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近就地利用,减少畜禽粪便输送利用成本和二次污染,按照“适度规模”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实行规模养殖场的规模限制,即按照一个养殖场辐射200亩土地为标准,对大型养殖场,采取在规划范围内建立分场的形式进行建设。

对肉鸡、蛋鸡、羊、兔、鹅等液体粪污较少,而且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具有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及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由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审查通过,可以适当扩大养殖规模。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各种畜禽养殖场的规模为:猪:1200头/场,奶牛:100头/场,肉牛:160头/场,蛋鸡:8600只/场,肉鸡:13000只/场,肉鸭:12400只/场,羊:2000只/场,兔:12000只/场,鹅:10000只/场。

(四)种养结合养殖场应建立在种植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尤其是需要有机肥量较多的蔬菜种植区,原有规模养殖场周围应尽量调整为蔬菜生产基地,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应尽量建力在蔬菜生产基地,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动物疫病,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大量生产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又为种植业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有机肥料,形成种养立体结构,实现种养优势互补,力争实现“零排放”。

(五)分类指导对分散养殖户,采取6头(存栏)/户的措施予以限养,同时配合农村沼气化建设,通过户用沼气池对养殖粪污进行处理;对规模养殖户或养殖小区,根据周边种植业面积、品种、数量核定养殖规模,同时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的方式进行整治,确保畜禽粪污的有效利用,充分削减养殖污染负荷,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环境容量空间。

二、规模养殖场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技术要点实施“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

固体粪便采用静态发酵堆肥技术模式,液体尿污采用沼气池或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田园利用技术模式,实施两种技术模式组合,根据模式工艺流程进行粪便污水一并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造。

(一)干湿分离:就是通过改圈舍设施实现干粪与尿水干湿分离,同时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在畜禽圈舍内将干粪收集装袋,采用采用静态好氧发酵处理后还田利用。

1、实行畜禽粪便的干湿分离因规模养殖场每天将产生大量的粪尿,而农作物施肥有一定的季节和时间限制,如果不实行干湿分离,每天产生大量的粪尿直接进入沼气池或化粪池很容易过剩而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实行畜禽粪便的干湿分离。

对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肉鸭等畜禽:采用干式清粪的方式,即在圈舍中直接收集干粪,将收集到的干粪装袋后进入发酵车间进行静态堆肥发酵,液体尿污进入沼气池或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田园利用。

2、固体粪便静态发酵堆肥技术修建发酵车间,发酵车间应建立在养殖场的化粪池或储粪池上面,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建筑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多余的液体部分通过化粪池或储粪池的板缝流到了化粪池或储粪池里,不会造成污染,而且可以自然干燥,降低干燥和发酵成本,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配套通气管道和风机等设备进行人工干燥和发酵。

对因条件限制不能将干粪进行装袋发酵的,则应在发酵车间修建多级发酵槽进行发酵。

在常温条件下,冬季需2—3月、夏季需1月以上才能充分腐熟。

3、工艺特点(1)采用通风与翻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好氧发酵,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2)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通过生物质材料进行除臭,即固体粪便在发酵过程中添加EM等生物质材料,不仅可以除臭,还可以防止蚊蝇的兹生。

(3)堆肥高度高达2米,以保证充分发酵和冬季能正常运行。

(4)将固体粪便装袋进行发酵,一是有利于环境卫生,避免固体粪便散落;二是有利于码堆发酵,便于操作、装车和运输;三是有利于固体粪便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发酵;四是养殖场每天都有大量装饲料的废弃口袋供装固体粪便使用,不会增加成本。

(二)雨污分流:就是在畜禽养殖场内分别修建雨水沟和污水沟,实行雨污分流,液体粪污进入沼气池或化粪池,经厌氧发酵处理以后就近就地还田利用。

地表水和雨水为明沟,这些清洁无污染的水直接排入沟渠河流;对畜禽产生的粪尿等排泄物和冲洗圈舍的污水,则通过地下预埋管道进入沼气池,通过沼气发酵处理,一方面可以使粪尿腐熟,减少对农作物的损伤,另一方面可以杀灭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使粪尿符合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有机肥料的质量卫生标准,同时还可以获得大量的清洁能源——沼气,排出的沼液进入液体肥料贮存池(沼气池中可定期少量加入固体粪便,以增加粗纤维,有利于产气,同时也大大控制了粪污的排放量,减轻了环保压力)。

如果因条件限制不能修建沼气池,应修建化粪池对尿污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节水养殖:就是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推广自动饮水器等节水养殖技术,减少粪污量。

1、畜禽自动饮水器的推广应用在规模养殖场应大力推广畜禽自动引水器,使用自动饮水器一是可以节约用水;二是可以保证畜禽引用水的质量卫生和安全,保证其符合无公害绿色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三是方便从饮水中添加预防和消毒药物,保证用药的剂量准确和效果,降低用药成本;四是减少因为用水浪费而增加的污水排放量,减少环保压力。

2、推广节水养殖技术(1)对刚上圈的猪、牛、羊等,要在上圈的头几天养成定点排泄的良好习惯,形成条件反射,以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

(2)在打扫圈舍卫生时,应尽量做到多动笤帚少用水冲或者尽量不用水冲。

因为成都平原属于四川盆地,空气中的湿度较大,应尽量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为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经常用水冲洗圈舍,这样圈舍湿度更大,在夏天更加闷热,在冬天更加寒冷,不利于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而且容易诱发各种疫病的发生,就相当于做“水牢”一样。

在炎热的夏天,如需淋水降温,应采用圈舍屋顶淋水降温的办法,不仅不会增加圈舍的湿度,而且可以循环用水,也不会增加污水量,同时也减少环保压力。

禁止使用水冲洗圈舍的办法进行降温。

3、正确使用消毒药物。

在对畜禽圈舍进行清圈消毒时,应勤换消毒药物,以避免因长期使用单一消毒药物细菌病毒产生抗药性而降低消毒效果;同时禁止使用各种禁用消毒药物,禁止使用烧碱、生石灰等强酸、强碱类容易对农作物和土壤造成严重损害的消毒药,以保证畜禽粪尿能有效作为有机肥料进行利用。

(四)循环利用:就是对经沼气池或化粪池厌氧发酵处理的液体粪污经过自成体系的“U”型渠等配套设施直接输送到贮粪池后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实现粪污“零排放”。

1、养殖场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与种植基地应有一定的落差,通过“U”型渠将液体肥料贮存池里经过沼气池或化粪池发酵、腐熟后的液体粪污直接输送到种植基地,根据种植基地的实际情况,以50亩或100亩农田为辐射范围,分别修建50——100立方米的储粪池(储粪池应用火砖水泥等进行硬化处理,以防粪污渗漏,储粪池周围应修建0.8-1.2米高的护栏或者围墙,以保证安全),并在储粪池配套房屋、道路、配电等设施,以方便农户利用污水泵对腐熟粪尿的就地使用。

输送液体粪污的U”型渠应自成体系,不能与原有的灌溉渠混合使用,以防止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2、工艺特点(1)养殖场液体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灌溉利用,真正实现零排放。

(2)处理工艺简单,一次性投资费用较低。

(3)利用养殖场与种植基地的自然落差,液体粪污自流到种植基地,基本上无运行费用。

对因条件限制不能自流到的少量田地,在需要施肥的时候用污水泵进行提灌,其费用也较低。

(4)以50—100亩土地为辐射范围修建50—100立方米的储粪池,方便农户对液体粪污就地就近利用,基本无运行费用。

三、新建规模养殖场和原有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要求(一)新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要求1、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首先必须进入种养结合规划区,并严格按照规划的品种、数量和规模进行建设,必须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和兽医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和兽医卫生影响评价,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通过环评并取得《排污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

2、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严格按照本指南的技术规范,严格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的要求进行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和兽医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以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实现“零排放”。

(二)原有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要求1、调整养殖规模原有规模养殖场必须按照本指南的技术要求,根据周边种植业面积、品种和数量,对其养殖规模进行调整,以保证畜禽粪污能够被有效利用,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实现“零排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