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3、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 大事变”。 首先,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 观要求。 其次,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 结合的产物。 第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3.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 限。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 相结合的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 发挥指导作用。 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赋 予新的含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1920年1月,有人呼吁:“劳动团体英自己起来 做一个大政党”。1920年8月创办《共产党》月 刊,1920年秋到1921年春李大钊、董必武、毛泽 东等在各地成立了数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第二阶段: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到党的 建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斯诺:“在这样一个国家里,10到12岁的童工, 在晚上时常被关起来,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 下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的观察力,便 可以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 的人民奉为圣经。 此外,中国人所遇到的西方民主,只是在其担任 了外国警察的角色,及保护以暴力夺取中国的权 利与利益这几方面。因此,人们也无需仔细研究, 便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立即可以完全接受马 克思对西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使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有如下几个特点: (1)很快与工人运动结合。 (2)独立自主领导革命。 (3)成分复杂。 (4)具有结成统一战线的条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发展要 求,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 国共产党诞生的若干特点,决定了中国共 产党发展的历史道路,正确把握这些特点, 才能正确制定战略和策略,指引中国革命 走向胜利。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过程: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中共早期组织成立 为初步结合。——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第二阶段:从中共早期组织成立到党的成立 为进一步结合阶段。 例如:在长沙新民学会1921年新年会上,在 通过对解决社会问题5种方法的比较后,17 名与会人员中,12名赞成布尔什维主义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行, 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要有光明的前 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而必须依靠新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五四运动的影响: 邓中夏:“五四运动中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 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 校,去办工会。” 一方面,一部分工人在与这些知识分子接触的过 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从而使自己具 有了阶级觉悟,从而出现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 分子,如邓培。 另一方面,知识分子理解工人的疾苦,看到工人 阶级的优秀品质,使自己在思想感情同情工人, 使得知识分子工人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同 工人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 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的主要条件 第一,从政治思想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具 有鲜明的反帝,抨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秩序的思想,革命精神极强,极易引起相 当一部分中国人共鸣。 第二,五四运动时期,恰逢一战终结,一战 是对传统西方文明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 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一次大暴露。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锋李大钊和陈独秀
其次,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蔡和森、周 恩来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2.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 主要有三种类型:
首先,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 李大钊、陈独秀等; 其次,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蔡和 森、周恩来等; 再次,部分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 动家,如董必武、吴玉章等。
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划 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小资产 阶级的界线,推动了进步分子走上马克 思主义道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举例说明,如工人夜校) 马克思主义者到工厂去当工人以进行马克 思主义宣传; 创办供工人阅读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 育的刊物; 如:《劳动音》《劳动界》《工人月刊》 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论战内容: (1)李大钊与胡适: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2)李达、陈独秀与张东荪、梁启超:关 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论战。 (3)李达、陈独秀与区声白、黄凌霜关于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 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也学习列宁原 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译介工作。 同时,与反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思想流派的 论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主要内容: 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制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 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阶级斗争目的; 明确中心任务:集中组织工人; 选举领导机构: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 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上演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 的一幕,成为红色旅程的伟大起点。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 争有了: 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 纲领,新的斗争策略和革命方法,新的前 途。
谢谢观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 织工作。 蔡和森:“一个革命的政党在革命高潮中 完全不能领导,可见他快要死亡了,故此 次运动中的一般新领袖对于国民党均不满 意,而有利于新的政党产生,中国革命需 要组织各派力量以反对帝国主义而引导革 命的党了。”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 最后一天会议因暗探注意和巡捕搜查而改在嘉兴 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13名代表参加,代表50多名党员。他们是:李达、 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 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 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 州),周佛海(日本东京)。陈独秀、李大钊因 有事未出席,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共产国 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参加了会议。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特定历史条件: 第一,思想基础好——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 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 破产之后。 第二,阶级基础好——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 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 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