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码:CXZY.064-2016作业文件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第A/0版本文件起草人:吴硕明*************2016-07-01发布2016-07-01执行长治市长信轧钢有限公司发布文件修改履历长治市长信轧钢有限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制度CXZY.064 —2016 1 目的加强和规范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办法。
2 适用范围长治市长信轧钢有限公司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3 引用文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 定义4.1本文件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4.2本文件下列用语的含义是:4.2.1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4.2.2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4.2.3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 的管道。
4.2.4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4.2.5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4.2.6客运索道,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柔性绳索牵引箱体等运载工具运送人员的机电设备,包括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等。
4.2.7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4.2.8使用单位:指具有在用特种设备管理权力和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其既可以是设备产权所有者;也可以是受设备产权所有者委托,具有一年以上在用特种设备管理权力和管理义务者。
4.2.9大修:指需要通过拆卸或者更新主要受力或受压结构部件才能完成的修理业务,亦包括对结构(传动系统)或者控制系统进行整体修理的业务,但大修后特种设备的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不应变更。
4.2.10改造:指改变原特种设备受力或受压结机构(传动系统)或者控制系统,致使特种设备的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变更的业务。
4.3特种设备包括其所用的材料、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5 职责5.1安全科负责长信轧钢有限公司特种设备管理的安全监督监察,协助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发证等工作。
负责瑞奇线材有限公司压力容器有关环保项目的监督、检查。
5.2技术室负责长信轧钢有限公司所有在用特种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监督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及其职责的执行情况。
根据《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每年按规定进行设备大检查,对重大设备隐患提出意见,监督各车间按照长信轧钢有限公司有关规定规定进行处理、整改。
安排定期检查工作。
5.3技术室负责长信轧钢有限公司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特种设备的申报、备案、检验、验收工作的监督管理。
5.4办公室负责长信轧钢有限公司特种设备操作、维护人员的定岗定编和资格审核,负责长信轧钢有限公司特种设备操作、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6 内容与要求6.1总则6.1.1长治市长信轧钢有限公司各车间应按生产工艺要求和特种设备的技术性能,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使用和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并严格执行。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至少应包括:各种相关人员的职责;操作人员守则;安全操作规程;常规检查制度;定期报检制度;作业人员及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制度;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制度;技术档案制度;设备报废制度。
6.1.2主管设备的技术员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全面负责。
6.2注册登记。
新增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应提供以下资料到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后,方可投入使用。
6.2.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6.2.2验收检查报告《安全检查合格》标志;6.2.3操作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6.2.4与维修保养单位签订的维修保养合同,或者是制造企业对新增特种设备提供免费维修保养的证明文件,及维修保养单位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保养资格证》;6.2.5使用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
6.3特种设备的设计、选型、购置6.3.1特种设备的设计与选型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6.3.2特种设备购置应在经过国家级批准具有特种设备生产资质的公司家订购。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
6.3.3特种设备交货验收时,应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成套设备中的压力容器,在交货的同时应有必要的图纸及有关文字资料。
6.4安装、大修、改造与验收6.4.1设备管理员应对施工单位特种设备作业资质审核合格后,方可安排从事相应的活动。
6.4.2设备管理员在施工前应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大修、改造情况书面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施工单位在安装、大修、改造特种设备前,应持下列资料报办公室审查后,到公司有关部门审批。
6.4.2.1中文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的原件,必要时提供设备型式试验报告;6.4.2.2安装、大修、改造特种设备的施工项目合同:6.4.2.3项目施工单位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保养资格证》、《生产许可证》、《工商执照》、(原件);6.4.2.4项目施工方案及其安全防护措施;6.4.2.5使用单位和安装、大修、改造项目承担者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与负责人的联系电话等通讯资料;6.4.2.6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
6.4.3特种设备施工过程应经上级主管部门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设备管理专业人员应参加监督、检查施工质量。
未经监督检查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6.4.4安装、大修、改造后,施工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对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自检并出具自检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验收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单位。
同时施工单位应在验收后30日内将规定的竣工图纸、文件等有关技术资料移交技术室,由各车间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技术室负责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管理。
6.4.5新增无需现场安装的特种设备,由技术是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申请验收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4.6技术室和使用单位应参加特种设备安装、检修竣工验收。
6.4.7技术室在申请验收检验时,应提供以下资料:6.4.7.1《特种设备注册的登记表》(每台2份);6.4.7.2改变原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及有关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记录;6.4.7.3试运行记录;6.4.7.4施工单位自检报告(新增无需现场安装的除外)。
6.5使用与管理6.5.1各车间应严格执行本办法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6.5.2特种设备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应核对其是否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文件。
6.5.3各车间主任、作业长应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技术室负责人。
6.5.4各车间应搞好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定期检验工作,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技术室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2个月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6.5.5各车间应对每台特种设备进行编号、登记,技术室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使用单位变更时,应随机移送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内至少包括:6.5.5.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6.5.5.2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6.5.5.3特种设备的验收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6.5.5.4特种设备运行使用、维护保养、日常使用状况和常规检查的记录;6.5.5.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6.5.5.6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5.6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向技术室登记。
使用单位应将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证》或《安全合格》标志及相关牌照、证书固定在规定显著位置上。
《定期检验证》或《安全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或未按照规定张挂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
6.5.7各车间应对在用的特种设备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好记录。
6.5.8各车间应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
6.5.9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6.5.10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技术室应及时申请报废。
6.5.11技术室负责组织、监督各车间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6.5.12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呈报公司长批准,公司有关部门协商,取得一定意见后,方准设计、施工投入运行或继续运行。
6.5.12.1在技术改造和大修中,特种设备的建筑与其它建筑、管线等安全距离不符合国家规定,而由于环境条件限制无法改变的;6.5.12.2特种设备存在缺陷或隐患,而生产安排不允许立即停运需限期处理的;6.5.12.3特种设备由于生产安排,不能按规定期限进行定期检验,需限期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