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进入21世纪,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虽然农产品国际贸易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而下降,但农产品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

因为农产品的这种重要性,世界各国处于本能对本国农业进行保护,但农产品国际贸易正越来越趋于自由化。

各国在农产品进出口上存在激烈的竞争。

这意味着世界各国的农业,尤其是新世纪的世界农业,已不再是互无关联,而是愈来愈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一国农业往往会对其他国家的农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浙江虽然是一个以非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强省,但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农产品的竞争力依然与广大农民的利益休戚相关,所以研究农产品的竞争力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以及农产品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浙江农产品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为浙江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在从以往的价格竞争为主,转变为以质量、技术含量和价格的全方位竞争。

尤其是世界农产品市场,更是以质量和技术含量为主的竞争。

如何使浙江农产品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浙江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创造新的平台,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拟通过对浙江农产品竞争力的现状分析,进一步研究浙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应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变化的趋势,从而提出提高浙江农产品竞争力的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Joseph C Salvacruz(1996)采用国际市场份额、国际市场份额获利指数和出口比重三种竞争力衡量方法,比较了美国和东盟成员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

结果表明,美国的竞争力保持稳定而东盟成员国的竞争力波动较大。

Buckley et al. (1998)首次区分了三种不同的竞争力衡量的概念,即竞争力绩效(Competitive Performance)、竞争力潜力(Competitive Potential)和竞争力实现(Competitive Process)。

竞争力绩效是指特定企业、部门或国家竞争力表现指标的衡量,可盈利性和市场份额被认为是竞争力绩效的主导指标。

竞争力潜力是对竞争力绩效来源的衡量。

Maria Sassi(2006)构建了竞争力指数,该指数以总劳动增加值,除以总劳动力的比率所代表的劳动生产力表示。

依此指数,对比考察了欧盟15国170个地区农业竞争力和农业创新、差异化等之间的关系。

Christian Fischer and Sebastian Schornberg(2007)实证对比考察了欧盟13个国家1995—2002年食品和饮料制造业的竞争力。

构建了一个多维综合的产业竞争力指数,该指数涵盖了赢利性、生产力和产出增长,这一指数方法使得相对竞争力能在产业、国家之间横向和纵向比较。

Krijn J.Poppe,Jo H.M.Wijnands,Bernd M.J.van der Meulen and Harry J.Bremmers(2007)基于国际经济学方法提出了五个衡量竞争力的指数:特定产业实质增加值的增长、Balassa指数的增长、出口占世界市场份额的增长、劳动生产力的增长、整个经济实质增加值的增长。

他们基于这五个指数评估比较了欧盟食品产业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巴西四个竞争对手的现实竞争力。

并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拟分析了未来食品产业竞争力的发展。

结论是美国食品产业竞争力强于欧盟。

欧盟食品产业竞争力也弱于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和巴西大体相当。

而情境模拟表明,除非欧盟的生产力增长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否则欧盟的食品产业竞争力将维持弱势。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于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研究在加入WTO前后形成了一个高潮,直到今天农产品竞争力问题仍然是备受关注的热点。

从现有文献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某一特定产业农产品竞争力的研究;二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方面特别是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对策研究;三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方面的研究。

具体如下:影响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因素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组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研究了衡量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和原则标准。

余子鹏(2006)以显性竞争力指标比较分析了中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指出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显性竞争力普遍高于中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分析影响中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增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完善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政策扶持。

提升中国农业技术、破除国外技术壁垒等。

辛毅,李宁(2007)以“橄榄”模型作为分析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士学位论文中国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素的逻辑框架,以中国渔业为例,使用农户的生产成本核算资料,分析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状况,指出产量、质量安全性、产品结构、流通效率、营销能力、汇率和贸易政策是影响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改变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是提升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宗成峰(2007)采用显示现实性比较优势方法(RCA)方法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具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己基本丧失,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采取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刘钦(2007)认为比较成本学说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一国的外贸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本文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还包括质量和安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李红梅(2007)认为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扩大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国内市场的占有量,要扩大粮食特别是大米的内需市场,稳定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生产的主阵地。

因此,她提出必须从消费环节入手。

张若昭(2008)运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的“钻石”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及竞争状态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了加大农产品高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产品生产的上游、下游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3.参考文献[1] Joseph C. Salvacruz, Food Distribution Research Society [J]. Journal of Food Distribution Research, 1996(11).[2]Buekley,P.J.,Pass,C., Preseott,e., 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 critical survey [J]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988(4).[3]Maria Sassi. Agricultural converg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he EU-15 regions [J].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 Conference, 2006(8).[4]Christian Fischer, Sebastian Schornberg, Assessing the competitiveness situation of EU food and drink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 index-based approach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 Resource Management, 2007(10).[5]Krijn J. Poppe, Jo H.M. Wijnands, Bernd M.J. Van der Meulen and Harry J. Bremmers,Struggle for Leadership: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U and US Food Industry[J]. 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center Publications, 2007(8).[6]余子鹏.中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J].改革,2006(1).[7]辛毅,李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橄榄”模型分析——以中国渔业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 2007(5).[8]宗成峰.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4).[9]刘钦.比较成本说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J].广西轻工业,2007(23).[10]李红梅.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思考[J].新视野,2007(5).[11]张若昭.基于“钻石”理论的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8(11) .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 绪论2 相关理论以及文献综述2.1 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内涵2.2 国际竞争力主要理论2.3 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2.4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3 浙江农产品的基本状况3.1 浙江省农产品生产状况3.2 浙江省农产品贸易状况4 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4.1 出口份额4.2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G)4.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4.4 贸易竞争力指数(TC)4.5 分细类竞争力分析5 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5.1 直接因素5.2 间接因素6 提升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实施方案:通过运用经济理论、模型以及相关分析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基础理论—现状分析—对策研究”的思路,对农业竞争力的基础理论、相关概念、模式、特点、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农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最后从影响因素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进度安排: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7学期第6-12: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7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7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