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图书
4.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概述
1.图书的定义和结构
(1)图书的定义
图书是出版物的主要类型。
它是用文字、图片、声音或其他符号,按一定的主题和结构
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复制以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
①广义上的“图书”,泛指各类型出版物,既包括竹木简牍、金石拓片、手抄卷轴,又包括当代出版的书刊、报纸,甚至声像资料、微缩胶片(卷)及多媒体、光盘等新技术产品。
②在狭义上,人们又将图书同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相提并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图书定义为:“书”是在一个国家出版并使公众可以得到、不计算封面封皮页数在内、不少于49页的非定期的印刷出版物。
5页—48页为小册子。
(2)图书的结构
图书一般由封面、书名页、前言、目录、正文、附录几部分组成。
2.图书的分类
(1)根据图书的阅读对象,世界各国出版的图书可分为大众图书和专业图书两大类。
(2)根据载体不同,主要将图书分为纸本书和电子图书。
(3)根据所用符号,又将图书分为可视图书和有声图书。
(4)在我国国家统计和图书馆管理中,采用的图书分类方法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3.图书的标准化标志
(1)国际标准书号
每种公开发行的图书(包括期刊、音像制品)的每一个版本都有一个世界性的标志代码——国际标准书号(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ISBN的使用,促进了国际间图书的交换流通以及合作。
同时,各国图书出版业普遍运用条码技术,这也大大促进和规范了图书的流通和标准化。
(2)中国标准书号
中国标准书号(CSBN,China Standard Book Number)于1987年1月1日起在全
国出版社实施。
一个中国标准书号由一个国际标准书号(ISBN)和一个图书分类——种次号两部分组成,其中ISBN是主体,可以单独使用。
4.图书的社会功能
图书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人类文明是“书籍文化”的产物。
图书既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信息无法取代的卓越工具,又是沟通世界文化和联络各国人民友谊不可缺少的纽带。
图书出版发达与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否繁荣发达,科学是否昌盛进步的重要标志。
具体而言,图书具有下面各种社会功能。
(1)承载信息,传承文明的功能。
书籍是最古老的信息载体之一。
图书出版活动通过选择、整理、复制和发行存储信息的行为,使人类的文明成果得以跨空间、跨时间的传递。
通过图书,我们不仅能够“通古今”,而且也能轻而易举地“晓中外”,获得对周围环境和国际情况的了解。
(2)教育功能。
图书通过传播知识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培养人的品格,并使社会成员在人生各个阶段获得各种技能和能力,这是图书最重要的功能。
教育离不开图书,不管是对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来说,教材都是教学的主要工具。
在图书出版业中,教育图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教育图书放在图书业的战略地位上。
当然,图书的教育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校园中。
人类通常利用图书不断充实自我,达到全面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书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3)经济功能。
一直以来,图书出版业的产值在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只占较小的份额。
但是,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图书出版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国家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对于该
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投资,而图书是教育的基本工具”。
(4)图书还能让读者得到娱乐和享受,宣传政府方针政策,促进社会一体化。
二、中外图书出版简史
1.外国图书出版史
(1)“原始”图书出版活动
①最早的书主要是关于宗教或信仰的,如圣歌、祷告、仪式,也有一部分涉及巫术、药、历史等。
②外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书”是一个刻在一块泥片上讲述有关古巴比伦的迦勒底故事,产生于大约公元前4000年。
③最古老的书叫莎草纸卷,它是用尼罗河畔野生的莎草制成的。
希腊人和罗马人也从埃及进口莎草纸来书写文字。
③最早期识字仅限于宫廷和高级神职人员这个小范围之内,公元前2000年时,古巴比伦才建立起对贵族的义务教育制度,使用大量的泥板书作为学生的教材,这就是最原始的“图书出版”活动。
(2)1世纪至15世纪
①大约公元1世纪的时候,古希腊人发明了手抄本的书本型书籍。
②羊皮纸的普及使手抄本的内容扩及到非宗教的范围。
③到13世纪,中国的造纸术迅速传遍欧洲,廉价的纸张取代羊皮纸成为书籍制作的材料,为欧洲出版业的恢复创造了物质条件。
(3)15世纪至18世纪
①1450年前后,美因茨工匠约翰·古登堡发明了欧式活字印刷术。
他的发明是全系统工
艺技术,包括了纸张、字模、油墨和印刷机。
图书出版很快成为一个繁荣的工业。
②第一家重要的出版社是荷兰的埃尔塞维尔出版社,该社于1583年出了第一本书。
直至今日,埃尔塞维尔出版社仍活跃在世界出版业中。
③1559年公布了第一部《禁书总标准》,规定只有教会批准的图书才能出版。
荷兰印刷商遭受宗教裁判所之苦尤为严重,有些人因出版新教的图书被处以火刑。
④英国1709年的版权法(《安娜女王法》)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个版权法,这个版权法试图平衡作者和读者的利益,并且尽力防止盗版。
⑤英国移民戴于1638年在波士顿附近开设了美国第一家印刷所。
1640年,他出版了美国第一部印本书《自由民誓言》,初版1700册。
(4)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①19世纪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发展,铅版印刷、蒸汽机的使用、机器铸字和排字、复制插图的新方法给图书生产带来了一场革命,出版业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纪元:图书产量显著增加,成本显著降低。
出版已成为一种文化和商业的产业,简称文化产业。
②1885年,建立了统一的国际版权法——《伯尔尼公约》,该公约几经修改,至今仍在生效。
③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使美国出版业迅速衰退,英国的爱伦·莱恩在企鹅出版社发行“企鹅”纸皮书系列,获得极大成功。
1939年美国的Pocket Books出版社也进行效仿,于是开始出现了“纸皮书革命”。
2.中国图书出版史
(1)古代出版活动
①关于我国图书的产生,有“河图洛书”的传说,即“河出图、洛出书”。
②大约在3500年前,我国出现了文字,最早的载体有甲骨、青铜和石头。
③简牍盛行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2世纪,约1000年时间。
简牍,就是写有文字的经过整治的竹片和木板:一个竹片称“简”,许多根简连在一起为“策”(册);加工后没有写字的木片称“板”,写了字的称“牍”,合成“简牍”。
④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纸的出现,解决了载体面对的所有的问题,不仅便于书写、携带方便且价格便宜。
⑤敦煌发现的刻于868年的《金刚经》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刻印日期的印刷品。
⑥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后来人们又尝试用木、铜、锡等原料造活字,其中尤以木活字的使用影响最大。
(2)近代图书出版业(1840年至清末)
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冲突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出版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国出版事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
①新型印刷技术的输入及新型出版机构的出现。
19世纪初,西洋机械化铅印技术已经传到我国沿海地区。
②新的书籍形式和新的图书类型的诞生。
③翻译图书事业的兴起。
大量翻译书的出现,给中国图书内容带来巨大的变化。
④随着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国内版权保护的意识也在加强。
(3)现代图书出版业(1911年至1949年)
在这战争频繁的近40年时间,中国的出版事业发展迅猛,出版了10万余种新书。
这些图书为冲破传统封建思想意识和旧文化的束缚,变革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①辛亥革命前后,新式教科书的出版异常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