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行业调研一、污水处理行业概况(一)污水处理行业地位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城市供排水包括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包括城市供排水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的城市供排水特别是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供水水平和污水处理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和增长。
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同时,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差、水资源污染严重的现状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因而能否尽快增强我国污水处理能力,有效遏制水资源污染的状况,是缓解水资源短缺最迫切有效的方法。
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长,污水处理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该行业也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污水处理行业分类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
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
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人民的日常生活。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
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
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
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二、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概况(一)行业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工业发展迅速。
全球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
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破坏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
全世界每天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每升废水可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欧洲55条河流中仅有5条水质差强人意。
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而人类用水增加了5倍。
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
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平衡。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成为新兴产业,目前与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业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后,全国各地都开始建设大型污水处理项目并相继投产,我国污水处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污水处理行业正在快速增长,污水处理总量逐年增加,城镇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
但目前中国污水处理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方面,中国目前的污水处理能力尚跟不上用水规模的迅速扩张,管网、污泥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另一方面,中国的污水处理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且处理设施的负荷率低。
因此中国应完善污水处理的政策法规,建立监管体制,创建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体系,扶植国内环保产业发展,推进污水处理行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污水处理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行业管理体制1、管理体制目前的水务运营体制衍生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水务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处于严重的行政分割状况,城市水务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分属政府不同部门管理,利益关系复杂,“供水不管排水、排水不管治污、治污不管回用”,行业管理“多龙治水”与监管缺位并存。
基于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水工业管理与法律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和逐步完善;政府、企业的职能和作用正在重新定位,机构正在重组;近几年还颁布了《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管理办法》、《关于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规政策。
目前各省市已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但费用普遍偏低(仅为0.2~0.6 元/m3)。
对一个二级处理厂而言,实现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的经营目标,污水处理费至少应为0.6~0.8元/ m3,加上管网至少应为0.8~1.2元/ m3。
预计未来污水处理费将有较大上涨空间。
2、水价政策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福利水价”,水价没有覆盖水务生产运营的整个成本;污水处理费按照行政事业性收费计征管理,仅考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和维护费用,没有含管网的折旧费用和企业合理的利润。
现行《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1998)已不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
供水行业整体盈利状况堪忧,污水处理单位普遍收不抵支,造成投资不足、运营管理效率低下等系列问题。
为此发改委于2006年11月6日就新的《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截止目前还没有正式出台。
为指导各地有序推进水价改革,2009年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当前水价调整要以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重点缓解污水处理费偏低的问题。
3、市场化改革以前我国水务行业长期处在行政垄断之下,规模化程度低,不存在行业竞争。
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水务行业市场化的启动。
从2003年开始,城市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都被国务院列入公用事业改革的重点。
2005年建设部发布《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对城市水务的特许经营和监管提供了指引。
随着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城市水业正处于新的产业转型期,水务行业已经由国有垄断经营模式向市场模式转化。
随着国内水务市场不断成熟,水务行业吸引了外资、国资、民资在内的多方投资主体的参与,竞争日益加剧。
(三)行业技术状况我国污水处理技术,在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技术。
从国外引进的鼓曝法,A2/O 法、氧化沟法、AB 法,以及近几年出现的ABC、SBR 法、生物膜法、高压膜法等,但这些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基建造价和运行成本较高、处理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
我国80 年代以前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大部分采用普通曝气法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由于该工艺主要以去除BOD 和SS 为主要目标,对氮磷的去除率非常低。
为了适应水环境及排放要求,一些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改造,增加或强化脱氮和除磷功能。
AB 法污水处理工艺于80 年代初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工程实践。
由于其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pH 值变化和有毒物质具有明显缓冲作用的特点,故主要应用于污水浓度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特别是工业污水所占比例较高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目前氧化沟工艺是我国采用较多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之一。
应用较多的有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由我国自行设计、全套设备国产化,已有成功实例。
DE 型氧化沟和三沟式氧化沟在中高浓度的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中也有应用。
采用卡罗塞尔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大部分为外贷项目。
三、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分析(一)污水处理行业市场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
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亿吨/日,未来几年污水处理设施投资需求巨大。
欧美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率一般都在80%以上,美国、荷兰等国家的污水处理率甚至超过95%。
截至2008年10月,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459座,日处理能力8553万吨(36个大城市共建成288座,日处理能力为3497万吨),分别比“十五”末期增加60.5%和42.6%,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由2005年的52%增加到2007年的63%;在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1033个,设计日处理能力约3595万吨。
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稳定在城市供水量的70%左右。
从区域分布来看,江苏、山东、河南、广东、浙江五个省的污水处理设施较多,主要因为这些均为中国的经济大省,江苏的污水处理设施最多,达到了195 座,江苏省的水业市场也比较活跃。
西藏目前为止还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二)污水处理行业经营模式由于污水处理行业属于公共设施行业,目前由于前期投资规模巨大、维护费用高、盈利能力低等因素,主要还是由政府主导为主。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于污水处理行业准入政策的逐渐放宽,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进入到行业中来,跨地区的投资经营也逐渐增多。
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了许多规模较大的一体化水务公司,这些大型的水务一体化公司将经营触角深向了全国的各个区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污水处理行业的竞争程度。
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集团化模式:通过改制组建供排水集团公司,以资本运作实现城市水务企业外向型规模拓展和管理、经营、技术、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
2、建管分离模式:在供水和排水服务方面,打破了垄断,形成区域性竞争,实行投资、建设、运营三分离。
只适用于特大型城市。
3、BOT和TOT模式:BOT即建设、运营、移交;TOT即转让、经营、转让。
4、多渠道筹资模式:1)、外资多次洽谈以BOT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2)、私人投资整体收购已建污水处理厂;3)、水务局以污水处理费为抵押,向银行贷款。
5、股份制上市公司模式:通过上市融集资金进行股份制产权制度改革。
6、区域收购模式:实力雄厚的大型水务公司对周边的水务企业进行低成本收购。
7、引进外资组建新公司模式:通过部分股权转让来引进利用外资。
8、出让部分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模式: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引入战略合作伙伴。
9、资产整体转让模式:通过购买全部资产的方式整体接受。
10、以存量换增量模式:依法对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存量资产进行产权置换。
(三)行业供求关系分析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管加快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排放量仍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速。
近年来国家虽然十分重视污水源控制及污水处理事业发展,但是污水排放量仍以4.5%左右的平均速度递增。
1997-2007年,我国废污水排放量从584亿吨增长到750亿吨,增长28.42%,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25.94%、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33.69%,总排放量年均增长速度为2.53%。
预计未来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仍将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