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闭症家庭训练

自闭症家庭训练

家庭对正常发展的儿童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作用更是如此。

尽管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就有学者意识到家庭教育在自闭症康复中的作用,但现实是自闭症家长过分依赖康复机构,认为自己没有能耐康复自己的孩子。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提醒家长,家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也是一个人最自然的支持与依靠。

无论自闭症儿童是否进入康复机构接受训练,都离不开家长的参与。

家庭的情感支持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自闭症儿童行为障碍的发生与家庭教养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其适应能力的强弱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环境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效果是有显著影响的。

“虽然自闭症的病因不明,也没有特效药。

但爱是惟一唤醒他们的精神药物。

有了爱,这些孩子才不会孤独。

”这是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从一名家长口中得到的信息。

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这种爱,是因血缘而产生的情感能量,这种能量潜移默化地、日夜不停地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传递就形成看不见的“情感场”。

无论如何变迁,这种场永远存在、永不磨灭。

尽管自闭症儿童暂时甚至永远体会不到父母的浓浓的爱,有可能永远无法真诚地对父母报以微笑,甚至是漠视父母的一切付出,父母也可能因此会有短暂的失望,但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谁比父母更爱自己的孩子。

家长是自闭症儿童异常表现的最早发现者家庭早期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有赖于家长的细心观察。

家长长期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异常情况往往比较敏感,发现得越早,越早采取措施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越有利。

家长在其评估鉴定中,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医务或教育工作者在作诊断前必然要耐心听取家长意见,甚至需要家长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等量表来进行系统评估。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发现,在自闭症儿童当中,虽然迟诊断的状况有不少,但随着自闭症有关知识的传布,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发现孩子异常能及时就诊,一位父亲在家长交流群里说:“医生在自闭症后面打了个问号,说孩子太小,只能打个问号,不过他的症状表现,是典型的自闭症。

”这位家长的孩子尚不到两岁,他们已经联系好了训练的机构,父母也准备接受医院的专门培训。

家长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是长期的亲密接触者自闭症儿童早期的所有时间都是呆在家里,家长是儿童最早最亲密的接触者,不仅如此,自闭症是伴随一生的障碍,在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建议,教育干预的手段和方法必须做出适时调整,自闭症儿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必须由家长来提供。

康复训练可结合日常的生活程序进行,家中很多家具、玩具都可充当训练器材,所有这些都有利于自闭症的康复家长是自闭症儿最亲密的接触者,在家庭中教育训练便于家长及时把握新问题,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据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的调查发现,在自闭症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一些机构的老师和家长互相启发,及时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训练认为有效的工具和作法。

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动员家庭全体人员,利用一切可能机会,随时随地的开展训练,只有家长参与才有可能使康复计划最自然、经济、方便地得以实施,才有可能长期坚持下去。

综上所述,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认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对一的个别化教育,是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式。

家长作为自闭症儿童最亲密的人,应该发挥一对一教育方式的优势,让自闭症儿童在早期能得到积极治疗。

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的误区有哪些自闭症的训练任重道远,家庭的训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起着重要的责任,在专业机构、专业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家庭的积极参与下,一方面保证孩子的训练效果,另一方面家庭也有责任推动全社会对自闭症孩子接纳,让家庭和社会一同为自闭症人和他们的家庭做好服务。

但是很多家长在给自闭症儿童训练的过程中一直存在误区:1、认为只要不断地训练孩子就有可能好了,不再是自闭症了!因为自闭症是一种终身障碍,它就像聋哑儿童、盲人一样,无论他们通过训练能力上升多快,进步多大,他们依然还是一个自闭症孩子,家长就是一个家庭特教老师的身份而非医生,因为自闭症的教育将伴随孩子终生。

2、家庭训练中往往忽视孩子的生活能力、行为控制能力的训练。

例如:有的自闭症孩子语言能力很好,整天喋喋不休地说话,却不知道要听别人指令控制自己的行为。

再如:有的自闭症孩子他们可以把电脑游戏玩得溜溜转,却不懂得别人的电脑不能随便动。

又如:还有的孩子他们在家里能处理自己的上厕所问题,却不能在别的场合处理自己上厕所的问题。

3、家庭训练中过度强调孩子模仿说话,忽视孩子主动表达运用语言和沟通能力。

例如有的自闭症孩子可以读报纸、背广告词却不能在想喝水时,向他人说:“我要喝水”。

再如:有的孩子可以快速模仿你很长的一句话却不能在适当的场合说出他要的东西,更无法与人进行沟通。

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4、家庭训练中家长对孩子要求极其苛刻。

甚至使用暴力,压制孩子的天性,大大增加了孩子的不安全感,使得孩子情绪很糟。

例如:自闭症孩子行为刻板,有的孩子一旦会写数字就必须公公正正用标准的书写体书写数字,而有的家长受不了,坚决要求孩子写的和自己一样,孩子没有按家长要求写时,家长先是吓唬到后来就演变成打骂,这种情况在家庭训练中常常出现。

这个例子反应出的是孩子只要写了你让他写的数字,他怎么写我们都可以接受。

5、滥用吓唬而不是强化。

例如: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很不愿意离开妈妈,他正在和老师上一对一辅导课,家长在旁听,这时孩子故意看着妈妈把老师桌子上的东西扔掉,老师说:因为你扔老师的教具,所以妈妈走了,孩子看到妈妈离开,马上抓住妈妈并哭闹说:“妈妈不走”。

这时家长说‘妈妈出去上厕所’。

这个例子就说明了吓唬和使用强化的区别,这样不仅不能让孩子理解是非,而且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

不利于孩子真正懂得什么是对的和错的,久而久之孩子就越来越不听话。

自闭症患儿家庭训练的原则有哪些多数家长在自己的孩子确诊为孤独症后,积极地寻医问药,但是相当多的家长缺乏耐心,急于求成,要求治疗医生和训练机构在短期就让自己的孩子完全康复。

要知道,孤独症是一个慢性过程,其治疗与培训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家庭训练十分重要,家长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坚信你们的孩子通过早期治疗,早期行为干预,部分患儿是可以回归主流社会的,当病情康复较慢或遇到挫折时不要灰心丧气,一定要持之以恒,付出百倍甚至千倍的爱心和耐心,尽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空间。

掌握以下几个原则:1、使用简短清晰的指令:当家长与孩子交往提出问题时,首先要确定孩子是在注意自己,然后对他发出简短清晰的指令。

2、穿插训练新旧技能:家长在训练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保持他们学习的动力并提高自信,在训练过程中,教其学新技能的同时也让其有足够的机会重复已经学到的技能,并因此得到奖励,使患儿在学习过程具有成功的性质,相应避免的是那种贪新贪难的教育方法和拔苗助长的求胜心理。

3、有条件的奖励:家长必须能够注意及时奖励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为此所做出的努力,同时要必避免无意奖励不当行为。

4、运用自然奖励物:也就是使孩子的行为在行为的自然后果中得到奖励。

在家庭中怎样训练自闭症孩子的认知能力在给自闭症孩子做家庭训练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生活就是很好的训练,我们要会利用家庭环境,借助家庭环境,接下来就如何利用家庭环境提高孩子的认知理解浅谈一下。

1、需要学会随时随地的观察孩子的视觉感知点在哪里,即时用语言做旁白。

(接受性的让孩子感知这些物品)例如:程度较弱的孩子在家里面没有目的性的乱跑,那么我们要跟随并观察孩子眼睛看到哪里,就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孩子物品的名称等等。

2、到固定位置拿固定的物品/把固定的物品摆放到固定的位置等。

例如:回家进家门后换鞋将鞋放到鞋柜上;垃圾扔到垃圾桶;到洗手间去拿毛巾等等。

3、用生活化的自然的语言在适当的情景下做听指令指认/选择/表达名称等等。

例如:回家走到家门口,让孩子从包里面找钥匙;在客厅里面,让孩子去拿水杯;在洗手间洗完脸,让孩子去拿毛巾等。

4、在日常生活中示操作这些家庭设施的使用技巧,使孩子由了解逐步过渡到听指令做事再到能够独立使用简单的家庭设施。

例如:拿钥匙开门;拿碗吃饭;拿杯子喝水;拿遥控器开电视;找开关开灯;开冰箱拿水果;开水龙头洗手等等。

5、培养孩子解决在家庭环境中经常出现的简单问题。

例如:地上脏了,拿扫把扫地;水撒在桌子上了了,拿抹布擦桌子;吃完饭了,拿纸巾擦嘴;睡觉了,找被子盖身上。

6、根据家庭设施做相关的泛化训练。

例如:理解话中话的含义(妈妈口渴了等);家庭设施的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等(为什么开空调)理解情景;理解疑问句;家庭设施的图片;家庭情景图片;相关字符等等。

注:在以上2过程中抓住每个细节激发孩子用语言表达(具体见如何利用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康复工作中,时常被家长问及用什么教具来教导自闭症的孩子,事实上,最好的教学场所就是自己的家庭与社区,最好的教材就是取自于自自然然的"家居生活",举凡食、衣、住、行的处理过程都是极好的学习机会,亦分别述如下:一、饮食篇1. 选择食物方面不同种类的食物能提供口腔不同的质感与不同的口味,这不仅能刺激孩子的口腔知觉,也能经由咀嚼动作增进口腔外围肌肉的运作协调,并可实际体会较为抽象的感觉语词,如空心菜咬起来脆脆的,竹笋硬硬的,苦瓜瓜苦苦的,芋头、马铃薯等吃起来绵绵的。

更可提供孩子认识不同食物的名称。

2. 使用餐点方面 a.餐前的准备和膳后的收拾家人可藉由和孩子一起准备餐具的时候,随机教他分辨碗、盘、筷子、汤匙,在排列的时候学到配对的观念。

用膳完毕时要求他自己收拾,将掉下的饭粒一一捡起,桌椅擦拭干净并将使用过的餐盘放回厨房,经由这些动作,他学到了"听吩咐行事"的语言理解力,也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

b.教导孩子自己使用餐具让他认识餐具功能,并在使用餐具的技巧上也可增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这是一项学习精细动作的好时机。

c.咀嚼食物时的咬、吸、吞、吐等动作是整个口腔的肌肉在运作,舌部剔物时上、下、左、右的转动,唇部的互抿、收缩、放开等动作,吞、吐时的运气等等都是学习发音的基本能力。

如果家长一直喂食孩子软软的不需咀嚼的食物,那么孩子的口腔协调运作就没机会练习了。

当然,间接地也会影响到学习语言的能力。

d.教导孩子用餐时应遵守的基本规矩如:坐在位子上吃东西,不乱跑,等候上桌等等。

无形中,孩子学到"被约束"、听从指令的能力,这是学习"合群"的基本条件。

甚且,在尝试不同料理的时候也可学到不同的规矩。

二、衣着篇透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操作穿、脱衣裤鞋袜的过程,不但可练习手眼协调的能力,认识衣物的名称,并可藉由自然情景的发生让孩子体会天冷时要穿长袖衣裤、天热时要穿短而单薄的衣服的生活常识,藉此灵活运用在自我照顾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