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优质种猪繁育基地项目建议书一、总论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经济中最大的行业,种猪产业是养猪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种猪产业的顺利发展依赖于健全的种猪市场。
种猪养殖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湖南省养殖业发展规划。
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示范,从生猪的品种改良入手,培植安全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对带动我省养猪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我国种猪整体良种普及率的提高、基础母猪群良种化程度不断推进,表面上我国每年生产的种猪数量已接近需求量,除了优良种猪年更新需求量逐年增加外,在良种化的大趋势下,原有种猪品种的更替需求量也将递增,目前我国优良种猪市场仍有缺口,尤其是父母代种猪仍然供不应求,每年优良种猪需求量缺口将达数百万头。
项目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符合当地资源开发及畜牧业发展规划。
通过引进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连续均衡的生产饲养工艺,进行高密度、高效益的繁殖生产,将有效提高种猪的质量,并以“以场带户”的模式带动本地区周边农户从事养猪生产,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项目建设背景农业部等八部委早在2000年联合发布的“印发《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强调,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建设生产和农户经营的重任,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
它的兴衰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因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已经被我国政府所充分认识,扶持和培养龙头企业,以点带面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我省是全国的生猪调出大省,对稳定全国生猪市场具有举足轻重作用。
湖南外销生猪在香港、广东市场占明显优势,在上海、武汉、重庆、贵州等地的生猪市场销售份额呈逐年增加趋势,我省生猪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一直以来,生猪产业都是我省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支柱产业。
经过多次养殖结构调整,持续转变发展养殖方式,以及价格波动作用下的市场洗礼,生猪产业发展更加稳健、更加成熟。
生猪产业发展既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也是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需要。
因此,我省必须强化生猪产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实施“湘猪振兴工程”,从加快品改、优化品种、提升品质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突破制约瓶颈,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优质种猪繁育基地的建设可充分发挥本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不但能带动我省畜牧业以及相关行业经济的发展,对我省的经济建设也将起到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研究优质、安全畜产品的生产技术是当今的重大热门课题,此项目对于更好的迎接国际市场竞争,改善国民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为项目区乃至全省农区发展畜牧业提供借鉴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将推动我省畜牧业向优质、安全、高效方向发展,使人民消费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对生产者增强质量意识、追求营养、重视科学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并推动我国种猪繁育技术的进步。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各种经营项目的有关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食品卫生安全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身体健康的需要。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在世界养猪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却不是养猪强国。
我国的现代化遗传育种工作比较落后,核心种猪来源长期依赖进口,且长期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从而导致整个繁育体系受制于其他养猪先进国家。
在引种过程中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引入,也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国内育种界对现代育种理论掌握上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并不大,所缺乏的是长期坚持的育种基础性工作和遗传评估体系,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要改变现在这种状况,必需转变我们的思想,对我们引进的种猪进行不断的选择育种,使其保持优秀的生产性能,并按照市场的需要进行选育,提高其产品性能。
我省是农业大省,丰富的饲料资源和良好的自然资源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养猪业又是我省一项传统的养殖产业。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地畜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在当地消费市场的带动下,养猪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从饲养的品种看大多数还停留在原来当地猪(土猪)杂交的过程中,许多优良的新品种引进的数量少杂交改良的层次低,致使生猪生产的品质差、效益低、规模小、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已经影响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我省在调整优化畜牧品种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养猪生产水平虽然有了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我省生猪良种主要是两大类别:地方良种、杂交品种。
地方良种虽然肉质好,但生长速度慢、高脂肪、高价格,发展不快,难以形成品牌,难以形成区域性主导品种。
杂交品种方面,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跟不上,全省每年需要从外省调入种猪5万头以上。
加大地方良种产业化开发力度,打造地方良种生猪肉类品牌。
要通过加快宁乡猪、湖南黑猪等地方优良猪种的产业化开发,以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更大产业空间和市场容量,让宁乡猪、湖南黑猪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通过品牌战略进一步巩固我省生猪大省的战略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品种的改良、扩繁和繁育,提高养猪生产水平。
三、项目建设条件湖南地处我国中南部,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
辖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
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共有人口约6600万人。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自古以来就享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
目前我省的农业经济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够,如何迎接挑战,解决“三农”问题是我省面临的重要课题。
农业及其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业正以其不容忽视的位置和发展速度受到人们的关注。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积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一条必行之路。
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互补性,对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养猪业是湖南畜牧业中优势最明显的产业之一。
我省历史上一直高度重视养猪业的发展,农业结构最典型的特点是“粮食+生猪”。
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养猪的传统,“猪多肥多、肥多粮多”是我省传统农业的缩影。
本项目拟通过建设绿色种猪基地,旨在立足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形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商品流通为纽带、以绿色生产为先导的生态农业、畜牧业产业化格局。
以科技兴农业,努力提高种猪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建设良种猪繁育中心,从生猪的品种改良入手,培植安全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以满足国内外市场消费的需求。
四、市场分析与效益分析1、市场分析我国生猪生产发展迅速,种猪产业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养猪业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猪的生产性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为种猪性能的差别,致使杂交改良的商品猪的性能有差距。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种猪,我国都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中,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生猪生产在稳定数量的基础上,加快品种改良,优化猪群结构,逐步建成科学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发展种猪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生猪的存栏、出栏,猪肉产量多年来一直居于世界首位,占50%左右,世界第一养猪及猪肉消费大国,年猪肉人均消费量世界排名前六位。
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肉食品,2008年全国肉类总产量7269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620.5万吨,占63.56%。
近十年来,我国种猪企业一直处于较高利润时期,目前种猪的报价,50千克左右的纯种猪,每头在2000-3000元以上,高的每头超过5000元;二元种猪每头在800元以上,高的每头超过1400元。
现阶段良种猪繁育基础设施薄弱,品种改良工作相对落后,而品种改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所以我国各级政府对种猪场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出台许多鼓励繁育良种的优惠政策,有的地区为了推动本地区良种改良进程,对优良种猪的引进还从地方财政给予补贴。
由于政府对良种猪的生产、引进、利用的大力支持,对于提高种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利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种猪市场属于初级阶段,种猪场规模参差不齐,种猪质量差别较大,由于经济发展的带动,种猪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全国能繁母猪饲养量达4800余万头,其中优良瘦肉型种猪只占约50%,伴随我国良种普及率的不断推进,优良瘦肉型种猪的需求量将稳步增加。
除了优良种猪年更新需求量逐年增加外,在良种化的大趋势下,原有种猪品种的更替的需求量也将递增,每年种猪需求量将新增数百万头。
由此可知,我国优良种猪市场仍有缺口,尤其是父母代种猪在一段时间里依然会供不应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改善拉动优质猪肉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其中突出发展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料猪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必将极大刺激良种猪市场。
2、经济效益分析⑴、成本概算种猪引进价格按5000元/头计,繁育年限按5年计,年度分摊成本为500元。
平均每头种猪占种猪舍7平方米、产仔及育成舍等11平米左右,种猪舍建设成本约300元/平米,计5400元。
建筑物折旧年限按10年计算,年度折旧成本为540元。
规模以上养殖场猪粪尿排泄物平均处理成本为100元/头/年。
每头种猪日需配合精料2.5公斤,每公斤2.70元,计成本2058.75元/年/头,仔猪补料每年每头需饲料16公斤(年产2.5窝20头),计320公斤,每公斤3元,计960元,人工工资头均500元,防疫消毒费60元,计3278.75元每年。
共计单位成本每年每头4718.75元。
(注:以上成本未计算相关设备投入、流动资金及销售管理等费用。
)⑵、收入概算按每头能繁母猪年产2.5窝,每窝平均产仔成活8头,种猪合格率按70%算,年产仔种猪14头,按每头20公斤,每公斤25元,计7000元,商品仔猪6头,每头20公斤,每公斤14元,计1680元,单位收益共计每年每头8680元。
⑶、生产利润种猪养殖利润为8680-4216.75=3961.25元/年/头。
3 社会效益分析我省虽然具备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同样面临着更为迫切的“三农”问题,由于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例很大,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直接影响到农村消费,消费的减少又影响到了内需,内需的不旺则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
围绕种猪繁育和育肥猪养殖,不但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推动我国种猪繁育技术的进步,同时也能带动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对我省的新农村建设也将起到很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