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手制作 再造hood jlh 1969M小甲类功放 教程方法 制作图纸 科技小制作新满多

动手制作 再造hood jlh 1969M小甲类功放 教程方法 制作图纸 科技小制作新满多

动手制作再造hood jlh 1969M小甲类功放教程方法制作
图纸科技小制作新满多
讲1969M之前,得讲一下JOHN LINSLEY HOOD 1969这个经典线路。

线路原形如下:
John Linsley Hood 在1969年发表了这个电路,10W纯甲类功放,电路很简单,每声道由4只晶体管构成,虽然功率不大,但音色优美,吸引了不少DIY爱好者。

里不得不说一下老哥DIY过的1969。

小风扇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
A10的格局
搭焊在电路板上的零件
功放的输出电容,有7个并联在一起一个不太大的变压器
军工钽电容
输入插口
喇叭接线柱
John Linsley Hood 的1969 电路简洁,易于制作,音色也不错,因此衍生了许多个版本的1969。

1969M就是其中的一个。

某高人根据1969设计的1969M(1969MOS)电路如下,因为末级改为场效应管,因此简称1969M,此版本可以工作在AB类,意味着不用那么大的工作电流,功率也比1969大。

而原形的1969只能工作在纯甲类,效率低,只有10W 的输出,电流大,更需要体积不小的散热片。

为了做好1969M,于是把线路做了一次仿真,按照现有的条件,如电压,使用的管子进行测试,调整参数,使谐波失真达到最小。

仿真软件是大名鼎鼎的Multisim!!!这是DIY烧友电脑上必
装软件,如果你没有,那就OUT了啊。

Multim 10 启动画面
Multim 10 工作界面。

看上去好像很专业。

不过玩几下基本上就能掌握。

新完成的1969M电源滤波用两只25V15000U的电容串联,没办法,单只的耐压不够啊。

内部图
实际应用的电路图。

说明一下图中红色圈起来的部分
Cin,这个电容消除输入端可能出现的超高频。

R1,偏置部分采用原1969的结构,这个电阻太大了中点电压不是电源的一半,小了开机冲击声大,本人用10K,开机有“嘣”的一声,不过能接受。

R2,这个电阻取值大小会影响工作点,也会影响声音,小了声音单薄,太大了失真大,我这里取5K,感觉低频比较饱满,听上去挺舒服的。

R3,这个电阻调末级电流的,第一次上电的时候我就用1K,嗨,别说刚刚好,不过使用时间长了散热片还是比较烫的,不过电流调小了音质会差些,所以散热片足够的情况下电流最好在300mA以上好些。

R4,别小看这个电阻,我用2K的时候感觉声音速度很不错,不过不能太小,毕竟有损耗的,会给功放增加负重,10K的话低频速度会慢些,这就看你的选择了。

不得不说的是输出电容,用多个电容并联比单个好很多,这我试过,效果明显。

其次是D669基极到集电极的消振电容,被偶取消了,使用中没出现什么问题,这全靠合理的布线。

最后是IRF530那个零点几欧的源极电阻,也被偶取消了。

以上是偶制作中的实际情况,不敢包你照偶这样做不出问题,关键在于布局要合理。

初步听音感受:
音源为MP3,不经过前级,直接用MP3的音量控制。

音箱为多媒体音箱没有内置功放的一个声道,做单声道试音。

一开声就觉得音色还不错,比较饱满,低频宽松,
低频量多于多媒体音箱本身的功放,隐约有点1969原版的味道。

试机使用的反馈落地电阻为562欧姆,因此电平偏低,于是调整为220欧姆。

耳朵贴近喇叭,没有明显的交流声和噪音。

换另一声道测试,基本情况同上,试机基本成功。

真正试机
音源是CEC-891R CD机,96年购入,已经有点老掉牙。

音箱是ALPS,不是生产电位器的ALPS,据说是奥地利原产,哈哈。

这个音箱使用多年,喇叭橡皮边换过,音质也不如前,
效率有91dB,用1969M来推动正好。

放上一张《陈洁丽演唱邓丽君:在香港的现场》的CD碟,
此碟为现场录音,爵士当铺的演绎方式。

第一首《雪中情》,从音箱出来的低中频比较饱满,也比较轻松,
声音的速度感还不错,高频也很清爽,这种感觉非常不错,有一种想把音量不断扭大的冲动。

镀金板经典hood 1969发烧级hifi小甲纯甲类功放板diy散件套件成品¥28.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