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城子 苏轼(小学6年级语文)

江城子 苏轼(小学6年级语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十年生死两茫茫”,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首句即 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
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 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 久而愈深、愈浓。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 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 哀绪。“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 篇。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 著特色。 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 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 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感情的表现, 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 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 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全词 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说是一字一泪! 这首词如春蚕吐丝,如幽山流泉,从诗人胸臆间泻 出,质朴自然。无矫饰之情,无故作之态,不以史事用典 取胜,亦不以锻炼词句生色,纯以平常语出之。然而千百 年来却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 于:以情动人。


“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 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写出了一对年轻 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十年死别,思念至 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 对方倾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 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作者:苏轼
小学 六年级语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 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 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 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 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其文 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 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 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谢谢指正!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纵使:即使。
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顾:看。 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不思量,自难忘”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 去,深沉绵邈。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 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 密州遥隔千里。千里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想见得她一 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 “无处话凄凉”一句, 也可说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满怀 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 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
江城子:词牌名。 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
里”。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
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尘满面,鬓如霜”
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 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 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 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 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 六个字之中了。
“夜来幽梦忽还乡” 笔墨轻巧地一转,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写梦。“梦”是“幽梦”, 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忽还乡”的“忽”字也值 得玩味。梦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 会的幽隔。“忽”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亦写出了与亡妻相 见之容易。平时多少个日日夜夜,想望殷切而不可得,现在倏忽 之间就变成了事实,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唯其太快太容易 了,便依稀透露出这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入梦是轻快的, 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重。仔细吟咏,不难体味出隐含其间的亦 喜亦悲的复杂感情。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 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 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 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 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相逢一醉是前缘。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人间有味是清欢。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三句总束全词,是感情发展的高潮。梦中情景,何等真切,醒来 却一切化为乌有,便又重陷入生死相隔、渺茫不见的深沉的悲哀。 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 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处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 痛难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诗人亦不免肝肠寸断。“肠断处”是 指亡妻的孤坟,“断肠人”则是概指生者与死者。遥承开头“十 年生死两茫茫”之意,首尾相接,全诗浑然融为一体,使感情得 到充分的发展、强化。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是诗人在向亡妻诉说 “凄凉”了:我们即使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 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死生异路,怎 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逢,所以用了一 个“纵使”。 “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 逼近了一层,下面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 使人不堪。
诗人苏轼19岁时娶时年16岁王弗为妻, 王弗年轻美貌,聪明沉静,知书达礼,侍亲甚 孝。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随苏轼官 居京师,不幸27岁时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 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 不幸,王弗27岁去世。10后(1075年)年正 月二十日,苏轼来到密州,梦见爱妻王弗,写 下了传诵千古的《江城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