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二) 》教案单元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单元课时安排:约 3 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1)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

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 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 ) 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如图: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

( 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认识图形 (2)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2)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练习一(2)长方形 () 正方形 ()三角形 () 圆()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 12 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 手画 )4、完成教科书 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认识图形 (3)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3)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 ?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 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 P5、1。

2、完成教科书 P5 第 5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 P7 第 7 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 P6 第五题。

观察: (1) 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 P7 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 P7 第 8 题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教学反思:预习要求:看课本第 2、3 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积木 ( 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 ) 、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 (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 。

教学过程:一、游戏中梳理回顾(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

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 ( 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 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 6 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

想一想,该怎么画呢 ?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形在小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的形。

教借助物投影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的方形。

我一起来欣一下,大家画的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的,有的是的⋯⋯,④揭示名称。

想象:我上眼睛把才看的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的形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着,但我都把它叫作方形。

⑤找一找。

你手中的方体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方形的 ? 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正方形。

① 启方法。

才我用了“先看一看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了方形,那么你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才方形的方法去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教注意察指。

③交流后概括。

学生将画下来的形在小里交流,教再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上展示。

提:咱画下来的种形叫作什么呢?概括:些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3)放手。

①引导回顾方法。

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 ?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 ( 底面 ) 。

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 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 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

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 出示小红家客厅图). 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

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 ?谁发现了 ?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 ?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 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 你学得开心吗 ?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 二)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