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方法概要1(STANDARD &POOR)1一.概述1
1.1标准普尔信用评级系统的定义1 1.2标准普尔信用评级系统的主要方法1 1.3标准普尔信用评级的基本原则2 1.4信用等级的划分2
二.评级系统的程序及方法4
2.1评级委员会4
2.2基本情况调查4
2.3会见评级对象4
2.4评级委员会会议5
2.5监督和跟踪5
三.信用评级的方法和运用6
3.1企业信用评级的要素6
3.2信用风险分析要素说明6
四全球远景11
4.1商业风险11
4.2财务风险11
4.3资产价值的评估11
4.4净负债12
4.5收入表现方式12
4.6国家(全民)所有制企业12
4.7资本市场和融资渠道12
4.8临时负债12
五评级指标14
5.1企业财务风险指标14
5.2评级中需要注意调整的几点15
5.3评级指标方程式15
5.4商业风险调节指标16
总结17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方法概要
(STANDARD&POOR)
本文是在通过对美国标准普尔公司《企业信用评级》系统分析后所做出的归纳总结。
此外,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对标准普尔公司《企业信用评级》系统进行非常细致的说明;因此在本文中只做一个阐述。
一.概述
1.1标准普尔信用评级系统的定义
标准普尔公司《信用评级》系统是根据评估客体的当前情况,对他们长期和短期的财务信用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概念:
➢信用评级是对受评客体某项债务的偿付能力,而不是受评客体的市场价值。
➢信用评级仅仅是一种专家意见,不作为决策的唯一依据;仅供参考。
➢信用评级是对特定的风险进行揭示,而不是客体的全部风险。
1.2标准普尔信用评级系统的主要方法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也称评估模型法,即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数据为分析基础通过数学模型来测定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进行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内部及外部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
也就是评估人员根据其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对评价对象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
上,对照评价参考标准,对各项评价指标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形成定性评价结
论。
1.3标准普尔信用评级的基本原则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强调定性分析,在财务分析和部分指标预测中采用数据分析外;评级中采用大量的定性分析,综合各种因素的分析和专家意见得到评级结果。
➢标准普尔认为评级是艺术,不是科学,有方法而没有公式。
➢侧重对受评对象对未来偿债能力的评估;主要因素有:经济周期、竞争地位、行业发展态势、法律诉讼、政策环境及突发事件等。
➢在财务分析上主要注重现金流的分析和预测。
1.4信用等级的划分
在对企业进行分析过程中,标准普尔还将企业信用划分为“长期信用等级”、“短
期信用等级”;而他们在表现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见表-1)此外,标准普尔也
提供对一些其他项目信用评估。
➢长期信用等级主要是对企业信用、国家及地区、长期银行贷款、长期债券、股票及延期贷款的信用进行评估。
➢短期信用等级主要是对商业票据、债券回购、活期贷款等短期金融行为进行评估。
➢标准普尔的其他项目的信用评估包括:基金、金融机构、国家经济增长率(GDP)预测、等。
表-1
注明:每个信用级别可用“+”、“-”进行微调。
二.评级系统的程序及方法
2.1评级委员会
标准普尔公司在接到评级对象的申请后,公司会成立一个由5-7名专业的分析人员组成的评级委员会;但是其中只有1名分析师负责具体的操作和实施,其余的人员则作为辅助。
2.2基本情况调查
通过对评级对象所在行业所进行的前期调查;了解目前行业的发展状况。
主要是通过调查目前市场竞争情况、行业经营情况、相关企业的信用等级等进行调查分析。
2.3会见评级对象
➢会议内容
分析师在对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以后;就会安排合适时间与评级对象的高级管理人员(通常
是首席财务经理和CEO)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会议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财务计划、投资项目/计划、发展规划、公司主要业务、其他业务、临时财务计划、财务制度、资产状况、市场状况、企业规范及运营状况等影响企业信用等级的关键因素有更加进一步的了解。
➢会议前的准备工作
在与评估对象的会议开始前几周,分析师会要求评级对象将他们公司的部分资料寄给委员会成员进行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如下:
✧过去5个财会年度的审计报告。
✧过去几年的期中会计报表。
✧业务流程及公司产品的详细说明。
✧企业注册登记及公司章程。
此外,评级委员会还要将他们需要在会议上所需要了解的问题列出大纲,在会议开始前几周寄给他们的评估对象。
2.4评级委员会会议
分析师在与评级对象的会议后,分析员会召开评级委员会会议。
分析员结合在与评级对象的会议中所了解的情况进行汇报和说明。
最后,评级委员会所有成员在结合分析员的汇报和其他相关的分析和预测数据;对评级对象的信用级别通过投票表决来决定。
2.5监督和跟踪
标准普尔在发布评级对象的信用等级后,还会延续至少一年对受评对象实施信用监督和跟踪,以保证对受评对象的信用等级的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
三.信用评级的方法和运用
3.1企业信用评级的要素
标准普尔利用了一套完整的信用评级公式来分析企业的信用风险。
例如,在对企业进行分析时,首先是对企业进行一些基本的商业分析和预测;然后再进行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
(分析要素见表-2)此外,企业信用等级的最后确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
表-2
3.2信用风险分析要素说明
➢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目前的竞争优势及所有将来可能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的因素。
例如:商业生命周期、行业分析、技术更新、法律法规、企业团队等等。
此外,标准普尔发现,有些特定的企业(钢铁生产企业、轮胎橡胶、建筑和矿产)在信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很难为他们的信用等级给出一个很好的等级,例如AAA级或AA级;因为这些企业的信用风险都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但是,另外一些企业的信用等级则能够达到很高;例如:消费品厂商、药厂、出版商、媒体。
➢竞争优势
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供应链、销售渠道、产品形象、产品特点、售前/后服务。
但是,有些企业往往只受到一、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了企业的信用情况。
例如:一家医药公司只生产两种市场很好的药品,虽然企业目前的利润较低而且负债很高,不过因为这两样产品都属于专利产品,有很好的市场潜力;所以在评级的时候它的信用等级还是会比较高。
➢企业多元化
当有些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时候,在进行风险分析的时候要将这些企业的每项经营活动要逐个分析,衡量出每个项目在企业经营中的比重,从而达到最终分析的目的。
此外,标准普尔认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只是局限在它自身行业或相似的行业里时,在评估这个企业的信用风险时将不会给与很高的分数。
例如,一家铜加工企业同时经营一家铝加工企业。
而对于一些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不按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经营一个他们完全没有能力经营好的企业;在评估这个企业的信用风险时将不会给与很高的分数。
例如:一间服装厂突然要去经营一家软件公司。
➢企业规模及市场份额
企业规模及其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判断一个企业的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但是不是说企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这样的企业的信用风险就低,而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这样的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