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A) 试题01

政治经济学(A) 试题01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 B )A.经济体制 B.生产关系C.经济运行机制 D.生产力2.在特定社会形态和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A.基本经济规律 B.特有经济规律C.共有经济规律 D.商品经济规律3.商品的价值是由( D )A.个别劳动创造的B.私人劳动创造的C.具体劳动创造的D.抽象劳动创造的4.按照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B )A.金融业B.农业C.工业 D.旅游业5.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通过( B )A.商品的生产B.商品的交换C.商品的分配D.商品的消费6.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 )A.减少 B.增加C.不变 D.无法测定7.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价格( D )A.长久保持不变 B.与价值完全一致C.长时间大幅背离价值D.随供求变化而变动8.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D )A.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转移价值B.前者转移价值,后者也转移价值C.前者价值增殖少,后者价值增殖多D.前者不发生价值增殖,后者发生价值增殖9.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C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10.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是因为从工资的形式上看不到( C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B.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C.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区别11.由于技术进步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是( C )A.有形损耗 B.由使用引起的损耗C.精神损耗 D.由自然因素引起的损耗12.资本周转速度( A )A.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B.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C.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D.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13.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C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社会总产品D.社会总资本14.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 D )A.高涨阶段 B.萧条阶段C.复苏阶段 D.危机阶段15.资本主义商品的生产价格构成是( C )A.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B.生产成本加利润C.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D.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16.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是( D )A.剩余价值与全部借贷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全部商业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全部产业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产业资本加商业资本的比率17.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 C )A.剩余价值 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 D.超额剩余价值18.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19.金融资本是( D )A.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成长的资本B.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成长的资本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成长的资本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溶合成长的资本20.当前世界范围贫富差距拉大和南北对立的根本原因是(C )A.地区局部战争 B.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C.国际经济旧秩序D.国际经济新秩序2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之间的冲突主要集中在( A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C.争夺世界霸权 D.重新分割世界领土22.经济危机、财政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并存,导致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 D )A.经济停滞 B.通货膨胀C.高失业率 D.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2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是( B )A.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B.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C.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D.民主集中制的建立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是指( B )A.以政治建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法制建设为中心25.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 C )A.无限责任公司 B.业主制企业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制企业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点是( D )A.存在计划调节 B.受到法律法规制约C.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D.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27.维护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秩序,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C )A.统一性B.开放性C.有序性D.竞争性2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B )A.保障劳动者充分就业B.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需要C.保障社会成员享有社会福利 D.保障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9.税收杠杆的基本职能是( D )A.调节商品流通和消费结构B.调节社会总产品的分配C.调节生产和投资方向D.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30.我国经济特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 B )A.自我积累 B.利用外资C.国内筹措 D.居民储蓄二、多项选择题3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BCDE )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B.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C.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准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3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现途径主要有(BCD )A.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B.添加原有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C.扩大生产场地 D.增加劳动力投入E.提高劳动者素质33.资本的技术构成是(ACDE )A.从物质方面考察的资本构成B.从价值方面考察的资本构成C.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资本构成D.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E.决定资本价值构成的34.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AC )A. B.C. D.E.35.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是(ABCDE )A.剩余价值率B.资本有机构成C.资本周转速度 D.不变资本节省E.资本周转时间36.资本主义地租体现的阶级关系包括(BDE )A.工业资本家B.农业资本家C.借贷资本家D.土地所有者E.农业工人37.垄断时期由垄断本身产生的竞争包括(ABE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C.非垄断企业内部的竞争 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E.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38.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表现为(BCDE )A.资本家个人所有制的产生B.股份公司的产生C.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E.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39.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按劳动分配的收入有(ABCE )A.资金分配收入 B.社会救济收入C.个体劳动收入 D.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收入E.私营企业工人的收入40.社会主义制度下回笼货币的渠道有(ABCDE )A.商品回笼 B.现金回笼C.服务回笼 D.信用回笼E.财政回笼三、简答题41.为什么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的矛盾的根源。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42.简述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内涵。

答: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在技术进步,从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重要条件下进行的,在以技术进步为特点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就会发生第一部类生比第二部类生产增长快的现象,即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43.资本主义土地价格由什么因素决定?答:(1)土地是自然界存在的东西,并不是劳动产品,不会有价值,但土地被私人占有后就可以当商品来买卖,也就有价格。

(2)土地价格有两个因素所决定:一是地租数量,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

(3)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44.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答:1)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得到很大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生产力的桎梏。

(2)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生产方式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局部调整,对生产力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能解决社会化的生产力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

(3)根据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4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形成的因素。

答:1)价格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2) 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

(3)受纸币发行量的影响。

(4)受经济政策的影响。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

答:(1)货币的产生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价值的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2)第一阶段是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成形式,即一种商品价值偶然或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3)第二阶段是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4)第三阶段是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5)第四阶段是货币形式,即当一种商品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这种价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6)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47.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答:(1)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A.国家投资兴办新兴工业企业,部分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资本之间的矛盾。

B国家在调节经济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私人垄断资本单独追求眼前利润的狭隘界限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解了生产无政府状态,使社会资本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得以协调。

D在一定时期内暂时缓解了劳资矛盾,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E国家出面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使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矛盾得到协调。

(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表现在:A广大人民税负沉重B引起财政赤字,滥发货币,长期通货膨胀C公私债台高筑,加剧财政金融危机D国有垄断企业成为财政沉重包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