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教学中的爱国情感教育
摘要:
音乐教育不单单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要在不断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培养奋
发图强、努力向上的精神,我们要充分的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长期的对学生进
行音乐方面的教学,逐渐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爱国之志。
成为对社
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
音乐教学、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
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象满天的繁星一样,
数不胜数。
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摆在每一位音乐
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
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
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
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
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用浩翰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
一、在作品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中激发爱国情怀
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作者在创作歌曲时投注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在歌曲中抒发真挚的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对歌曲作者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就能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立场和
感情,从而感受到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着重介绍某些歌曲
的时代背景,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中,收集了聂耳的生平故事、《义勇军进
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前后后的资料以及《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国际影响等,让学生较全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的深远意义、影响,使学生既认真学唱这首歌,又在爱国情感的体验中增强民族自
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情景创设和氛围营造中深化情感体验
音乐作品通过声情并茂的表现手法表达意义,具有强烈的情感渲染性和情感陶冶性。
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创设具体的情景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运用说诵、歌唱、弹奏、欣赏、
表演的“综合语言”及利用插图、投影等的“图画音乐”去渲染情景,营造气氛,能让学生更深
刻地体会歌曲的爱国主义感情,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感。
如让学生欣赏《苏武牧羊》时,通过
看投影片体会“雪地”“苦忍”“渴”“饥”的情景,从而感受歌曲缓慢、深沉、压抑、愤懑的感情色彩。
边看投影片边指导学生了解要用中速稍慢的速度,用平衡、深沉的呼吸唱这首歌,抒发
苏武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
的熏陶。
三、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中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了解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能使学生认识祖国多元灿烂的优秀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音乐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积极引导学生欣赏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
如在教学我
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筝”时,让学生了解“筝”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它的音色高洁、
华丽、典雅、表现力丰富,既善于演奏优美的旋律,又能表现气势磅礴的乐章。
接着让学生
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的慢板舒缓缠绵,快板急骤有序,学生深深陶
醉于乐曲所创造的意境当中。
在认识民族乐器二胡时,让学生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及其演
奏特点,同时让学生欣赏二胡独奏《赛马》。
乐曲以二胡这种独特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
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对草原生活的向往,对草原人民的热爱。
四、在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中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音乐课程有突出的实践性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只有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才能生成和实现。
为此,爱国主义
主题的音乐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大量地体现在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中。
把音
乐教学融汇于课堂内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实践和体验,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途径。
每学期,我们通过文艺演出、联欢活动,参加中小学合唱节、舞蹈节等活动契机,潜移
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
我们应精心设计每个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持续地将爱国情感教育
寓于音乐教学之中。
五、以音乐美感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音乐之美是无形的,只有音乐是可以赋予人类的灵魂,那么音乐教育主要的特征就是可以培养人类的审美,之后通过美感教育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一特征是任何一个
学生所不能及的,而,我们人类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也是离不开音乐的滋养的,在盛大喜悦
的情境中,没有优美的音乐是不完整的,繁忙的工作过后,听听优美的音乐,也可以令人心
旷神怡,也就是说音乐是伟大的,音乐可以演奏中美妙的声音,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家的作品
层出不穷,这也给我们的实际音乐教学带来了灵感,提供了好的条件,那么怎样才能根据目
前初中生的接收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课题,这些需要我
们在教学环节中要有坚定的立场,我们作为音乐欣赏的观众,是不可以义粗俗的眼光来形容
音乐的,所以,有的音乐似水,有的音乐类似于咖啡,在细细的品味之后都会受益良多,我
们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这是一曲非常优秀的古典作品,多
给学生欣赏类似的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
雄辩的事实证明,音乐能够陶冶情操,培养人们爱祖国,爱人民,为真理敢于斗争
的情操美德,正如贺绿汀同志说的:“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作为美誉之一的音乐教育,对学生加强美德教育,感受音乐的美的教育,自然是音乐教师义
不容辞的社会职责。
通过音乐教育不断提交学生审美能力,爱国热情,真正达到以美育人的
目的。
音乐教育不单单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要在不断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培养奋发图强、努力向上的精神,我们要充分的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长期的对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教学,逐渐将学生的
综合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爱国之志。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1994-09-06.
[2]田克勤.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