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美育是运用人类社会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美的成果对人自身进行美化的教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它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为手段,以激发情感,陶治性灵,培养情操,追求理想为特征,港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也就是说,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鉴赏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审美对象,运用各种审美方式来熏染感化人,升华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纯净人的灵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丰富人的本质,以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就是促进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教育最关注的问题、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人的发展、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等的全面发展二、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1、不能片面重视科学技术的学习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在更高文化层次上的发展。
3、使科学、文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和谐发展一致,不断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三、做一个“审美的人”1、美育,或称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大意义。
2、不要把美育看作是一种手段。
3、培养完美人格。
4、美育对人的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新时代,新任务,新特点1、现在,人类已进入一个美好的新世纪,同时也走进一个审美时代,走进了一个美育大发展的时代。
2、要求人们更全面、更准确、更科学的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3、在审美年时代,审美是人生意义问题,是人生观问题。
4、美育发展趋势:(1)美育将成为终身教育;(2)美育将实现社会化;(3)美育将更贴近生活;(4)美育将实现终极目标;五、实现美育的艺术门类美术:1、油画2、中国画3、雕塑4、版画5、民间美术等等建筑音乐舞蹈电影戏剧等等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一、工业化和审美的泛化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二、信息化和审美的自觉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审美文化的发展互为作用三、社会主义美育的任务1、树立正确的审美人生观2、满足人的审美需求3、提高审美能力4、培养创美能力四、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1、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研究美与善之间的关系2、美育与智育的关系-研究美与真之间的关系3、美育与体育的关系-欣赏与创造一、大学生的角色定位1、知识型群体2、审美活动特征:浪漫、易变、强烈、独特二、大学生的美育途径1、爱美之心2、自愿、自觉、持之以恒的实践之路。
审美理论学习;审美实践活动三、大学生的形象塑造1、青春朝气2、修养风度3、聪慧高尚第二章美是什么第一节美的本质一、人的本质1、人的规定性人与其他物类相区别、人之所以为人的地方2、自由、自觉二、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第二节美的特征1、艺术作品:反映生活、表现进取精神的艺术作品2、(1)形象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具像、抽象、可视、不可视(2)感染性:怡情悦性、愉悦人、感动人,喜爱(3)创造性:摆脱束缚、自由开放、变化创新第三节美与真、善一、美与真、善的区别、联系和在实践中实现的统一乔托是最早的艺术大师之一,意大利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师。
最知名的就是他的人文主义宗教壁画,被认为是前文艺复兴时期最关键的人物,还被认为是欧洲艺术的创始人之一。
他抓住了人类的感情,而且可以把这种感情用一种极具渲染力的方式表达出来。
他设法通过它的画笔来表达压力,深思,悲痛和愉悦等情绪。
作品:哀悼基督第四节审美范畴一、西方: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机智讽刺、幽默)二、中国:中和、刚柔、气韵、虚实、意境第三章审美意识与审美心理第一节审美意识一、审美意识是审美主体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所作出的能动的、特殊的反映,是审美心理活动进入思维阶段后的意识活动。
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反映美的各种意识。
是人特有的社会意识。
是社会的产物。
二、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1、审美感受------审美活动的初始阶段审美感受的直觉性、愉悦性、功利性2、审美体验------审美活动的深入阶段具有鲜明的主观性、自主性3、审美趣味(审美情趣)4、审美标准5、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的最高层次6、审美观念(审美观)三、审美意识的差异性不同的审美主体对于同一个审美对象会产生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审美意识四、审美意识的共同性指不同的审美主体对于同一审美对象会产生相近或相同的审美意识。
五、审美意识异同的原因1、时代性2、地域性3、民族性4、阶级性5、主体个性6、全人类共性第二节审美心理审美心理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美感就是人们在审美欣赏和创造中的一种心理现象。
一、审美感知二、审美想象:知觉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三、审美理解:审美中的理性能力,是审美经验中的认识因素。
四、审美情感五、审美理解:审美中的理性能力,是审美经验中的认识因素。
童雁汝南郭润文闻立鹏第四章自然审美一、自然美的发展自然审美是对自然美进行的审美活动。
自然美和自然审美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致用→比德→畅神第一阶段:致用动物→植物阿尔塔米拉洞穴(西班牙,旧石器时代,壁画)拉斯科可斯洞穴(法国,旧石器时代,壁画)第二阶段:比德------形成于商周,成熟于秦汉,赞美比:比拟或象征德:伦理道德或精神品格孔子:“比德说”倡导者第三阶段:畅神------秦汉之后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展子虔游春图梅因德尔特·霍贝玛(1638~1709),荷兰画家。
作品多描绘乡村道路、农舍、池畔等,真实地表现了自然界多变的景象,其精确的透视为人称道。
凡是一幅好的风景画,总是情与景相交融的。
霍贝玛是一位对故乡怀有浓厚情感的田园风景画家。
他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多,可是对每一幅画,他都作实地观察,认认真真地去体验大自然的美与诗意。
柯罗Corot,Camille (1796~1875),出生于巴黎。
他贴近自然而不抄袭自然。
他爱画那朦朦陇陇的暮色与晨像那颤动的森林、那明洁的湖水、那珍珠般银灰色的天空……用笔松动而富有韵致,虚实相生而见妙理。
他那梦幻与现实相间的独特诗意难以言传。
在风景画的发展史中,他是不朽的丰碑。
此外,他还画很多表现质朴内在美的肖像画,同样具有高雅的气质。
自然美的特征1、以自然属性为存在的必要条件2、偏重于形式美3、具有联想性4、具有多方面性和变易性5、具有全人类性自然美的重要形态------风光美1、原始状态的自然风光美2、改造的自然风光美3、艺术加工、改造的自然风光美风光美的构成1、形状美2、色彩美3、声响美4、流动美5、人文景观美风光美的风格1、雄伟2、壮阔3、险峻4、幽深5、秀丽6、奇特自然审美的意义1、愉悦身心,振奋精神2、生爱向善,砥砺品格3、启智引真,增强修养4、回归自然,天人和一自然审美的方法1、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2、审美时间和审美地点3、动态审美和静态审美4、审美距离和审美角度5、游山先问和独具慧眼自然审美的境界1、感受自然美形式的悦耳悦目2、领悟自然美意蕴的悦心悦志3、超越物象和自我的至美至乐第五章社会审美社会美是存在于社会领域中的美,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美、日常生活美和人自身的美。
美本就是社会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社会美则是美的本质的最直接的展现,是作为社会实践产物的美最直接的存在形式。
劳动美1、生产劳动美是社会生活美的最基本的内容;2、私有制下的生产劳动美;3、乐生的形式------自由劳动美;变革美1、激荡的突变美;2、平和的渐变美;风尚美1、风气美;孔繁森、焦裕禄、张秉贵、李素丽2、习俗美;压岁钱赛龙舟3、礼仪美人情美1、爱情美;2、亲情美;3、友情美环境美1、生态环境美;2、人文环境美;服饰美1、适体;2、适时;3、适用4、适度饮食美1、食物美;2、食具美;3、饮食环境美和饮食过程美居室美1、适用性;2、和谐性;3、情趣性;闲暇美1、自在性和充实性;2、闲暇美和时尚美;外在美1、形体美;2、品德美;3、智慧美;内在美1、理想美;2、相貌美;3、风度美;第六章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信息技术、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网络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崛起,给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科学美与技术美因科学技术的存在和发展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成为一种集理智、技能、情感、形式于一体的审美对象,并以其崭新的姿态和独特的风采显示出不凡的审美品格与审美价值。
主要通过造型、色彩、材料、质感、工艺等向人们展示其价值,引发审美情感。
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相互和谐1、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审美文化的内容;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审美认识活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工具;3、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审美文化尤其是艺术审美走向大众化;4、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人类的审美条件服饰:人造纤维织物合成纤维织物人造革超导面料智能化面料人造宝石人造琥珀高级塑料等等交通工具演变: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火车地铁轮船飞机高速磁悬浮列车飞船家具:中式家具欧式家具家电:电灯电话(手机)电脑电视照相机摄像机家庭影院等等网络信息:网络电视电影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等第七章艺术审美一、艺术美的几种界说1、现实模仿说古希腊 19世纪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受到“模仿说”的启迪,提出“美是生活”的论断。
2、理念显现说黑格尔是唯心辩证法的集大成者。
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形式和谐说美在形式,艺术美就是形式的和谐。
此主张的最早学派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4、表现自我说“自我表现”、“自我写照”、“自我情感的真情流露”二、艺术美的基本特征1、独特新颖性2、具体形象性3、情感真挚性4、个性典型性二、艺术美的审美功能1、愉悦娱乐功能2、启迪认识功能3、感化教育功能4、调节补偿功能三、艺术类型和样式按审美主体的感知方式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按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按作品存在的状态静态艺术动态艺术想象艺术按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侧重面再现艺术表现艺术五、艺术分类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现代艺术设计、书法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六、艺术审美油画油画基本知识一、油画是一种将植物油与颜料、树脂进行混合,绘制于经过处理的画布、木板、纸板以及建筑墙面的绘画,在西方绘画中是一个主要画种。
油画能充分发挥线条、形体、色彩、明暗调子以及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力,准确、真实地表现特定时空环境中的事物,创造感人的视觉艺术形象。
二、油画的基本技法可归纳为两类:1、间接画法2、直接画法油画在西方的发展西方油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1、文艺复兴-------完善期2、 17—18世纪---变革期3、 19世纪----- ---徘徊期4、战争--------- ---破坏期5、战后--------- ---式微期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明末到19世纪末期-------中国发展的输入期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油画的学习期第三阶段: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中国油画的消化期第四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油画的反思期油画的工具与材料1颜料2绘画用媒介剂3绘画依托材料-画纸4绘画依托材料--画布5绘画依托材料--板料6画具--画笔7画具--画刀8画具--调色板9画具--画箱10画具--画架油画的制作一画底的制作(钉画布、刷乳胶、打磨)二笔法摆点勾勒揉擦染叠加平涂等三刀法具体油画题材1 静物2风景3人物静物现实生活中的任何物体,经过组合,均可以入画.人物人物在专业训练中难度较大,不仅要求人物写生对复杂的人物结构、形体变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做到笔笔到“位”,对微妙的人体肤色能够准确的表达,完成人物外在的“形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