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精品课件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创意 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 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 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 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 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 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 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 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 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 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 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 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 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 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 华丽、内涵厚重。
中华文化历经沧桑,饱受磨难, 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 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 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 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 思想家: ★ 军事家:
★ 文学家:
★ ……
思想家:孔子,整理《诗》《书》,编订《春秋》;
孟子著有《孟子》;王夫之及其著作《周易 外传》《尚书引义》等。
活动二:感受中华文化带来的影响
传统文化
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崇尚人 伦和谐,家人团聚,一起吃饭
影响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 针四大发明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学习汉语的世界热潮
中国的人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中国 的发展道路
人类的进步 世界文化的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谚语或格言
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活动三】列举言语或格言对为人做事 的影响
• 如:A、吃一堑 长一智 说明善于从失败中 总结经验教训。
• B、车到山前比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是激发身处逆境中的人们的勇气、鼓舞其 斗志的良药。
•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 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等言语或格言都充满辨证思想的成语。
学习提纲: 1、讲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2、是谁创造了中华文化? 3、中华文化为什么能源远流长? 4、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5、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产生的巨 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6、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
中国旗袍别致新颖
民族饮食文化
• 汉族 • 藏族 • 维吾尔族 • 蒙古族 • 朝鲜族
宽以待人
爱国主义
诚实守信
1、请说出上面三个历史故事 2、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奉献精神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情操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崇高志趣
•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昂扬锐气
•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饺子、年糕 酥油茶、青稞 哈密瓜、葡萄 手抓羊肉 泡菜、冷面
现在的北京城是在700多年前的 元代开始兴建的。正规的四合院坐北 朝南,由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围合 而成,并由此而得名。建筑布局以南 北轴对称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 征。
北京四合院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 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 ,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 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 烂的中华文化。
•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 完备而深刻道德伦理 • ……
以上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地位: 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
璀璨的奇葩
• 中华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 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 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的作用。
1、看到北京奥运会的这些标志,你有什么感想? 这些标志问世以来,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为什么?
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为设计者的独 特创新而感叹,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喝彩。
这些标志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 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具有鲜 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又实现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 克精神的完美结合。共同弘扬了顽强拼搏、积极进 取的精神,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珍贵财富。
北京奥运会会徽分别由
形象独特的图形、英文的 “北京”和2008年以及奥 运五环组成,它是奥林匹 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完美结合。
2008年奥运会会徽,将中 国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印章和 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 征结合起来,巧妙地幻化成一 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 人形。这一设计,凝聚了中华 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神韵。鲜 红的色彩传达了中国文化特有 的热情气氛;寓意丰富的图形 ,形如一个“京”字,表达了 举办地的名称;也像一个冲向 终点的运动员,体现了冲刺极 限、创造辉煌的奥林匹克精神 ;又似一个载歌载舞中的人, 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于奥林 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 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
徙木为信的故事
商鞅变法之初,恐民不信,商鞅把一根三丈 之木立于国都之南门,然后宣布能将此木徙置北 门者赐10金。搬动一根木头,何须如此重赏,人 们自然不信,于是他又下令,将赏金加至50。有 人将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门,即赏50金,以示不 欺。于是商鞅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 出必行的印象。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 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军事家: 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孙膑著有《孙膑
兵法》,毛泽东著有《论持久战》等。
文学家: 鲁迅著有《狂人日记》,茅盾著有《子夜
》等。
——为什么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答:因为他们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 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都从不 同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 墨重彩的一笔。……
代表中华文化的杰出成果
•
————浩然正气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政风范
• 厚德载物,道济天下 ————广阔胸襟
•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英雄气概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社会理想
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 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