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米氏常数测定(精)

米氏常数测定(精)


COOCH2 NHCH2OH
HCHO
COOCH2 NH(CH2OH)2
试剂器材
试剂
1. 10~40g/L酪蛋白溶液(pH8.5): 四种不同[S]的酪蛋白标准溶液。 2. 中性甲醛溶液:75mL分析纯甲 醛加15mL 0.25%酚酞乙醇溶液, 以0.1M NaOH滴至微红,密闭于 玻璃瓶中。(自己配制) 3. 0.25%酚酞乙醇溶液: 4. 标准0.1M NaOH溶液。 5.胰蛋白酶溶液(已配好)
液,重复上述操作,分别测出V30、V20、V10。
利用上述结果,以1/v对1/[s]作图,即求出V与 Km值。
注意事项
(1 )实验表明,反应速度只在最初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酶促反应速度逐渐下降。原因有多种, 如底物浓度降低,产物浓度增加而对酶产生抑制作用并加速 逆反应的进行,酶在一定pH及温度下部分失活等。因此,研 究酶的活力以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为准。
此方程表明,当已知Km及V时,酶反应速度与底 物浓度 之间的定量关系。
双倒数作图法测定Km值: 1 Km 1 1 v V [S] V
胰蛋白酶的性质 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质中碱性氨基酸(L-精 氨酸和L-赖氨酸)的羧基所形成的肽键水解, 产生自由氨基端。
氨基的测定
甲醛滴定法
COOCH2 NH2
HCHO
实验十六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米氏常数的测定
目的要求
(1)了解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2)掌握测定米氏常数Km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Km定义: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 所对应的底物浓度。
Km的意义
Km是酶的特性常数之一,不同的酶Km值不同,同
一种酶与不同底物反应Km值也不同。
器材:
碱式滴定管
操作方法
1 .取 50mL三角瓶 4 个,加入 5mL 甲醛与 1 滴酚酞,以 0.1M 标准 NaOH滴定至微红色, 4 个瓶颜色应当一致,编 号。 2 .量取 40g/L 酪蛋白 50mL,加入一 150mL 三角瓶, 37℃保温10分钟,同时胰蛋白酶液也在37℃保温10分钟, 然后吸取5mL酶液加到酪蛋白液中。(同时计时!)充分 混合后立即取出10mL反应液(定为0时样品)加入一含甲 醛的小三角瓶中(1号)加10滴酚酞;以0.1M NaOH滴定 至微弱而持续的微红色。在接近终点时,按耗去的 NaOHmL数,每mL加一滴酚酞,再继续滴至终点,记下 耗去的0.1M标准NaOH mL数。
(2 )本实验是一个定量测定方法,为获得准确的实验结 果,应尽量减少实验操作中带来的误差。因此配制各种底物 溶液时应用同一母液进行稀释,保证底物浓度的准确性。各 种试剂的加量也应准确,并严格控制准确的酶促反应时间。
思考题
1. 试述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 试述在何种条件下,测定酶的Km值可以作为鉴 定酶的一种手段。 3 米氏方程中的Km值的实际应用是什么? 4 本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3.在2分钟、4分钟、6分钟时,分别取出10mL反应 液,加入2号、3号、4号小三角瓶,同上操作,记下耗 去NaOH mL数。 以滴定度(即耗去的NaOH mL数)对时间作图,
得一直线,其斜率即初速度为V40(相对于40g/L
的酪蛋白浓度)。 然后分别量取30g/L、20g/L、10g/L的酪蛋白溶
Km值可近似的反应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大小: Km 值大,表明亲和力小;Km值小,表明亲和力大。 测定Km值是酶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米氏方程: V[S] v = Km + [S ]
v : 反应初速度 (微摩尔浓度变化/min) V : 最大反应速度 (微摩尔浓度变化/min) [S]:底物浓度 (mol/L) Km: 米氏常数 (mol/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