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课时作业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课时作业 (新版)鲁教版

海水“晒盐”(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2.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若得到较为纯净的硝酸钾晶体,可采用的下列方法是( )A.过滤B.蒸发结晶C.降温结晶D.蒸馏3.(2012·黄冈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 g,则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 g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4.(2012·咸宁中考)现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B.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8 g,水42 gC.粗盐溶解和过滤操作时,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相同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5.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6.(2013·潍坊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者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D.40℃时,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7.(2013·河北中考)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未溶解固体的质4.2 2 0 9.2量/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26分)8.(3分)(2013·天津中考)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1)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2)工业上利用海水提取溴(Br2),其主要反应之一是在一定条件下,将氯气通入浓缩的海水中,氯气与海水中的溴化钠反应得到溴。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1)1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试管中固体质量增加的是________(选“A”或“B”),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________(填一种物质名称),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0.(5分)(2012·日照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25℃时,将25 g甲固体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向100 g 35℃的水中加入45 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

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分)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温度/℃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31.6 45.8 63.9 85.5 110(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

(2)在30℃时,100 g水中加入5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____g。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分)(2012·毕节中考)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进行如下实验:(1)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操作使D中溶液质量分数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加入20 g甲b.加入50 g水c.升高温度d.加入100 g 30℃时甲的饱和溶液,再恢复到20℃13.(4分)从海水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下:其中,滤液一→滤液二之间需进行三步操作:操作①:加入过量Na2CO3,除去滤液中的Ca2+操作②:加入过量X,除去滤液中的Mg2+操作③:加入过量BaCl2,除去滤液中的S请回答:(1)操作②中的物质X为________,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为最终获得精盐,操作①、②和③后还需增加的操作是________;(2)滤液二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分)如图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从图中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小明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③④⑤A.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B.②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①③④中没有固体存在D.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答案解析1.【解析】选C。

在海水“晒盐”过程中,水因不断蒸发而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相对不变,在蒸发池中溶液逐渐由不饱和变为接近饱和,进入结晶池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逐渐变成食盐的饱和溶液,由于温度为常温,故水分再蒸发时,可析出食盐晶体,溶液仍是食盐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达到最大,A、B正确;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但不一定是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C错;D项中描述的条件有利于食盐晶体析出,D正确。

2.【解析】选C。

过滤只能分离液体与不溶性固体,A方法不可;将溶液蒸发,仍得到含食盐的硝酸钾,B 方法不可;降温结晶,即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因氯化钠的量少,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析出的晶体可视为纯净的硝酸钾,C方法可以;蒸馏时,固体仍将剩余在母液中,不可能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D方法不可。

3.【解析】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了解溶液的特点、溶解度的定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是解题的关键。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正确;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 g,意思是20℃时131.6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 g,B错;O2不易溶于水,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C正确;NaCl不饱和溶液变为NaCl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或加入NaCl 或蒸发水的方法,D正确。

4.【解析】选D。

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会导致固体受热迸溅,A错误;配制50 g 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50 g×8%=4 g,需要水的质量为50 g-4 g=46 g,B错误;粗盐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C错误;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D正确。

【误区警示】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实验步骤操作注意点实验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①溶解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量筒加速溶解②过滤一贴、二低、三靠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③蒸发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铁架台(带铁圈)、蒸发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皿、玻璃棒、酒精灯液体飞溅用余热使滤液蒸干5.【解析】选D。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将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除了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外,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A选项中由图像可知2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B选项中应对应某一温度来比较其溶解度的大小,故错;C选项中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3%,故错;D选项中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后仍然是饱和溶液,故错。

7.【解析】选C。

根据所给数据可知,甲、乙、丁三种物质有剩余,在该温度下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丙物质没有剩余,所得溶液不一定为饱和溶液,A错误;丙物质全部溶解,溶剂相同,故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B错误;同温、同溶剂时,溶解的物质质量越大,则该温度下溶解度越大,20℃时,甲、乙、丙、丁溶解度关系为丙>乙>甲>丁,C正确;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均为50 g,溶剂质量相同,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