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条约法核心内容
国际条约法核心内容
1) 朱文奇、李强:《国际条约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简称“朱”)
2) [英]安托尼·奥斯特Anthony Aust:《现代条约法与实 践》,江国青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简称 “Aust”)
3) 李浩培:《 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版 (简称“李”)
VCLT : 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 (1969)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Chp.: Chapter 章; §:节
"Age of Treaties"
条约法是国际法的一个分支;是国际法律制度 的基础之一(Brownlie),是现代国际法的基石 (朱)。
4) 万鄂湘、石磊、杨成铭、邓洪武:《国际条约法》,武 汉大学出版社,1998(简称“万”)
5) [英]伊恩·布朗利Ian Brownlie:《国际公法原理》,曾 令良、余敏友等 译,法律出版社,2007(简称 “Brownlie”)
ICJ :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国际法院
对
对国家代表强迫
无
效
与强行法冲突 (Jus cogens)
A. 条约本身有明确规定的情形
B. 条约本身无明确规定的情形
C. 《联合国宪章》授权下的武力行动 对条约的影响
VCLT Art 65
谈判与协商 斡旋和调停 调查与和解
政治性 解决方 法
仲裁 司法
法律解决 方法
区域办法
习惯和实践 领土性条约 / 处分性条约 dispositive
条约法全面体现了国际公法的所有基本原则
overview
绪论
条约法 条约
条约的缔结
缔约程序 保留 条约的生效
和暂时适用
条约的效力和实施 其它问题
条约的适用 条约与第三国 条约的实施 条约的解释 条约的修订
条约争端的 解决
条约的继承
条约的保管、 登记和公布
条约的无效
条约的终止或暂停实施
武装冲突对条约的影响
主体 国际法主体
条 标准 国际法 约
的
特 征
内容
意图创设 权利和义务
形式 书面形式
个人、法人
国内法支配
君子协定 Gentlemen's
Agreement
政治宣言
√ 口头条约
谈判、起草 、议定
授权代表:全权证书 full powers
签署 Signature
treaties / impersonal treatites
政治性条约 /人格条约 personal treaties
❖ 新独立国家:白板主义Clean slate doctrine
条约的稳定性 国家意志 主权
条约的普遍性
第三人的保护 强行法 客观制度
After:
谁有权提出修正?
哪些主体可以参加修正?
何时提出?
修正案如何通过?
谁有权决定是否修正? 如何生效?
相 对
逾越权限
Ultra vires
缔约权限 特定限制
无
错误 (error) - 文字错误不构成无效
效
诈欺 (fraud)
贿赂 (corruption)
绝
强迫 (coercion) 对国家强迫
"compatibility test"
II. 至少得到一个缔约国的接受 保留的接受和反对 (Art. 20)
有限制的反向一致原则
条约的国内实施方式,是一国的内政
国际法对一国施加的是结果义务obligation of result,而非方法义务obligation of method
不得援引其国内法规定为理由而不履行条约 (VCLT Art. 27)
PCIJ : Permanent Court of International Justice 常设国际法院
PCA :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常设仲裁 法院
RIAA : Reports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l Awards 联合国国际仲裁裁决汇编
认证 authentication 正式签署
批准 ratification
加入 accession
国家无批准的义务
接受或核准:同样程序
正式认可Act of Formal Confirmation:国际组织
I. 可接受性 admissibility
1. 原则:推定允许保留 Art. 19-1 2. 例外1:禁止的保留 (条约优先) 3. 例外2:与条约目的和宗旨不一致 (国家意志优先)
• 条约应依其用语按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之目的及 一般规则 宗旨所具有之通常意义,善意解释之(Art. 31)
• 条约之准备工作及缔约之情况(Art. 32)
补充规则
• 作准文字约文为准;各个作准文本平等 作准文字 • 其他文字约文:参考 (Art. 33) CN
各Hale Waihona Puke 实践修正程序的正式展开Bef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