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课本第18页的例4。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目标。

1、设置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
生:大熊猫。

师:那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
生:竹笋或竹子……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大熊猫幻灯片)
生:……好可爱…..
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只大熊猫它的名字叫贝贝,今天,贝贝要请几个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它非常高兴,于是一大早贝贝就起床到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想把这些竹笋分给自己的朋友们吃。

可就在这时,它遇到了两个难题,第1个难题是它怎样分才显得公平些呢?
生:平均分(板书)
师:什么叫做平均分?
生: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好,现在我们看一下它的第2个难题是什么?(出示分竹笋的图片),跟据这幅图,谁能找出它的条件和问题?
生:把12根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板书)
3、唤起原知
师:同学们每个人手中都有12根小棒对不对?(对)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小棒按照题意分一分,开始行动,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分?
(学生活动)
师:每盘应该放几个竹笋?
生:3个
师:也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4、揭示课题
同学们,真能干!我们刚才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贝贝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那么老师告诉你们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直接来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板书:除法)生齐读两遍。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运算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个点要圆且对齐(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2)我会写
师:那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写呢?首先,我们看分的竹笋的总数是多少?
生:12
师:那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那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平均分成4份
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得结果是每盘放几个?
生:每盘放3个
师:最后就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12÷4=3)
(3)我会读
它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齐读2遍)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导入:总数÷份数=每份的数
2、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出示: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3份,每份放几个?
小组合作要求:
1、把题默读2遍
2、用你手中的苹果图片分一分,摆一摆。

3、独立解答写出算式
4、小组内说一说你的算式读作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找小组上台展示)
三、挑战园地
第一关:魔法卡片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
第三关:小帮手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检测
填一填
1、15÷5=(),读作:()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2、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写成除法算式是()
3、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法来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