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第四章治疗-理论的拓展
最后的谢幕 1974年莫雷诺在连续几次中风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 不久于人世。他开始断食,每天除了清水以外不再吃任 何食物。当消息传出之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景仰 者纷纷赶到美国纽约为莫雷诺举行最后一场公开的心理 剧。 他门下的学生大名鼎鼎的数不胜数,其中最为著名的: 大教育家梅尔· 邦尼、社会心理学家罗德· 李彼特,还有欧 洲著名影星Berbara……受他思想影响的人有:完形治疗 的创始人波尔斯、沟通分析的创始人伯恩、人格心理学 的创始人--阿德勒。其中人格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总是 这么介绍他:如果我能做得像莫雷诺那样,就可以以天 才自居了! 莫雷诺生前多次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讲学。他 所到访的国家包括:法国、德国、挪威、瑞士、奥地利、 意大利、西班牙、捷克、匈牙利、俄罗斯、希腊、南斯 拉夫、土耳其及以色列。
心理剧的萌芽 1920年,莫雷诺因为生计所迫成为了一名家庭医生,但是他 却在维也纳“不务正业”地顶下了个小博物馆,把它改成剧院, 训练了一批演员,成为一个剧场老板兼导演,剧场的名字就叫 “自发剧场”。 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地利政局一片散沙。极具表演欲望的 莫雷诺突发奇想地在维也纳雇了一名丑角演员,想以心理剧的方 式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问题。当舞台的布幔拉开时,大家赫然看到 莫雷诺独自站在舞台上,身着弄臣戏服,舞台上还有国王的宝座。 莫雷诺对台下的观众们说道,他在找一位具有智慧的天生领袖。 然后他邀请台下的观众志愿上台,叙述心目中的理想领导者是怎 样的。在当时还是君主立宪制的奥地利,这样的演出实在是太过 大胆了,许多人就此离席。剩下的观众们则相当冷淡及不知所措, 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一个人敢走上舞台。 莫雷诺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舞台上,带着伤心与挫败,直到 剧场的布幔慢慢拉下…… 这样一次演出对于莫雷诺本人来说是失败的,但是对于整个 人类心理学发展史来说却是成功的,因为它代表着社会剧、心理 剧的雏形诞生了。
跌落的“上帝” 我让他们有有勇气再度梦想,我教他们去扮演上 帝。——莫雷诺 莫雷诺导演第一个心理剧时,只有四岁。在多瑙 河岸的老宅子里,他带着一群孩子们扮演上帝及天使 的游戏。当所有的孩子们问谁是上帝呀?莫雷诺就说: 我是上帝,你们全是我的天使。每个孩子都赞成。因 此,他们决定先把天堂盖起来。于是,这群孩子们把 地下室里所有的椅子一张一张地垒起来,一直堆到快 到天花板上。接着莫雷诺爬上了椅子并且坐在最上端 的位置上。其他的孩子们围在桌子旁用手臂当成翅膀 开始唱起歌来……突然,有个孩子问莫雷诺:“你怎 么不飞起来呢?”于是莫雷诺张开双臂做飞翔的动作, 顷刻间,跌倒在地板上,并且跌断了右臂。每一个人 都是从高处摔下来的“上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妓院里的团体治疗
莫雷诺最让人膛目结舌的举动是为坏女人们作心理督导和团体 治疗。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呢? 有天下午,莫雷诺走在街上,遇到一位穿着亮丽红裙配上红丝 带白衣的女子对他微笑,就在他正想上前跟她打招呼时,出现了个 警察把她带走。莫雷诺好奇地跟在后头看,直到女孩被带进警局。 不久之后,这名女子从警局里走出来,莫雷诺上前探个究竟。结果, 女孩告诉他:大白天不可以穿得这么花枝招展,这么一来会吸引太 多客人,只有天黑了之后才可以这一身打扮。原来这名女子是一位 坏女人。因为这样一次遭遇,让莫雷诺对色行业中的女性产生了极 大的好奇与同情,于是他在一位性病专科的医师陪同,拜访维也纳 红灯区的坏女人们。莫雷诺从治疗的角度切入,开始了每周两到三 次的会见,每次皆由八到十位女子组成小团体的工作坊。在工作坊 里讨论像是被拘留、感染性病或怀孕之类的问题。 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从事特殊行业的女子们多半心惊胆跳, 但是不久之后发现多少有些收获,就更开放了些。后来,莫雷诺又 为这些遭遇畸零的弱势女子们找到专业律师和医师以维护她们人身 上的安全。莫雷诺在帮助这些色服务行业中的女子们重拾尊严与价 值感的同时,也坚定了团体治疗的信心。
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冰山图解析
评价:
心理分析理论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导模式,它 强调潜意识对行为的重要作用,重视婴幼儿期心身 发展的意义,所创立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都有积极的 贡献。为其后许多新的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参考。 但由于这种方法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施行, 需对来访者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 广;本身潜意识的作用,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发展, 特别是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性经验,都使这一理论 受到局限。
阿德勒抛弃佛洛依德的基本理论,因为他认为 佛洛依德过於狭隘地强调生物本能的决定论。虽然 两人均认为六岁前的经验影响着成人后的发展,但 阿德勒并不重视探索过去,他重视人们对于过去事 件会留下何种印象,以及这些印象会如何持续地影 响其日后的生活。 在其他的许多理论立场上,阿德勒与佛洛依德 是对立的,例如,阿德勒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社会 驱力的激励,而非性驱力,行为是有目标在导引着, 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识而非潜意识。阿德勒重视抉 择、责任、生命的意义,以及追求成功与完美,这 些理念均不同於佛洛依德。
后来,莫雷诺把这段经历写入了他的自传, 并且称之为“跌落的上帝”。他认为,我们每个 人初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尊贵,宛 如上帝与神一般。初生的生命可以掌握一切、创 造一切,充满了天真与自信。但是在成长的岁月 里,我们不只一次从天堂摔下来,经验人生的挫 折与痛楚,从而渐渐丧失了尝试的勇气与天赋的 自信。
心理剧创始人莫雷诺的一生
他出生在一艘航行在黑海的船上。十二个月大的时候,他因 为患病差一点死去。这时,一位神秘的吉普赛人对他的母亲预 言道:这个孩子肩负特别的使命,有一天,世界各地的人士将 争相来到他的面前向他求教。于是,他的母亲给了他一份特别 的期待和爱。这份特别的期待和爱,造就了他的天才,也造就 了他的狂狷。 这个总是想远走高攀的天才,一生浪迹天涯,好戏连台。 扮演过诸多角色:精神科医师、戏剧家、神学家、诗人、哲学 家、发明家、团体心理学家、心理剧家、社会剧家、社会计量 学家与教育家。他仰仗着他的才华,除了扮演各种角色之外, 还喜欢做另外一件事——到处得罪人。他到戏院看戏,居然跑 上舞台打断主角的演出,并且教导主角应该按他的想法来演出, 结果他被警察赶出了剧院;他这辈子发明了不少东西,但是让 他声名远播的却是他时常指控他人盗用自己的专业发明,他甚 至为了剧场座椅怎样摆放的问题,把一位设计师告上了法庭, 因为他觉得那是他先想到的.
2.阿德勒式小组
阿尔弗雷德· 阿德 勒 [Alfred Adler 1870.02.07- 1937.05.28],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 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 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 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 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自卑感
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是为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而 并非一种要超过他人的欲望,虽然试图完全达到自己 愿望的方式因人而异。阿德勒观察到患神经症的人只 顾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正常人则以对社会有益为自 己奋斗目标。
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是人希望对社会作出贡献以便使之更加 完善的一种天赋的特性。个人试图在社会中完善单凭 自己无法完善的东西。阿德勒说,社会兴趣是对个人 的种种缺陷的最后补偿。社会兴趣使得一个人将个人 私利服从于公共福利。
阿德勒式小组
主张案主并没有生病,是失意,不能很好的解 决生活中的任务,强调治疗是一种教育和激励 模式。 该小组是教育和激励性质的小组。 运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大学生、成人。
3 .心理剧
雅各布· 莫雷诺
(Jacob Levy Moreno , 1889.05.18-1974.05.14), 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剧疗法的 创始人,集体心理治疗的先驱。 他出生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的一个犹太家庭,逝于美国纽 约市的比肯镇。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 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 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 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 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 称为“个体心理学”。
人们常说的“自卑情结”是阿德勒最出名的概 念之一。自卑感起因于一个人感觉生活中任何方 面都不完善、有缺陷。自卑感使人努力克服缺陷。 阿德勒把这种努力叫做补偿。
生命的演出 1922年,莫雷诺又租了一个更大的礼堂,将自发性剧场转化成 治疗性剧场,从而真正开始了他的心理剧演出。当时在他的剧场 里有一位常扮演温柔贤淑角色的女演员,在现实婚姻中却与丈夫 相处得痛苦不堪,而这位女演员的丈夫更是怨声载道地说道: “这个天使般甜美的女子,跟我单独在一起时,简直就是个恶婆 娘!”莫雷诺就鼓励这位女演员在舞台上演一名惹人厌烦、令人 憎恨的坏女人。这位女演员在这个角色中发挥所有的暴力与仇恨, 完全演活了这个角色。奇妙的是,经过这次角色的反串经验,居 然使这位女演员的婚姻生活有了成长性的转变。 早在1921年,莫雷诺还是一个家庭医生的时候,有一位富裕但 不快乐的病人,希望莫雷诺能够帮忙他结束自己的生命。莫雷诺 意识到一个医生的使命,不仅是要帮助一个人活下去,更重要的 是要让这个人重拾生命的意义。因此,他与这位病人一起认真地 探讨死亡,计划死亡,想像死了之后的世界;最后他还让自己的 妻子来扮演这位病人,把死亡的过程一幕幕地演出来。这样的演 出对于病人来说宛如第二次的重生。病人不但在心理剧中实现了 他的幻想与愿望,并且在挚爱、忍耐和温情中拥有他此时此地的 生命。
精神分析小组
精神分析小组的目标在于重建个人的性格和 人格系统,这一目标通过使潜意识的冲突进入意识 层次,并对其进行检验而达到的。 沃尔夫(Wolf),一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分 析家,被认为是第一个将精神分析原理和技术用于 小组治疗的人。 他于1938年开始,将那些需要治疗但又不能 承受强烈个别治疗的病人放到小组中去,但他强调 他并非在治疗一个小组,而是着眼于小组中相互交 往的每个人。
第四章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 主要模式
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