从家里带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照片,混合在一起后与其他小组交换,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小组交流。
用多媒体有选择地展示遗传遗传特征明显的组合。
由学生本人验证是否正确,大家再仔细观察对照,说说到底哪里最像。
3、老师讲解什么是遗传。
4、学生把各自的照片与父母的照片进行对照观察,然后思考并交流:遗传了父母的哪些特征?5、活动:在课文中,用连线的方法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父母。
二、认识动物的遗传现象。
1、学生分别观察小狗、小兔、猎豹、企鹅、长颈鹿等家庭的图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
2、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整理好。
3、小组交流。
4、师生小结:动物界也有遗传现象。
三、认识植物的遗传现象。
1、提问: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什么意思?植物难道也有遗传吗?2、小组讨论。
3、学生看课文中的说明。
4、布置任务:回去找出类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或成语。
提问: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找到答案?5、学生交流。
四、综合练习。
谈话:仔细观察照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然后观察照片中的小猫妈妈,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并讲讲你的理由。
2-2生物的变异现象*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能对同一种类的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
*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但是有的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2、学生讨论。
3、小结: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游戏:找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2、学生仔细观察。
3、交流发言。
4、汇报课前围绕自己家庭成员特征调查的结果。
5、小结。
6、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7、讲解:变异。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2、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插图。
4、汇报交流。
5、小结。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7、补充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指导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四、了解变异的种类。
1、用课件展示介绍变异的种类。
(1)可遗传的变异。
(2)不可遗传的变异。
2、小结。
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讨论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染色体是人类遗传的物质基础;*生物遗传的秘密在基因里,基因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单位;*1对基因决定人体的一个性状。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人体染色体配对挂图、眼睑基因遗传图解、男女性别决定图。
*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报刊、光盘资料。
一、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2、讲解:为什么子女有些特征像父母,有些又不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遗传变异的秘密。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染色体是人类遗传的物质基础。
(1)结合课本人体细胞图讲解:科学家们经过研究知道,人类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染色体在人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父母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两两分开,各将自己一半的染色体传递给孩子。
因此,孩子从父母那儿各得到一份染色体,他们的染色体是父母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个体。
(2)提问: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孩子总有一些特征像父母,又不完全长得像父母了吗?(3)学生讨论、汇报。
(4)小结:由于孩子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是父母染色体的重新组合,因此,他们总有一些特征像父母,又不可能与父母完全相同,甚至差异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