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库利1909年《社会组织》开创社会学的传统皮尔士1911 《思想的法则》开创符号或语义学的传统二传播与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2345 p4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系统)p7大众传播的特点p7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的环境适应过程需要五要素p8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p8 1234双重偶然性德国鲁曼p8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传播隔阂p9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和行为主义传播学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1.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他们往往单纯地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则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关系。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
精神生产既然属于一种生产,必然也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因此,人们精神交往关系也是与一定阶段上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的。
美国的行为主义传播学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些重大问题,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关系的本质。
3.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
精神生产的产品在现代社会更多地表述为信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行业叫做信息产业。
物质产品的消费大多是一次性的,而信息产品的消费则一般是多次性的。
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相联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美国行为主义传播学虽然不否认信息中包含着思想、观念和价值倾向,然而却不想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构中去寻找这些倾向产生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孤立地考察传播,而应该把它放在人类生产和交往活动的总体(社会大系统)中加以考察;我们也不能抽象地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而应该把它放在具体条件下、放在与其他社会因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中加以考察,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给予我们的重要启发,也是我们考察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人类传播区别与动物传播的本质特征是能动性和创造性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p18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的本质区别的表现p19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的五个特点p22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一口语传播二文字传播三印刷时代传播四电子传播里程碑的意义p27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传媒介质分为三类p28加拿大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点p31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符号的定义特伦斯霍克斯符号最全面三个特征p35二信号与象征符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信号象征符的特点 p36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的分类 p37四符号的基本功能123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人类传播在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而实质上是交流精神内容,即意义一什么是意义二符号意义的分类不同侧面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三符号意义的暧昧性体现两个方面: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四传播过程中的意义P41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一人类的象征行为象征互动理论米德核心问题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前提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鲍德里亚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信源)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第一位拉斯韦尔5w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或香农—韦弗模式.互动是社会传播的本质特征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施拉姆奥斯古德德弗勒发展三传播过程的特点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莱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不仅仅是有形的社会作用力之间的互动,也是无形的社会作用力—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互动。
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最早)田中义久人类交往分为三类型能量交往物质交往符号交往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社会传播总过程的形态和结构p5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温德尔日本渡边一央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才是人内传播区别于其他动物体内传播的根本特点。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不仅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而且具有明确的互动机制米德的“主我(是形式)与客我(是内容)”理论——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内省式思考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基膜的概念及其特点瑞士皮亚杰基膜是指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知导引结构。
特点p68罗伯特阿克塞尔的罗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理查德佩蒂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第二节人际传播核心:语言本质:个人之见相互交换精神(意义)的活动一人际传播的动机123p72库利“镜中我”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P73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姿态的传播功能12345p76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概念及其类型岩原勉群体的本质特征:目标共同性主题共同性不同国家不同分类p79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p79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群体成立最基础的条件p80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第二节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一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p84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三流言传播与集体行为中的“信息流”流言的定义及其特点p86流言发生和传播的条件奥尔波特流言流传量公式集体行为中的“信息流”特异点123 p88第三节组织传播一组织与组织传播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p89组织传播及其功能p90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组织内传播的正常渠道:横向传播、纵向传播(下行传播、上行传播)组织人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常渠道:组织内的人际传播、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社会人特点p92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POS系统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宣传(CIS)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二大众传播的特点p100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赖特的“四功能说”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拉扎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p103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二电视、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四互联网与大众传播的新革命互联网传播的特点p106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二关于大众传媒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布莱士塔尔德库利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p111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拟态环境”李普曼“信息环境的环境化”藤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