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五年级语文(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建议:课程内容再加上一栏:主题丛书、整本书阅读;课程评价结合四年级的分以下几个栏目:评价任务设计、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分值的比例))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学期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安丘市汶水小学课程名称:语文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试用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102课时开发教师:安丘市汶水小学五年级日期:2020.2.10【课标分析】课标本学段要求学生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并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在阅读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默读抓住文章的大意,联系上下文和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教材分析】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一共八个单元,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

每单元有3-4篇课文。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栏目。

每个单元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

“单元导语”为我们点明语文要素,“课文教学”让我们去落实这些要素,贯穿方法指导,“交流平台”帮我们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词句段运用”和“习作”教我们懂得如何去实践运用。

各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学情分析】总体来看,大多数同学喜欢语文,兴趣较浓,基础识较扎突,学生书写较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已经基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语文学科素养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不强;课外知识较薄弱,知识面决窄,不能正确积累和运用,也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力有待提升,作文篇幅短,内容空。

所以本学期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方面需要加强。

【课程目标】学习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

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1.会认200个,会写常用汉字180个,会认会写141个课内词语。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学会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习书写的行款整齐。

(二)阅读教学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快速默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

4.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三)口语交际教学1.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等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学写简单的读后感、发言稿、研究报告等应用文。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五)综合性学习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会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的开发1.课内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阅读提示、课后资料袋、阅读链接、交流平台等进行学习,整合单元内容。

2.拓宽课堂教学资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充分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语文学习。

如学习“异域风情”这一单元,阅读书报杂志、上网、收看电视、实地参观调查可搜集有关国外的文化的资料,让学生交流、办小报;又如清明节前后,安排学生搜集英雄人物的故事。

3.除第三单元外,主题丛书每个单元配套丛书,要充分利用配套主题丛书,开展课堂巩固性阅读和课下拓展性阅读,进行语文主题学习。

(二)实施建议1.围绕专题,重点训练教材继续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但每个单元都有读写训练的重点。

在教学每一个单元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学习重点联系起来。

人文专题,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读写训练,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敢于放手,凸现自主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课堂上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方法的总结。

3.重视读书,培养语感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或作者的立场,读出自己的感受。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

4.积累语言,加强练笔课堂上多种形式熟读成诵,完成教材规定的读背内容,重视由读到写的迁移,根据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如仿写句段、缩写课文、写读后感,使学生在练笔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表达方法,提高表达水平。

(三)教/学活动1.识字与写字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常用汉字200个,会写常用汉字180个,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组织开展书写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字写得正确、美观,加强提笔即练字的意识。

掌握学习多音字的方法,形成分辩多音字读音的能力,在阅读时遇到多音字能借助字义推断字音。

2.阅读理解阅读教学,要通盘考虑课文的教育价值,兼顾几方面目标的实现:一是体现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二是体现本课特点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基于文本的特殊性,挖掘有教学价值的学习内容;三是落实学段的常规性目标,完成本学段每篇课文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每篇课文的课后题确定教学内容。

本册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含蓄、深刻。

教学时,应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深入感知课文内容。

可以让学生用完整、通顺的句子复述课文,以检测学生把握内容的情况。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主旨,要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再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感情表达细腻、丰富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的场景、人物、细节,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

要避免对课文的解读“标签化”,脱离文本。

高年级要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如本册中的“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教学时,要避免讲得过深过细,不要加重学生的认知负担。

3.习作教科书重视表达,同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加强习作教学。

(1)专门的习作单元:第五单元是专门的习作单元,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

整个单元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选择典型事例,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2)每个单元中的习作编排,教科书针对第三学段课程标准的内容,在习作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能力要求,如要求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随机安排课后“小练笔":在某些课后灵活地安排“小练笔”,促进读写结合,由读学写。

比如,《手指》课后,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4.快乐读书吧要重视课外阅读,充分利用“快乐读书吧”做好关于名著的导读,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重视整本书阅读,推荐阅读整本的中国古典名著,把《西游记》作为重点推荐书目,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指导学生了解古典名著的常见体裁,回顾阅读方法,做好阅读计划;阅读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进度并相机指导;学生读完后,组织读书交流活动,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更加丰富、深入的阅读实践。

有条件的可再开展《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

5.口语交际依据不同的口语交际类型,设计符合交际话题的情境,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或应对能力。

多给学生创造当众表达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成段表达,避免对生活场景的简单重复。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

交际话题各有侧重:既有侧重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当众表达能力的独白类话题,如“我是小小讲解员”“我们都来讲笑话”;也有侧重培养学生交流讨论能力的对话类话题,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向别人提问,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想法,如“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怎么表演课本剧”。

6.综合性学习教科书第三单元是以“邀游汉字王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这是本套教材继三、四年级在普通单元中穿插安排“综合性学习”栏目之后,第一次设置单元整组的综合性学习内容。

这个单元自成体系,以活动贯穿始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

先在“前言”中对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作了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然后编排了“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活动板块,既提出了活动的建议,又提供了多个角度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7.语文园地语文园地设置了以下栏目。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梳理、总结,大多通过与学习伙伴交流和读写例话的方式,将语文要素具体化,呈现期望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需要掌握的方法、养成的习惯或形成的观念,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无意识的行为变成有意识的行为,主动运用于今后的语文实践。

“词句段运用”延续中年级的设计理念,并体现高年级的学段特点,安排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书写提示”提示了一些篇章书写的要点,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颜体楷书。

“日积月累"集中安排古诗、名言等传统文化经典内容。

【课程评价】1.评价形式日常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上课表现,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都给与及时评价。

生生评价:利用小组互助评价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展示评价:课外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采用成果展示性评价,宣传栏、风采展示墙;朗读比赛、读书交流、口语交际、演讲等采用活动展示评价。

书面评价:随堂检测、周周清、单元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和习作表达四大板块。

2.评价标准(1)书写作业采用等级制,分A、B、C三个等级;听写、单元检测以正确、规范,采用分数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