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安全教育讲稿
为了保障每位乘车学生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归家,学校对乘车学生及学生家长,特告乘车安全须知如下:
1.乘车学生应牢记自己的等车站点及等车时间,超时不候。
2.乘车学生必须服从各站点路队长(学生)的安排和指挥。
3.乘车学生必须听从押车教师的指挥。
4.班车到达各站点时,乘车学生不得跟着车跑,一律在队长的带领下排好队伍,站在指定的方位等车,由队长清点好人数,向押车教师说明未到学生原因。
优先照顾年龄较小的学生上车。
5.乘车学生要自觉维护车内卫生,不准在车内吃零食,乱吐乱扔,不准在车内乱刻乱画,不得破坏车内所有设备,有违此款或造成损失者,除贴偿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6.提倡文明乘车,乘车时不准打闹,不准把手臂、头伸出窗外,不准向车窗外扔东西,下车后带好自己的衣物,以免遗失。
7.乘车学生要严格遵守乘车规定,不得与路队长或值日教师耍个性,以免造成班车误点或意外事故的发生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在政策刺激下,从去年开始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增长,汽车在“拉动内需”的背景下,逐渐走入千家万户。
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乘车安全性也成为了消费者日益关注的话题。
随着汽车逐步进入家庭,儿童乘坐汽车出行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但随之与儿童有关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和成人相比,儿童身高、体重都比较小,对碰撞伤害的忍受程度也要差很多,因此家长掌握正确的出行安全知识,才能有效保障儿童的出行安全。
惨痛事故
浙江宁波,一辆轿车和一辆皮卡车发生了轻微刮蹭,这本身只是一起很小的交通意外,但却引发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前排安全气囊弹出,导致坐在轿车副驾驶席的8岁男孩气管及颈椎断裂,最终抢救无效而死亡。
开车的薛女士说:“希望我儿子的悲剧不要再重演,千万别让孩子坐副驾驶座。
”
2002年的一天,同样是一位母亲驾驶着轿车,孩子姨妈抱着三岁的孩子坐在后排座上。
突然,轿车失去了控制,冲向路边的隔离带,滑行十几米后与迎面疾驰而来的依维柯客车相撞。
惨剧发生了,后排座位上被姨妈抱在怀里的年仅三岁的孩子被猛烈抛出不幸遇难,孩子姨妈只受了轻伤。
这两个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交通事故,而类似的惨剧还在不断上演着。
如果掌握正确的儿童乘车方法,在这样的交通事故中,幼小的生命完全可以得到保护。
惊人数据
据公安部门统计,中国每年有超过18500名儿童死于交通事故。
中国儿童事故死亡率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2.6倍。
交通事故已经成为造成儿童伤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溺水。
北京市交管局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仅北京平均每天就有10名以上儿童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伤害。
交通事故成为导致儿童死亡的第一杀手。
乘车误区
交通事故造成儿童受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家长缺乏安全观念是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很多家长喜欢抱着孩子乘车,其危险性之大是我们很难想象的。
如果汽车以48km/h的速度行驶时发生碰撞,会使7kg的孩子产生相当于275kg物体向前冲击的力量,孩子会像子弹一样飞出。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成年人都无法抱住孩子。
如果汽车以30km/h的速度行驶,当车体遭受突然撞击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使得儿童潜在车祸伤亡率有效降低70%以上。
小贴士:
儿童乘车时可能受到哪些伤害。
头颈部:碰撞时头部在惯性的作用下剧烈向前运动,很容易对儿童脆弱的头部和颈椎造成严重伤害。
胸部:碰撞时,胸部主要承受加速度的伤害,此外如果使用安全带的话,还会受到勒紧力的伤害。
腹部:如果安全带使用不当(位置过高或过低),儿童的腹部会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