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目录第一章城市概况 (3)第一节自然条件 (3)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园区规划 (5)第二章城市水环境现状与评价 (7)第一节河道现状 (7)第二节雨水与污水处理现状 (11)第三节水环境质量 (13)第四节现状评价 (13)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 (15)第一节规划依据 (15)第二节规划原则 (16)第三节规划目标 (17)第四章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18)第一节城市供排水 (18)第二节城市防洪排涝 (21)第三节河道规划 (24)第四节补水活水 (37)第五节城区垃圾收运处置规划 (45)第六节沿岸整治 (47)第七节河道生态恢复 (54)第八节水经济 (57)第九节近期建设 (62)第五章投资与效益 (65)第六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74)第一节城市水污染应急管理 (74)第二节规划实施与管理 (76)附录 (78)表一中心城区主要河流现状表表二中心城区主要污水管道现状表三中心城区污水泵站表四中心城区主要雨水管道现状表五中心城区雨水泵站及涵闸现状附图:01 中心城区污水管道现状图02 中心城区污水设施规划图03 中心城区雨水排涝分片图04 中心城区水系现状图05 中心城区水系规划图06 近期建设泵站、闸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一节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市位于东经121°25′40″~121°54′30″,北纬31°41′06″~32°06′19″,地处苏北平原的东南犄角之端,位于长江与沿海T型结构主轴线的结合部,南濒长江入海口北支,其中东段以江心为界,西段兴隆沙与崇明北端相接壤;东北濒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西与海门市毗邻。
三面环水,形如半岛,历来是江海门户,战略要地,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经济区之一。
二、气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和海洋水体影响,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季风明显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同时,霜冻、台风、寒潮、雪灾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给城市建设、农业、海洋渔业带来不利影响。
1、气温**市多年平均气温14.9℃(据1956—1985年资料),1月温度最低,月平均气温2.6℃;7月温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7.4℃;年极端最高温38.3℃,出现在1978年7月9日;年极端最低温-10.8℃,出现在1958年1月16日。
2、降水**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031.1毫米,地面蒸发量为954.8毫米,具有优越的水热条件。
**市降水总的特点为:降水分布不均匀,干湿交替明显,四季降水量悬殊大;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3%;年际变化大,最多年降水量为1574.1毫米(1977年),最少仅为596.4毫米(1978年),相差977.6毫米;≥0.1毫米降水日数为125天,一日最大降水182.3毫米,出现在1977年8月11日;入梅期大致在7月9日,梅长平均20天,最长4l天,平均梅雨量183.1毫米,最多达388.6毫米(1960年)。
3、风本市全年以东南风的频率最大,占25%;西南风的频率最小,占7%,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3.3米/秒,最大4.2米/秒(1967年),最小2.6米/秒(1980年);从季节分布上看,春季3、4月份风速最大,月平均3.8米/秒;秋季9、10月份最小,平均为2.8米/秒。
4、日照**市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07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最多的1978年为2401.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4%,最少的1997年为1846.0小时。
夏季最高,平均849.3小时;春秋次之,平均505.6小时;一年中以8月份日照最为充足,平均为249.4小时,日照百分率达61%;6月份日照百分率最低,为39%。
三、水系水文**市属长江水系,流域闭合,沿江沿海河口由闸门控制,可进一步分为:引江内河水系、南部入江大河(港)及引河水系、中部入海水系、北部入海水系。
境内河沟纵横,水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0.75%,其中一、二、三级河水域面积约为1970公顷,占水域总面积的11.3%。
常年地下水位1.2~1.6米。
1、地表水全市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及长江引水。
由降水径流产生的年综合水资源,干旱年(保证率95%)1.22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保证率75%)4.29亿立方米,正常年(保证率50%)8.17亿立方米,50%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
长江引水主要由**节制闸经通吕运河送至**,平均每年约为6亿立方米,占全市外来水源的95%,因此在长江枯水期以及干旱季节,全市地表水资源量缺乏。
2、地下水**市地下水可分为浅层潜水、第一承压层、第二承压层、第三承压层、第四承压层5种,是全市工业及生活用水的重要补充水源。
浅层潜水、第一承压层、第二承压层3种含水层水质为咸水或半咸水,不宜饮用。
第三承压含水层水质为淡水,符合饮用水标准,一般可直接供生活饮用水源。
第四承压含水层属淡水或微咸水含水层,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源,但总铁含量偏高,长期饮用,需进行预处理。
四、地质1、地质条件**平原为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地表无基岩出露,均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这一地区在远古时代是大陆附近的陆棚,水下部分由河流冲积物和海相堆积物混合组成,水上部分主要是河床及河漫滩冲积物,如砂、轻亚粘土、亚粘土、粘土和淤泥。
经钻探揭示,在380-400米疏松沉积岩层下面埋藏着坚硬的基岩,东部广泛分布白垩系及侏罗系火山岩系,西部主要分布古生界地层、岩性为灰岩、中细粒长石英砂岩、花岗岩等,城区第四纪沉积物达三百米左右,一般均未受过成岩作用,构造上呈疏松状态。
本区构造单元隶属于江苏滨海拗陷南缘,自晚第三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以持续沉降为其特点,因此,区内沉降了厚层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2、地貌条件**城区原处长江喇叭口诸沙之一—杨家沙南边沿。
光绪6年间,沙洲连并形成启海平原。
**市区地形一片坦荡,稍有起伏。
在海相沉积过程中,因海浪的侵蚀作用和人为作用的改造,由局部的微低洼地段和普遍的明沟纵横交叉。
海拔一般在2.3米左右,地下水埋深0.52~2.0米。
地貌类型属典型的长江三角洲平原。
3、土壤条件成土母质系海相沉积物和长江冲积物。
吕四地区土壤类型为壤性或砂性潮粘土;蒿枝港以南,头兴港河以西,协兴河以北地区主要为粘性灰潮土;沿海、沿江地区主要为壤性或粘性潮岩土。
五、地震**地区结晶基底埋深较大,其岩性较软,具有柔性,难具备大震活动的岩石条件。
新生代以来,坳陷作用占主导地位,表现为大规模的沉降运动,形成盆地和平原,地层可塑性大,破裂变形弱。
由于新生代以来的活动断裂,多为同沉积断裂,能量易释放而不易积聚,升降运行有明显振荡性。
从历史地震资料看,**境内仅发生了3级左右的小地震。
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园区规划一、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范围及期限1、规划范围规划区:**市域,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近期:2013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二)、城市性质与规模1、城市性质长三角北翼重要的现代化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江苏沿海新兴的港口城市,具有江海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
2、城市规模(1) 人口规模近期为34万人;远期为50万人。
(2) 用地规模近期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371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9.1平方米;中期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438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9.5平方米;远期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5484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9.7平方米。
三)、规划总体布局1、用地发展方向主要向南、择机向东、适度向北、控制向西。
2、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一核、双轴、五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核”:江海路和公园路交叉口附近的市级商业核心。
“双轴”:沿江海路和人民路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轴线。
“五组团”:旧城组团、城北组团、城东组团、城南组团和开发区组团。
二、江苏**经济开发区规划**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南起市府路和世纪大道,北至紫薇路,西起西苑路,东至头兴港和江海路,远期规划总用地面积1544.73公顷。
**经济开发区功能定为以工业为主,生产、生活基本配套的现代开发区,是江苏省沿江开发、**市江海联动的重要区域。
经济开发区人口规模为10.2万人。
用地结构布局:头兴港以东为生活性用地,头兴港以西生活性用地布置在东北部,西南部以生产性用地为主,南苑路以南布置二类工业用地,南苑路以北布置一类工业用地,沿人民路布置商业金融、行政办公、体育中心等。
远期规划总用地面积1544.73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472.48公顷,规划居住用地358.2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4.34%;规划公共设施用地95.9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6.52%;规划工业用地482.1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2.75%。
三、江苏**科创园规划**科创园规划范围为东至庙港河、西至头兴港、南至中央河、北至宁启高速公路,规划总面积为1094.93公顷。
规划目标为通过用地结构调整,路网系统的完善,将其建成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以工业为主兼有居住、生态功能的综合性区块。
**科创园规划总人口规模控制在5.1万人。
用地结构布局规划将形成“一带、两片、四区”的布局结构。
“一带”:是指城际轻轨线及其两侧绿带形成的交通生态带;“两片”:是指城际轻轨线南北两片相对独立的用地功能片;“四区”:是指被城际轻轨线和江海路分割成的四个片区,包括台角居住片区、台角工业片区、永阳居住片区及永阳工业片区。
规划范围内总用地1094.93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1030.69公顷,包括居住用地155.13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6.02公顷;对外交通用地17.32公顷;绿化用地182.31公顷;道路广场用地174.70公顷。
第二章城市水环境现状与评价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城市水环境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了市政雨、污水管道;加大了污水截留管道和河道沿岸环境整治的建设,使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好转,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第一节河道现状1、长江长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带来丰富的水土资源、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但是也常带来洪水灾害。
**市地处长江口感潮河段,上承大通来水,大通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8200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92600立方米/秒(1954.8.1),枯季最小流量4620立方米/秒(1979.1.31),汛期(5-10月),平均流量39700立方米/秒。
2、河道:现状**市区规划范围内有大小河道45条,长度达284.79公里,二级河道3条(头兴港、南城河、中央河)长64公里;三级河道5条(三星河、掘头港、公园北路河、庙港河、惠阳港)长86.6公里;四级河道及以下37条,长约134.1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