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流程
4.臻美系列(臻美族)方法。这是以达到理想化的完美性为目标的创意方法系 列。
其特点是把创意对象的完美。和谐、新奇放在首位,用各种方法实现之,在 创意中充分调动想象、直觉、灵感、审美等诸因子。完美性意味着对创意作品 的全面审视和开发,因而属于创意方法的最高层次。联想、类比、组合是臻美 的可靠基础,而臻美则是他们的发展方向。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都是有 代表性的臻美方法。找出作品或产品的缺点,提出改进的希望,使其更完美, 更有吸引力。作品或产品的完美是无止境的,臻美也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
任何两个概念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的关系。例如木头和皮 球,就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可借助联想为媒介,使它们发生联 系: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又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水→喝 →茶。
这种联想是很普遍的,因为每个词语均可以同近10个词直接发生联想关系,那 么第一阶段就有10次联想的机会(即有10个左右词语可供选择),第二阶段就 有102次机会,第三阶段则有103次机会……第五阶段便有105次机会。
3.组合系列(组合族)方法。 这是一个以若干不同事物的组合为主导的创意方法系列。其特点是把似乎不相 关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并产生新奇。组合是想象的本质特征。与类比族相 比,组合族没有停留在相似点的类比上,而是更进一步把二者组合起来,因此 方法层次更高,它也是以联想为基础的。 “焦点法”是组合族方法的典型代表。 它以一个事物为出发点(即焦点),联想其他事物并与之组合,形成新创意。 如玻璃纤维和塑料结合,可以制成耐高温。高强度的玻璃钢。很多复合材料, 都是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
1.联想系列(联想族)方法。 2.类比系列(类比族)方法。 3.组合系列(组合族)方法。 4.臻美系列(臻美族)方法。
1.联想系列(联想族)方法。 这是以丰富的联想为主导的创意方法系列,其特点是创造一切条件,打开想象 大门;提倡海阔天空,抛弃陈规戒律;由此及彼传导,发散空间无穷。虽然从 方法层次上看属于初级层次,但它是打开因循守旧堡垒的第一个突破口,因此 极为重要。“头脑风暴法”是联想系列方法的典型代表。它所规定的自由思考、 禁止批判、谋求数量和结合改善等原则,都是为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
第二节 发展历程
创意设计方法的研究,可以说是20世纪30年代起步,40年代奠基, 50年代发展,60年代飞跃,70年代兴盛,80年代普及。由于创意工程的复 杂性,其理论体系至今尚不能说成熟,但这并不影响其开发、普及和发展。 据统计,至今已提出创意、创造方法340余种。
第三节 创意方法
刘仲林在其著作《美与创造》中提出LZ分类法。他把创意(造)方法 划分为“四大家族”,即四大系列:
提喻法Synectics一词最早出自希腊语,意思是将不同的看上去无关的因素联系 起来。自1944年以来 ,以戈登为核心在波士顿郊外剑桥,成立了一个创造理论 和方法开发小组,他们称之为synectics小 组。戈登认为:“从心理上洞察和 分析以前伟大发明家的创造过程,可以看出唯有类比和类比推理 才是对创造开 发最重要的观念。”Synectics法的核心是类比,故一般译为“提喻法”,也有 的译为 “综摄法”、“举隅法”、“集思法”或“群辨法”。
二维创意练习
• 一个字如何达到最佳传达效果(通过创意设计) • 一段字如何达到最佳传达效果(通过创意设计) • 一个产品与其他物品结合,以反映其文化内涵和
意义(通过创意设计)
课题设计
题目:l、传 2、触 3、游 内容:针对主题自主选择表现题材,进行文本创作并在此基础上展开 系统的课题设计。 进程: A、主题选择与分析,确定个人题目。 B、收集相关素材,进行文本创作,提出设计概念。 C、深化设计,并用模型加以表现。 发表:以上各进程分别进行公开发表和讨论。 时间:两周
展示前期策划 展示艺术设计 展示技术设计 展示施工设计 服务与管理
二 展示设计策划程序
(一) 明确展示设计主题,进行目标定位
一方面,应根据信息传播内容,对展 品有深刻的认识。
另一方面,明确受众,确定展示诉求对 象的需求。
(二) (三) (四) (五)
创意表达方式的选择 概念性主题再创造 表现技术的选择 制定系统实施计划
联想这一概念及其规律,始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提出了联想 三大定律:相似律、对比律和接近律。
1、相似联想由于事物间的相似点而形成的联想,也称类似联想。大家熟悉的李 白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即由天上的云联想到人的衣裳,由花的美丽想 到人的容貌。 又如:“芙蓉如面柳如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
李白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中 就用“一江春水”来联想,喻“愁”的“几多”。曹子建的七步诗“煮豆燃豆 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寥寥数语,将兄弟之间的争夺 残杀,刻划得如此形象逼真,显示了“联想”的魅力。其实,我国古典文学中 最常见的“比喻”、“对仗”、“夸张”等。都是联想思维的必然结果。
2.类比系列(类比族)方法。 以两个不同事物的类比作为主导的刨意方法系列。其特点是以大量的联想为基 础,以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类似点为纽带,充分调动想象、直觉、灵感诸功 能,巧妙地借助他事物找出创意的突破口。与联想族方法比较,类比族方法更 具体,是更高一个层次。 “提喻法”是类比族方法的典型代表。类比包括拟人 类比、仿生类比、直接类比、象征类比和幻想类比等。
2、对比联想由具有相反特征的事物或相互对立的事物间形成的联想是对比联想。 也可称为逆向联想或相反联想。我国有一句古话:“相反相成”,就是这
个意思。 我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律诗中,是很讲究运用对比联想的。元好问《颖亭留 别》:“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自暇。”
1.接近联想由于事物空间和时间特征的接近而形成的联想。 像星星和月亮、李白和杜甫、收音机和录音机、录像机和放像机等等。
呼应。 2、不造成环境污染。
e.plus产品 展示会
展示创意设计
二维图形创意 30% 三维空间创意 30% 展示策划创意 30%
第一节 何为创意
创意思维,是指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在有机的联系,具有新颖的,广 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思维活动。
创意,是设计的根源,设计的起始,是设计工作针对设计对象进行的 构思与创作,激发设计者的灵感,对设计内容的自我开发与创造的一个工 作步骤或一种形式。
建立在联想思维基础上的联想系列创意方法,是其他创意设计方法的基础。因 此,掌握联想系列创意设计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联想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联系记忆和想象的纽带,是二者的过渡 和中介 “联想”一词中代表了两种力的合成:若“想”代表记忆力,则“联”代表想 象力。通过“想”从记忆仓库中把两个记忆中的元素提取出来,再通过想象把 它们“联”在一起,即形成“联想”。
物质表现形式:
实物、 模型、 陈述性道具(透明、剖示)、 影片、 多媒体、 图表。
同其他展示道具不同,陈述性道 具是由展示物自身的形象来表达并进 一步的说解。通常采用模型的方式来 表现实物不宜表示的信息。例如透明 外壳的汽车模型和采用剖示方式展示 的动植物模型等。陈述性道具是实物 展示的一种补充方式,是展示内容深 度传达的途径之一。
三 展示艺术设计程序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整体空间设计 展示版面设计 展示形象设计 展示陈列设计 展示照明设计
四 展示设计的一般标准
(一) 统一性
1、展示的艺术形式设计应该与展示内容本质相统一 2、构成设计的各部分应该统一、完整。比如形态、色彩、工艺等的统一。
(二) 时代性
1、设计需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认识。 2、设计观念应具备时代性,如应融合生态观念、信息观念、人本观念等。
实施该法有两个重要思维出发点:异质同化和同质异化。
同质异化,即变熟悉为陌生。电子计时笔的发明即是一例:电子表的功能主要 是计时,诱饵捕鼠夹、“水泥肥料”的发明,也属于同质异化。前者 把诱饵安 上联结弹簧夹的挂钩、后者是水泥洒人酸性土壤而发明的。
异质同化,即变陌生为熟悉。 亦即把给定的陌生东西与早已熟的东西进行比较, 将陌生之物纳入一个可接受的模式中,从而转换成熟悉的东西
如我国著名长诗《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潮水、大海,与既相近又相远的 明月联在一起,有何等的新近感。
第四节 展示设计中的二维创意
•是资讯传达的主要载体 •是展示设计主要内容 •是对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是展现创意的最好平台 •是绿色设计的方法之一
“模型”是展示道具中非常重要的形式。早期的模型是指实物展品,过去 在博物馆中就是以实物为主的展示方式,后来从文物保护角度考虑和对那些早 已失传的物品进行复制,故称 “模型”。在一些现代商业展示活动中称为样 品模型。换句话说,所谓模型是展示实物的一种替代物。
(三) 创造性
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创意的新颖,艺术形象的独特之上。 创造性涉及了形式的定位、空间的想象、材料的选择、色彩的处理等方面。
(四) 文化性
文化性指设计能够蕴涵民族性与文化性,以成为展示本民族和国家形象的媒介。
(五) 环境性
环境性包含两个层次的标准: 1、任何一个好的设计必然与周围环境相互关联的,并且在形式上与四周环境相互
贸易洽谈
三、展出产品的形象进 与场地情 况
面积:(3m×3m) 一
般不小于9米 位置: 单开面、双开
面、双向通道、 内角、 半岛、环岛
展位功能区域划分
展示区域、表演区域、 观赏区域、 登记与咨询、接待洽谈、 储存、休息
展示工程的一般流程
(一) (二) (三) (四) (五)
陈述 图表 模型
“陈述”即表达、叙述,是指对所表述主体更细致的解说,陈述的目的是 “细说”,但陈述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更有效的表达方式,例如将图文 的说解主体化、视屏化。现在大量的触摸视屏就是表述方式的体感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