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处于其他圈层的交界面上,对各圈层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起着维持和调节作用的圈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的中心纽带。

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疏松的表层。

森林土壤:森林土壤是指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林业土壤:林业土壤上是指所有属于营林经营所涉及的土壤,是由林业部门的经营范围所决定的。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活人环境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矿物:矿物是指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原生矿物:原生矿物是指是由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浆上升冷凝结晶而成的各种矿物。

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矿物和早期形成的矿物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矿物的总称。

岩石:岩石是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有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解理:解理是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
岩浆岩: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呈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球表面,或者上升到接近于地表的不同深度的地壳中,冷却、固化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沉积岩是各种地质作用的沉积物在地表和地下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下,经过压紧、硬结所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来的岩浆岩、沉积岩和部分早期形成的变质岩,在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的作用。

物理风化:物理风化是指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机械崩解作用。

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是指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生物风化:生物风化是指生物所引起的岩石或矿物的风化。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就是土壤固体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中各种颗粒,如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的重量百分含量。

土壤根际:土壤根际是指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

根际效应:根际效应是指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高于根外土壤的现象。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由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呈酸性,颜色为褐色或暗褐色。

矿化作用:矿化作用是指微生物将复杂的土壤有机质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作用。

腐殖质作用:腐殖质作用是指微生物把土壤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作用。

土粒密度:土壤密度是指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质量。

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自然状态下(包括土粒之间的孔隙),单位容积土壤的质量。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是指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的土壤中孔隙的容积所占的百分数。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体多个单个土粒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相互黏合团聚,形成的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土壤耕性:土壤耕性是指土壤在耕作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是土壤物理机械性能的综合表现。

吸湿系数:吸湿系数是指吸湿水的最大量与烘干土质量的百分率。

凋萎系数:萎系数是指导致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是指降雨或灌溉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排除,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或基本停止时土壤所吸持的水量。

全容水量:全容水量是指土壤完全为水所饱和时的含水量。

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指土壤从大气中吸收O2,同时排出CO2的气体扩散作用。

土壤通气性: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运动的性能。

土壤热容量(C\Cv):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土壤导热率(λ):单位厚度(1㎝)土层,温度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其单位是J/(㎝2*s*℃)。

土壤胶体:直径小于2μm(或1μm)的土粒。

主动吸收:……………………………………………………………………
阳离子交换量(阳离子代换量)CEC: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溶液在一定的pH值是,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

盐基饱和度: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

同晶置换: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潜性酸:土壤潜性酸是由于土壤胶粒上吸附着氢离子和铝离子所造成的显出酸性
水解酸:用弱酸强碱的盐类溶液(如pH8.2的1mol NaOAc溶液)浸提, 再以NaOH标准液滴定浸出液,根据所消耗的NaOH的用量换算为土壤酸量。

这样测得的潜性酸的量称之为土壤的水解性酸。

交换酸:用中性盐溶液如1mol KCl或0.06mol BaCl溶液(pH=7)浸提土壤时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铝离子与氢离子的大部分被浸提剂的阳离子交换而进入溶液,浸出液中的氢离子及由铝离子水解产生的氢离子,用标准碱液滴定,根据消耗的碱量换算,为交换性氢与交换性铝的总量,即为交换性酸量(包括活性酸)。

土壤Eh(氧化还原电位):是物质(原子、离子、分子)提供或接受电子的趋向或能力,是长期惯用的氧化还原强度指标。

土壤缓冲性:土壤缓冲性是指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是指同时具有氮、磷、钾或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