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教案
教学后记
总结本课题主要内容、及重点掌握部分 部分同学感觉讲述太快
教案续页
主要内容及时间
课堂引入 (5分钟)
一年轻人因赌博负债累累,经常酗酒,近几日精神抑郁,到医院检查无 任何阳性体征,请大家讨论此年轻人是否健康?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25分钟) 健康(health):不仅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躯体、精神和社会行为上都处 于良好的状态。
病因:任何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 种类:七大类(不具体讲解,自学为主)。需要提出的是:①机体必需物质 的缺乏或过多②遗传性因素一基因改变③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二、疾病的条件
条件:能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体内外因素。本身不能引起疾病。 意义:控制条件,以阻碍疾病的发生、发展。
诱因:条件中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危险因素: 第三节发病学(10分钟)
(2)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病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历程。
3、培养关心、爱护病人和热爱本质工作的情感。
教学重点
介绍病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让学生了解病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
课前提问
您认为病理学是什么样的学科?
教学后记
总结本课题主要内容、及重点掌握部分。主要通过实例让同学们理解病 理学的概念、任务及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3大量积累教学、科研资料,国内、外状况,尸检安排。
3、细胞学检杳(cytology)
(1)含义:采集脱落细胞染色观察。
(2)米集部位或方式:
(3)优、缺点.快速方便、病人痛苦小,多需活检等配合证头。
4、动物实验:复制疾病模型,进行病变观察,疗效判断等。
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15分钟)
病理学是医学基础课、桥梁课、临床医学课。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25分钟)
1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biopsy)
(1)含义: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检查。
(2)方法:切取、钳取、针吸等。
(3)意义:助于疾病诊断等。
2、尸体剖检,简称“尸检”(autopsy)
(1)含义:对死者的遗体进行剖验。
(2)意义:医疗纠纷等。
1判断死因。
2发现新的疾病,确定传染病、地方病、中毒。
小结:(5分钟)
病理学的任务及其研究方法。
布置作业:
请解释名词病理学、活体组织检查?
提问 讨论
结合临床 病例讲述 讨论
课题
疾病概论
授课日期
第一周
专业班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学时数
2
教材及主要 参考书
1.丁运良主编 《病理学基础》第一版,北
2.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七版北京
1匕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临床症状明显期:出现该疾病特征性症状的时期
4、转归期
转归有三种结局:
1•完全康复:病人回到健康状态。
2•不完全康复:症状消失,病理改变仍存在,有后遗症。
3.死亡:机体作为一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机能永久停止。
1标志:脑死亡
2判断标准:
a自主呼吸丧失,靠人工呼吸
b不可逆性深昏迷
c脑神经反射消失(瞳孔、角膜、咳嗽、吞咽)
病理学基础教案
课题
绪论
授课日期
第一周
专业班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学时数
2
教材及主要 参考书
1.丁运良主编 《病理学基础》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李玉林主编 《病理学》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教学 目的
1、熟悉病理学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2、了解(1)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学习病理学的目的。
3.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4.疾病的经过分、、和四期。
5.脑死亡的判断指标有>>>和<
6.死亡传统上分、、期,临床死亡期的标志是
教案首页
课题
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授课日期
第二周
专业班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学时数
3
教材及主要 参考书
1.丁运良主编《病理学基础》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四、病理学的学习方法(20分钟)
基础医学课目中与临床取接近的当推病理学,因为匕是临床与基础之
间的桥梁,要学好临床先要学好病理学。
(一)掌握病理学常用术语。
(二)密切联系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
(三)注意形态与功能、局部和整体、病变与临床、机体与环境及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动态观点分析实习课中所见的病变。
教学 目的
1.掌握疾病和健康的概念,掌握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的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3.了解疾病的转归与经过
4.培养关心、爱护病人和热爱本质工作的情感。
教学重点
疾病与健康、死亡的概念、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教学难点
疾病过程的损伤抗损伤、脑死亡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
课前提问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结果:当抗损伤>损伤时一疾病好转 抗损伤〜损伤时慢性迁延
抗损伤<损伤时——恶化
意义:运用这一规律来了解病理过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对治疗给 予指导。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30分钟)
转归:疾病从发生到结束的过程。
1、潜伏期:病因入侵一症状出现的时间
2、前驱期:潜伏期后期一明显症状出现前
教案续页
主要内容及时间
方法手段
课堂引入 (5分钟)
您认为病理学是什么样的学科?
教学内容
一、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20分钟)
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 学基础理论学科。它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和认识疾病的病因、发病 机制,疾病过程中组织和器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疾病的 转归,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d瞳孔散大或固定
e脑电波消失
f脑血液循环停止
此时各器官组织不一定均死亡
意义:1)判断死亡时间2)抢救是否进行3)器官移植
传统死亡分期: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小结:(5分钟)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病因条件及其关系,疾病的经过与分期。 布置作业:
1.请解释健康、疾病、脑死亡?
2.简述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出现机体自
VMZHI■ ■ VMM!! W ■■■miHIMHII M ■ ■ MKI ■ ■1■■・・■・・■Ml
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症状:主观感觉
体征:客观现象 第二节病因学(15分钟)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教学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