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氮机作业指导书

制氮机作业指导书

制氮机作业指导书编号:****-C-1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用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用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以下简称“制氮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GB/T 13306标牌GB/T 14048.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MT/T 154.1煤矿用机电产品型号的编制导则和管理办法MT/T 687 煤矿井下移动式空气压缩机MT/T 774 煤矿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通用技术条件Q/SMY 2530-2011 KXBZ2-24/1140(660)制氮装置用隔爆型控制箱3 型号、组成和分类3.1 型号制氮装置的型号应符合MT/T 154.1规定。

D M —1000/10出口压力(Mpa值的10-1倍)氮气产量 m3/h氮气装置膜分离氮气装置3.2 组成制氮装置由空压机段、压缩空气预处理段和膜分离段组成。

3.3主要参数4 要求4.1 环境适应性制氮装置应能够在下列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环境温度:0~40ºC;——大气压力:80 kPa~106 kPa;——相对湿度:≤95%(25℃时);并考虑到因温度变化发生在产品表面的凝露;——在周围空气含有甲烷、煤尘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无滴水、无强烈颠簸和振动等场合中;——所使用的冷却水水质应无腐蚀性,无杂质。

4.2 一般要求4.2.1 制氮装置应符合本标准,并应按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制造。

4.2.2工作时容易引起人身伤害的旋转部位应设有安全保护装置。

4.2.3 自制件、外协件应检验合格;外购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

属《防爆合格证》、《MA准用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还应具有在有效期内的上述证书方可采用。

4.3 外观要求4.3.1无明显凹痕划伤、裂纹、变形、锈蚀、毛刺等缺陷和机械性损伤,零部件应无松动。

4.3.2表面应采取防锈措施。

4.3.3装配前所有零件应清洗干净,不得有铁屑、碎渣、纤维和其他杂质等。

4.3.4有转动方向要求的应标明转动方向。

标志颜色醒目、清晰、耐久。

4.3.5 外观表面应色泽均匀光亮,不得有皱皮、剥落、流挂、气泡等缺陷。

4.3.6 制氮装置所有管路的外露口应防护措施。

4.4防爆电气4.4.1制氮装置用隔爆型控制箱应符合Q/SMY2530-2011的规定,并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4.4.2制氮装置用真空磁力起动器应符合MT111的规定,并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4.5 空气压缩机制氮装置使用的空气压缩机,应符合MT/T 687标准要求,并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4.6 压缩空气预处理段4.6.1压缩空气预处理段共安装4级精密过滤器。

4.6.2压缩空气预处理段应安装压力表、压差指示器、温度计。

4.6.3各级精密过滤器上均应能实现自动放水。

4.6.4换热器的加热能力应能将温度增高50℃;4.6.5预处理段出口压力应不小于0.8MPa。

4.7 膜分离段4.7.1进气压力应不大于1.2Mpa。

4.7.2进气温度应不大于50℃(参见MT/T 774中5.5条)。

4.8 整套制氮装置性能4.8.1制氮装置运行时,应平稳,无异常声响,操作开关灵活、定位可靠;气动阀门、电器部件动作正常,电磁阀动作无误,触点接触良好,各仪表信号显示正确。

4.8.2压缩空气气路系统各连接处在压力为1.2MPa时应无泄漏。

4.8.3整套制氮装置性能应符合MT/T 774中5.2条的规定。

4.8.4整套制氮装置调定好后,应:——运转时应能自动调整氮气浓度达到97%(即氧气含量不大于3%),并连续监测。

——氮气流量连续监测。

——进入膜组件空气温度连续监测。

——自动排污。

——运行中氮气浓度低于97%时,灯光指示,气动三通阀换向,使产出的氮气排空。

5 试验方法5.1 试验条件——环境温度:15℃~35℃——大气压力:80kPa~106kPa——相对湿度:≤95%(25℃时)5.2 试验使用仪器a) 玻璃浮子流量计:测量范围为额定值的1.5倍,误差不大于2.5%;b) 压力表:测量范围为1.6Mpa,最小分度值0.01Mpa,准确度等级Ⅱ级;c) 温度表:测量范围0~100℃,最小分度值1℃;d) 标准气样: O浓度3%;2e) 钢卷尺:测量范围0~5000mm,最小分度值1mm;f) 秒表:最小分度值0.01s。

5.3 外观质量检查用钢卷尺测量整机的外型尺寸,用目测法检查整机外观,应符合4.3条规定。

5.4 制氮装置防爆结构检查检查防爆电气产品出厂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各电器之间连接。

5.5 空气压缩机试验5.5.1检查空气压缩机产品出厂合格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5.5.2空气压缩机空载运行10min,无异常。

5.6 预处理段试验将整套制氮装置连接,随整套装置试验。

5.7 膜分离段试验将整套制氮装置连接,随整套装置试验。

5.8 整套制氮装置性能试验5.8.1连接整套制氮装置的水、电、气路;检查空压机油位。

5.8.2通水通电,空压机空载(将排空口完全放开)运行5min,同时:——检查各部件运转情况,记录油温、水温;——检验控制,反复通断试验5次;——查看制氮装置各个控制和显示仪表。

5.8.3使用肥皂液检查制氮装置气路系统各连接处在压力为1.2MPa时的泄漏情况。

5.8.4检验机载仪表显示及自动控制功能,以50ml/min~100ml/min的流量向氧探头通入标准气样(O),观察氧气纯度显示器,当氧含量降低至3%时,观2察气动三通阀动作,反复试验10次。

5.8.5仪表校准后,使用机载仪表检验制氮装置成品气指标,连续测定10min。

5.8.6检验氮气流量,在制氮装置产品气出口处接入玻璃浮子流量计,观察金属浮子流量计指示的流量,对比机载仪表显示值。

5.8.7使用温度计测试膜组件内空气温度,对比机载仪表显示值。

6 检验规则6.1出厂检验6.1.1出厂检验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逐台进行,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6.1.2出厂检验项目按表1规定项目进行。

6.2型式检验6.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试制定型鉴定时;b)正常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每5年进行一次;d)停产两年后再次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6.2.2 型式检验由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或其指定的单位按表1规定项目进行,检验结果应记录归档备查,并提出检验报告。

表1检验项目6.3 抽样方法和判定规则6.3.1 在出厂检验的合格品中按GB 10111的规定抽取1台(抽样基数3台)。

6.3.2 产品的缺陷只允许出现在外观检查项(5.2)中,但若有3项不符合要求(4.3.1~4.3.7)则判该产品不合格;其它各项一旦发现不合格,则判产品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7.1 标牌7.1.1 防爆标志防爆电器部件的应有防爆标志:“ExdⅠ”7.1.2安全标志制氮装置明显位置均设置煤矿安全产品认证标志“MA”。

7.1.3铭牌制氮装置的各部件均应在显著位置固定铭牌,铭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铭牌上应标注下列内容:a)产品名称和型号;b)主要技术指标;c)防爆标志:ExdⅠ;d)防爆合格证号;e)安全标志编号;f)产品合格证号;g)检验单位标志;h)出厂日期;i)出厂编号;j)制造企业名称。

7.1.4标牌制造材料以上标牌其制造材质为1.0mm厚铜质。

7.1.5包装箱上的标志外包装箱上应有符合GB191规定的文字和符号标志,内容为:a)发货站和发货单位名称;b)收货站和收货单位名称、地址;c)产品名称及型号;d)产品数量;e)外型尺寸及重量。

7.1.6 外包装箱上应印有作业指示标志,作业指示标志有下列内容:a)小心轻放;b)不得受潮;c)不得倒置;d)起吊位置标志。

7.2 包装7.2.1包装前应将产品各零部件中积存的油、水、粉尘等污物清除干净。

7.2.2制氮装置封箱前,应覆盖防潮油毡或塑料薄膜。

7.2.3一般用木料制成包装箱。

7.2.4制氮装置按段分别固定在各包装箱内。

7.2.5工具、备件等散件应包捆后式各样固定。

7.2.6包装箱应牢固并符合装卸和水、陆运输的规定。

7.2.7 包装箱内应附有下列文件:a)装箱清单;b)产品合格证;c)产品使用说明书。

7.2.8 随机技术文件应封装在防潮袋内,再放入包装箱内。

7.3 运输制氮装置适于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在运输搬运中应防雨、防摔、防砸。

7.4 贮存制氮装置应存放在空气流通、干燥不含腐蚀性气体的硐室或库房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