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进忠补气养阴、燥湿化痰、升清降浊

朱进忠补气养阴、燥湿化痰、升清降浊

【名医验案】朱进忠补气养阴、燥湿化痰、升清降浊疗爆咳(气阴两虚、升降失职)
【名医验案】朱进忠补气养阴,燥湿化痰,升清降浊治疗暴咳(气阴两虚,湿痰蕴郁,升降失职)
患者姓名:张某男74岁
就诊时间:2005年1月15日
主诉:糖尿病4年,咳喘气短20多天
现病史:咳嗽,气短,纳差,心烦,嗅到油烟味则恶心、咳嗽、气短加重,喜叹气,疲乏无力,左手浮肿均渐加重;舌苔黄灰厚,脉弦大紧数
刻下症:咳嗽| 气短| 纳差| 心烦| 喜叹气| 疲乏无力| 左手浮肿| 舌苔黄灰厚| 脉弦大紧数
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既往史:糖尿病| 咳嗽,气短,纳差,心烦,嗅到油烟味则恶心、咳嗽、气短加重,喜叹气,疲乏无力,左手浮肿
中医诊断:暴咳(气阴两虚,湿痰蕴郁,升降失职)西医诊断:间质性肺炎、肺气肿、糖尿病
治则治法:补气养阴,燥湿化痰,升清降浊
方名:清暑益气汤加减
组成:人参10g,甘草6g,黄芪15g,当归6g,麦冬10g,五味子10g,青皮10g,陈皮10g,神曲10g,黄柏10g,葛根15g,苍术15g,白术10g,升麻10g,泽泻10g
用法:6剂,水煎服,日1剂。

将诸药置凉水中浸泡30分钟,水煎2次,每次40分钟,混合,分温2次服
2.牛××,男,61岁。

阳痿20多年,前医云肾阳不足,治用八味地黄丸、男宝、三肾丸、蜂皇浆等不效。

细询其除阳事不举,或偶举即遗泻之外,并时时小腿沉重,甚或轻度浮肿,或见尿热尿痛,头晕脑胀,别无所苦,舌苔黄白而腻,脉虚大弦紧稍滑。

综合脉证,反复思之:仲景、叔和均称脉虚大者气血、气阴俱虚之质也,紧者寒也,稍滑者痰热相兼也。

其虽证有热而仍宜处补气养血之黄芪、当归;益肺滋肾之麦冬、五味子、生地;燥湿利湿之苍术、茯苓、泽泻;交通心肾之黄连、肉桂等。

服药2月,诸证恢复正常。

并云:蛋白尿亦消退净尽。

十一、补气养阴法
适应证:偏瘫数年久久不愈,气短乏力,汗多口干,舌质红,苔黄白,脉虚大。

方药:芪脉地黄汤加减:黄芪15克,当归10克,麦冬]O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苍术10克,生地15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

病例:徐××,男,69岁。

偏瘫9年,翻身困难,虽两人搀扶亦仅能走六七步,气短乏力,疲乏思睡,食欲正常,自汗盗汗,舌质红少苔,脉虚大。

诊为气阴两虚。

予芪脉地黄汤40剂后能自如的翻身,60
剂后能在放下拐杖的情况下走路四五百米左右。

十、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法
适应证:气血俱衰,痰浊阻滞,痰多或不多,昏迷或失语,或瘫痪缓纵不收,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舌苔白或黄白而膩,脉虚大弦滑。

方药:十味温胆汤加减:黄芪15克,当归9克,丹参15克,麦冬9克,人参9克,五味子9克,
竹茹9克,枳实9克,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9克,甘草6克,川芎9克,知母6克。

病例:岳××,男,71岁。

脑血栓形成2个多月来昏迷、瘫痪不见改善,审其证除昏迷、瘫痪外,喉
中痰声漉漉不止,发热,舌苔黄白厚腻,脉虚大弦滑。

诊为气阴俱衰,痰火郁结,络脉瘀滞,心窍被蒙。

予十味温胆汤加减10剂神志转清,偏瘫好转,继服1个月后上下肢活动明显改善,但行走仍略感不适,半年后诸症消失而愈。

从此以后,我就以事实为根据对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大量蛋白尿者进行了观察。

例如:凡见尿黄赤者,即根据情况酌加知母、黄柏、连翘、瞿麦、萹蓄、茯苓、泽泻、茅根、木通;咽喉疼痛,鼻干者,酌加桑叶、蝉蜕、僵蚕、苏叶、牛蒡子、薄荷;若咽喉干痛久久不愈者,酌加元参、麦冬、生地;口干渴较甚者,酌加花粉、知母、生地、山药、元参,甚者加大黄、滑石;舌尖红赤者,酌加木通、滑石、连翘;面色皓白者,酌加黄芪、人参、党参、麦冬、五味子、当归;面色萎黄者,酌加健脾除湿之苍术、白术、苡米、山药、青皮、陈皮;腹满纳呆者,酌加苍术、白术、青皮、陈皮、茯苓;腰酸者,酌加生地、五味子、山萸肉;脉浮者,酌加蝉蜕、苏叶、薄荷、桑叶、牛蒡子、僵蚕;脉滑者,酌加清热之知母、黄柏、芦根、花粉,或化痰之半夏、竹茹、陈皮、桔梗;脉虚者,酌加补气养阴或补气养血之黄芪、当归、人参、党参、麦冬、五味子;脉濡者,酌加山药、苡米、白术、扁豆;脉弦者,酌加附子、肉桂;脉涩者,酌加温阳之附子、肉桂,活血之益母草、桃仁、红花,理气之青皮、陈皮。

并分别根据桑菊饮、生脉散、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当归补血汤、橘皮竹茹汤、瓜蒌瞿麦丸、六味地黄汤、资生丸、导赤散、升降散、芪脉地黄汤、十味温胆汤、参芪丹鸡黄精汤进行化裁,初步取得了一些疗效。

例如:宋×,男,11岁。

慢性肾炎3年多。

先在某院以激素、环磷酰胺等治疗两年多,后又配合补脾补肾药治疗一年多,虽然浮肿已经消退,但却明显的出现向心性肥胖,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激素减量后,尿蛋白很快上升至++++,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2~3个。

并反复感冒,咽喉干痛,疲乏无力,尿黄赤,腹满,舌苔黄白微腻,脉虚大弦滑。

综其脉证,诊为气阴两虚,湿热不化,乃拟补气养阴,燥湿清热之剂,芪脉地黄汤加减:黄芪15克,麦冬10克,沙参10克,五味子10克,生地15克,山药15克,生苡米15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茅根30克。

服药2个月后,反复感冒、咽喉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均明显改善,但此时因停激素太快,尿蛋白反而由++增至卅,红细胞+,白细胞+。

此时患者因看不到中药的明显疗效,特别是发现尿蛋白反有增多的情况,又加激素内服。

再审脉证,除咽喉疼痛,痰多,尿黄赤外,脉已转为浮象,此乃气阴大复,风热未除耳,乃拟疏风清热,化痰利咽之剂。

又如:张××,女,成。

3年前行两****乳腺增生切除术后,近半年来又发现两乳胀痛,并在胃脘部发现一鸡蛋大肿物,隐痛,食欲不振,某医院诊为“腹壁结核”,建议手术。

因患者拒绝手术而邀余会诊治:察其两侧****有2厘米×4厘木、上腹部有一4厘米×4.5厘米的肿物,脘痞纳呆,乏力,舌苔薄白,脉虚大弦滑。

诊为气血俱虚,痰积血瘀之证,乃拟补气养血,燥湿化痰,活血化瘀。

参芪丹鸡黄精汤(方见臌胀)治之,8剂后未见进退,细思其两脉虚大,补之无功者在于药物人经之不明耳,乃改予补中益气汤合小承气汤加减:黄芪15克,白术、党参、陈皮、升麻、柴胡、当归、枳实、厚朴各9克,干姜、大黄各3克,甘草6克。

连服21剂胃脘部肿物消失,****肿物未见缩小,并发现咽喉干燥,微咳。

前方治脾,未治肝肺,故复加肝肺之品。

黄芪30克,升麻、柴胡各9克,桔梗、枳实各15克,知母、厚朴、青皮、橘叶、赤芍各9克,干姜、大黄各3克。

14剂后诸证消失,乃以上方30剂续服以巩固效果。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

”喻昌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本例之效与不效者,在于脏腑经络之用药前后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