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世界近现代史历史5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2.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 20世纪,大国之间靠牺牲他国利益达成的决议是
①《布列斯特和约》②《九国公约》③《洛桑条约》④《雅尔塔协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欧洲联合的进程从1951年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开始,不断向前发展。
推动欧洲走向联合的动力是
①同美国争夺非洲殖民地②稳定和发展西欧③抗衡苏联④摆脱美国的控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6. 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7.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
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A.唯一的超级大国B.多极世界的一员
C.欧盟外交的代表D.两极世界的一极
8.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学科被划分得越来越少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D.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9、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
①关于人权的主张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③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
④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时,其中各国都()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C、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
D、已完成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
11、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来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科技革命不利于世界和平
12、某电视剧以民国34年至新中国成立初为故事背景,请指出以下表述或图用在该剧情中最恰当的是
A、如图:
《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B、日本已投降,美国独占日本
C、剧中甲对乙说:“民国35年我有艘船沉在海上了,这上面可都是日本人的军火啊!我也算是抗日嘛……”
D、如图: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
这些原则后来被西言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材料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的6大主要机构之一。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联合国机构。
宪章同时也规定了“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一个大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
这被称为“否决权”,对于保持大国一致行动,集中力量反对地区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体现了人类千百年来希望建立一种国际安全机制,以消除发生世界大战的危险,维护世界和平的意愿。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3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
(9分)
(4)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12分)
14.材料一: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
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
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
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
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
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
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
--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在美国征服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
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及该表现对欧洲的影响。
(14分)
月考题答案
一、选择题
13、答案:(共32分)
(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3)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4)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一些矛盾爆发,导致局势冲突和战争不断。
14、答案要点:
⑴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1947年冬季的恶劣气候使民众生活进一步恶化,人们的心理受到冲击。
⑵表现:推行马歇尔计划。
(2分)
影响:西欧各国进一步向美国靠拢;加速了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联合与结盟;客观上有利于西欧走向联合;遏制社会主义的影响。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