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习题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习题1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
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7、刘邦之所以打败项羽,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统一北方,其共同原因是:()
A、据有关中
B、废除苛法
C、重视人才
D、释放奴婢
8、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A、挟持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9、赤壁之战曹操主要败在:()
A、远道而来
B、战争的非正义性
C、指挥不当
D、不习水性
10、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这表明:()
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二、非选择题: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阅读材料回答:
①此诗的作者是谁?
②他的“壮心”是什么?
③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
④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此人?
12、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①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②“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③“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④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D
6、D
7、C
8、D
9、D 10、A
11、①曹操。

②完成统一大业。

③基本统一北方,因为有远大理想,并能采取正确策略。

④曹操是我国古代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

12、①东汉,诸葛亮。

②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③200年,官渡大战。

④联孙抗曹。

赤壁之战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