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统计指标与标志

二、统计指标与标志

二、统计指标与标志
[统计指标]
(一)指标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
(三)指标的分类
[标志]
(一)标志及标志表现的概念
(二)标志的种类
[标志和指标的关系]
二、统计指标与标志
[统计指标]
(一)指标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统计指标的含义有两种理解与使用方法。

一种理解是: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或名称)。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等。

另一种理解是: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和具体数值,例如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15亿元,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

200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02.12元。

对指标含义的两种理解都可以成立,前一种理解适用于统计理论和统计设计,是从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定义的;后一种理解适用于实际统
计工作,是从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定义的(即作为统计工作成果的一项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统计指标就其完成形态而言,由以下要素构成:
1、定性范围,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含义。

指标含义要明确总体现象的质的规定性,包括时间标准和空间标准。

例如,年末全国人口总数这个指标,其指标含义是在规定的时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我国境内常住的人口总和。

指标含义比较复杂,指标名称是它的表现形式。

2、定量方法,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是指标含义的量化规范。

例如,总人口的计量单位是“人”,全国总人口的计算方法是各地区人口加上现役军人的人口总数。

3、指标数值。

根据定性规范和定量方法,经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处理所取得的具体时间、空间的统计数值。

如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

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指包括定性范围和定量方法两个要素,不包括指标数值。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
指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即:
1、可量性
没有质的规定性不能成为统计指标,有了质的规定性而不能用数量来表示也不能成为统计指标,即任何指标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没有不用
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

所谓可量性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其大小、多少可以实际加以测度或计数。

实际上可量性是社会经济范畴转化为指标的前提,只有那种在性质上属于同类,而数量上又是可量的大量现象,才能成为统计指标反映的对象。

2、综合性
由于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即指标的主体是总体而非个体,因而任何指标都具有综合性。

3、具体性
具体相对于抽象,即任何指标数值都是反映所研究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水平。

(三)指标的分类
1、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即反映事物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绝对数来表示。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钢产量、商品零售额、粮食总产量、职工人数、工资总额、人口总数等。

数量指标所反映的是总体的外延数量,其数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故又称外延指标。

质量指标:即反映总体内部结构、比例、单位水平、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等内涵数量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来表示。

例如:经济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平均工资、学生平均成绩、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工人出勤率、设备利用系数、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利润率等。

质量指标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因此,质量指标又称内涵指标。

2、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它表明总体现象发展的总成果,其数值表现是绝对数。

如上面提到的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都是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或平均指标相比较的结果,其数值表现是相对数,例如人口增长率、成本降低率等。

平均指标是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如平均工资、平均分数等。

[标志]
(一)标志及标志表现的概念
1、标志的概念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每个总体单位从不同角度考虑,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征,例如工人作为总体单位,他们都具备性别、工种、文化程度、年龄、工龄、工资等等属性或特征。

企业作为总体单位,具有所有制类型、职工人数、工资总额、产值、成本利润等属性和特征。

单位标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统计就是通过各个单位标志值的汇总综合得到所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可以看出,总体单位与统计标志的关系是十分明确的,如果没有标志就无法表现单位的特征,反过来如果没有单位,标志也就失去意义,所以总体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2、标志表现的概念
标志表现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和数值)。

例如:某工人的性别是男,民族是汉族,年龄是40岁,工资是1520元。

在这里,“男”是“性别”这一标志在某一总体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汉族”是“民族”这一标志在某一总体单位上的具体表现。

“40岁”、“1520元”当然说明的是“年龄”及“工资”这两个标志某一总体单位上的具体表现。

于是,我们把“男”、“汉族”、“40岁”、“1520元”称为标志表现。

任何一项统计工作,首先要掌握现象总体的各个单位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实际发生的情况,因此标志的具体表现便是统计最关心的问题。

如果说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是调查所得结果。

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而标志表现则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二)标志的种类
1、按标志表现能否量化,可把标志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两种
在上述标志及标志表现的例子中,我们看到“性别”和“民族”的标志表现示用文字来说明的,而“年龄”及“工资”的标志表现则可以用数值来反映。

因此,我们根据标志表现能否量化,把标志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两种。

(1)品质标志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品质属性,它不能用数值表示,只能用文字说明,如前例中工人的性别、民族等,“男”、“汉族”则为品质标志变现。

(2)数量标志
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它可以用数值表示。

如前例中工人的年龄、工资等,“40岁”、“1520元”则为数量标志表现,也可称为标志值。

2、按标志表现是否相同,可把标志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在一个总体的单位中,不管是品质标志或是数量标志,它的具体表现在所有单位都是相同的,就把这种标志称为不变标志。

例如在04级营销班同学构成的总体中,每一个同学是总体单位。

由于每一个同学都是04级市场营销班的一分子,因此这些同学的班级属性是相同的,即每个同学的“班级属性”这个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都是“04级市场营销班”,所以,班级属性就是不变标志。

在一个总体中,当一个标志在各个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完全相同时,这个标志便称为可变标志。

在上例中,年龄、身高、籍贯、住址这些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完全相同,所以他们在这个总体中便是可变标志。

注意:不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的基础,在一个总体中,至少具有一个不变标志;而可变标志即变异性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

[标志和指标的关系]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既有区别,又具有密切的联系。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的特征,而统计标志则是反映单位的特征。

总体特征是由于单位特征综合汇总而来的,所以没有标志也就没有指标。

但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并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区别:
(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范畴;
(2)统计指标必须是可量的,统计标志则未必都是可量的。

标志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两种,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就不是数量的,只有数量标志才可以用数字表示;而指标都可以用数字表示。

2、联系:
(1)许多指标值都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例如以企业职工作为总体,每个职工是总体单位,职工工资是数量标志,把每个职工的工资相加汇总得到该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工资总额就是一个指标了。

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述,因此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例如,“性别”为班级同学的品质标志,其标志表现为男性、女性,只能用文字来说明,而对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分别汇总,得到的该班“男同学人数”、“女同学人数”就是两个指标了。

(2)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则说明总体的指标和反映总体单位的标志之间也存在着变换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