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鸡养殖可行性实施报告

蛋鸡养殖可行性实施报告

新建6万只标准化蛋鸡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新建6万只标准化蛋鸡养殖示范基地项目1.2 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承办单位:*******有限公司项目总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工程负责人: *******财务负责人:1.3 项目实施地点湖北省*******开发区窑湾1.4 建设单位概况*******有限公司于2006年8月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蛋鸡养殖、销售;鸡蛋分装、销售;配合饲料加工;鸡苗销售;养殖技术咨询服务。

公司法定代表人*******,男,现年44岁,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高级兽医师。

1987年至1992年在*******牛奶公司工作,历任技术员、车间主任、副经理;1992年-1993年在*******开发区沙市农场工作,任企业科科长;1993-1998年在*******蛋鸡场工作,历任副场长、场长、书记;1998年-2001年在*******开发区沙市农场工作,任办公室主任。

2001年辞职从事蛋鸡养殖和蛋鸡生产产业化工作,2006年8月创办*******有限公司。

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研究报告8篇,是湖北省家禽协会的常务理事、*******家禽产销协会副会长、*******饲料工业协会理事,多次受到*******开发区党委、管委会的表彰。

*******有限公司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己发展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1.5 建设性质:新建。

1.6 项目基本情况*******有限公司拟建一个6万只标准化蛋鸡养殖场,年产鸡蛋1380万枚,副产品有机肥1938吨。

需新征土地19.23亩,总建筑面积6302.61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库房、生产辅助用房、办公及生活用房、公共配套工程等土建工程和成套设备购置与安装等,项目建设期计划一年。

本项目总投资1204.9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06.22万元,流动资金198.75万元。

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1104.97万元,争取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199.85万元,年利润142.43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能够积极促进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带动养殖、饲料加工、废物综合利用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进养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8 报告编制情况1.8.1 报告编制单位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由****** 组织进行,并负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1.8.2 报告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2、国家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方针政策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6、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7、《*******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8、《*******城乡建设规划》9、*******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项目经济技术数据10、其他相关资料1.8.3 主要研究范围及编制内容按照*******有限公司发展规划,依据有关规定,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供需状况与销售方案、建设方案、环境影响、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

1.9 综合评价本项目是高新技术养殖项目,也是畜牧产业化项目,*******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资源优势,从畜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看,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从项目的经济效益看,企业财务效益良好,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从项目的社会效益看,不仅能为市场提供优质鸡蛋,而且能够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积极培育壮大农村主导产业,促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服务。

经研究分析认为,本项目建设单位具备较好的建设优势,本项目产品为市场所需,建设依据充分,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条件与时机成熟,因此,本项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

蛋鸡养殖不仅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经过二十多年培育而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为适应市场变化需要,实现健康养殖、产业升级,应加快蛋鸡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中央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畜牧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产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要不失时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

这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56号)强调,要促进家禽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饲养方式转变,要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地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

我国近期的五年计划指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2、加快畜牧业发展。

国家农业部提出了“关于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意见”,强调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畜禽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国家发改委2005年第40号令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把“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养殖技术开发和应用、生态种养技术开发和应用”纳入第一类鼓励类第一部份农林业项目范围之内。

湖北省近期畜牧业的工作重点,包括在大中城市和重点县市区全面推行畜牧业的工厂化繁殖,加快行业自律、行政执法和企业内部管理,确保禽蛋类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消费安全。

发展禽蛋食品产贸工农相结合的产销一体化经营体系,有利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带动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着力培育知名品牌和现代化连锁化销售网络,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提高我国禽蛋食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份额。

*******农业产业化经营自1997年开始起步,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质量和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2007年,*******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6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37家、市级125家。

初步形成了以福娃集团为龙头的粮食产业链条,以德炎水产为龙头的水产产业链条,以湖北金安为龙头的棉纺产业链条,以湖北吉象为龙头的森工产业链条,以湖北天泽生物为龙头的畜禽养殖产业链条,以湖北发旺、家意为龙头的油脂产业链条,以湖北望春花果汁为龙头的果蔬产业链条和以湖北二十一世纪物流为龙头的市场流通产业链条。

农业产业化网络农户达到65 万户、订单农业面积达到550万亩。

2.2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国是一个养鸡大国,2008年全国鸡的饲养量为70亿只,2008年全国禽蛋产量达2879.5万吨,占世界禽蛋总产量的43.7%,居世界第一位。

近年来,受禽蛋销售市场不稳定、禽流感等因素的影响,*******及周边地区蛋鸡养殖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仍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规模化程度低;二是养殖形势有喜有忧,蛋鸡养殖趋于稳定,没有形成山地(树下地)散养鸡养殖和合同肉鸡养殖;三是鸡蛋销售缺乏主动权。

造成养殖户生产积极性不高,为此,*******人民政府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一是立足现实,找准市场定位,促进家禽养殖方式的转变;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壮大基地,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三是加强对养鸡业的政策保护。

确保蛋鸡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

因此,蛋鸡养殖对农村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畜牧产业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转变养殖蛋鸡模式、提高养殖户收入。

由于传统的蛋鸡养殖受市场影响大,价格不稳,每只鸡平均利润最多10元左右,养殖户的收入没有保障。

从传统的养殖方式转化为标准化的养殖方式,通过提高养殖水平,采用科学的管理,使养殖户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高质量的蛋品,可以使每只鸡的平均利润上涨至18元左右,实现每只鸡净增长利润20元,目前合作有320家蛋农,70万只鸡,年增加收入350万元。

这样就能保证养殖户有高的、稳定的经济收入。

2、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蛋鸡养殖主要在农村,从业人员主要为农民,*******有限公司建成标准的6万只种蛋鸡养殖场,使*******养殖业产生更多效益。

为以后蛋鸡养殖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开辟了一个新的致富途径。

同时,公司发展壮大后,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至少100——500人可以从事到这个产业链中来。

项目实施投入生产之后,从总体上可以提高、稳定农民的收入,能够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3、项目建设的优势。

蛋鸡养殖是支撑*******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近年来,受禽蛋销售市场不稳定、禽流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养殖户停养,一些鸡舍闲置,蛋鸡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挫伤了部分养殖蛋鸡农户的积极性,极大的减少了以养蛋鸡为主要生活来源农户的经济收入。

同时,目前蛋鸡养殖都是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这种养殖模式在蛋鸡养殖初期具有一定优势,投资比较小,适合农村庭园经济的发展,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对自然环境的变化缺乏适应能力。

高温高湿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生产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一只鸡一个周期(500天)产蛋只能达到17公斤,而现在国外的先进水平可以达到19公斤;第二、不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例如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时有发生,蛋鸡的死淘率比较高,平均一个周期死淘率在10-15%。

第三、占地面积较大,人、禽混居,环境污染较大,鸡蛋质量得不到保证;第四、经济效益低。

目前饲料的消耗的蛋料比达到2.4-2.5,投入大,而产出达不到理想的标准。

本项目实施后将现有蛋鸡养殖户的饲养方式进一步改进、加强管理、改善饲养条件,,组建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蛋品生产基地,将极大的改提高产量。

项目采用标准化养殖模式,三机配套(喂料机、风机、清龚机、湿帘)封闭化,育雏育成和产蛋两阶段饲养,育雏育成阶段使用的是三列三层全阶梯设备,产蛋机使用的是三列四层全阶梯设备,可以对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污染,提高土地使用率,提高生产性能,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死淘率,控制在8%以内,节约饲料,蛋料比控制在2.4:1以内,蛋品质量得到根本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