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的专业成长之路

我们的专业成长之路

我们的专业成长之路随着教育改革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并逐步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之一。

教育功能所发生的变革,必须体现在教师身上。

幼儿教师角色的变化,专业技能的发展也必然影响幼儿的发展。

孩子在成长,教师也要发展,教师的成长与幼儿发展是一个连续体,只有教师持续不断的发展,才能不断的为幼儿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作为隶属于小学内部的学前班,我们扮演着两个不同的角色,虽以幼儿园大班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还要为一年级入学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

因此,我们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幼儿园教师会唱会跳会弹的专业素质,还要掌握一年级教学的严谨与细致。

教师只有在此目标的影响下不断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才可能造就一批批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幼儿。

教育改革实际上是人的改革,没有人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教育改革是不可能实话和成功的。

三年前,我们学前班的教师多数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说实话,仅靠一两个年轻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无法实现教育改革的,更遗憾的是在老教师老教法的影响下年轻教师也被无情地同化,专业能力不断减退。

另外,多年来从事学前班教学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学前班的教师流动性极大,常因小学大局工作的需要而出现随即调入或调出的的现象,此种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便一直困挠和阻碍着教师的整体性成长。

02——03学年第一学期,我们学前班逐步实现了教师年轻化,从社会上招聘三位有幼教经验的年轻教师,两位幼师毕业的在职年轻教师,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

从那时起,我们学前班的教育改革才渐渐有了些小动作,但仍处于改革的萌芽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还刚刚起步。

在以教学反思为主流的教学实践中,三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子,如加强聘任教师的管理力度,激励其教育热情与竞争意识;发挥专业教师的教育映射作用,带动群体优先发展等等。

于是,我们教师的心态更年轻了,能力也更专业了。

三年后的今天在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我们取得了成功,获得了经验。

一、强化自身业务素质,引导各类教师趋向专业化。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中,其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它反映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通过经验的积累,不断反思教育实践,逐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专业人员的成长历程。

本学期,我们学前班真正实现了师资年轻化,五位教师都是三十出头,风华正茂的季节,可真正幼师专业毕业的仅有一人,三位是有幼教经历的聘任教师,一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

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水平,不同时期的需求目标,我们在充分尊重教师的独特性的前提下,利用一切有限的时间来加强各类教师的业务素质,。

1、借鉴先进经验,我们在学习中发展。

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可能进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一个个小小电脑迷、小小故事家、小小舞蹈家,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真正实现专业化的能力与素质。

“井中之蛙”是永远无法享受浩瀚无边给予的广阔与震撼的。

为了让我们学前班教师接近专业化,学校每年补助30元钱鼓励教师订阅教育杂志。

从教育杂志中我们可以了解最前沿的幼儿教育信息,如四环游戏小组的课程开展情况,国外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等。

并从中探索在创编故事中如何转变学习方式,怎样让材料投入蕴涵教育目标等等。

每每拿到久违的教育杂志,我们个个都爱不释手,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拜读,所以第一位翻阅者,往往便成了大伙的导读家。

本期有什么好的教材或值得借鉴与学习的经验,趁着课间孩子玩的几分钟里,大家便凑在一起议论个没完。

趁热打铁,紧接着,在下节课的活动中,我们争先恐后去尝试、实践这些先进的经验。

正是《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幼教博览》、《家庭与家教》为大家开辟了学习先进经验、促其发展的平台,使得我们学前班各类教师开阔了视野,强化了素质。

另外,每周四下午4:10—4:30的20分钟时间里,我们都要开展一个小型的经验交流会,每次安排一个主讲人,主要讲自己近段教学中好的经验,和大家在一块儿交流。

如刘彦霞教师在引导幼儿了解各种急救电话时,她依据各种急救车的不同功能创编出不同的叫法,如110警车的鸣笛声好象坏人在挣扎“完了完了”,120救护车的鸣笛声似乎病人在呻吟“哎哟哎哟”,119消防车则是“火火”的在急叫。

因为教师设计的维妙维肖,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各种急救车的不同功能,这难道不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路上的巨大进步吗?2、在实践中成长,在活动中发展,我们练就了一身硬功夫。

在大家的印象里,幼儿教师总是爱唱、会弹、会跳的,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我们的教师中有三位教师从来没有接触过琴键,更无从说边弹边唱教幼儿学歌了,四位教师都惧怕幼儿音乐律操中的规范动作,领着全班幼儿跳舞更不行。

碰到一些文艺活动,只有专业教师一人来独揽了。

近两年来,我们鼓励教师在这方面加强训练,相继开展了幼儿韵律操比赛,六一文艺演出等活动。

在幼儿的韵律操活动中,没有专门教师来教幼儿操节动作,任务硬压在了每位班主任老师身上,而且只安排两天时间组织四位班主任教师学操节动作,班主任学后再一一教授给班上幼儿。

这可难为了大家,刘淑香老师生性胆小,学动作时唯唯诺诺,老是放不开,不是做错就是搞混,看别人的动作那么熟练,那么到位,她急呀,但她不甘落后,把动作练了一遍又一遍,每天晚上还把光碟带回家强化训练。

就是在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坚韧中,我们每位班主任自动加压,在短短两周的时间里将班级的韵律操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

比赛时的精彩更是赢得了各位家长与学校领导、老师的赞誉。

有了这个基础,今年的六一文艺演出活动的组织便相对顺利了许多。

“每班至少出两个节目”任务一布置,各班主任教师便分头行动,寻找节目素材及来源。

有舞蹈、有歌表演,再来个小块板、三句半、器乐独奏,一台象样的文艺活动似乎还缺点什么呢?时装表演吧,可服装从哪儿来,穿幼儿最漂亮的服装,租赁演出服装,太没有新意了,大家都觉得不妥,环保是现代幼儿急需了解并实施的一项活动,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出一套套新奇而漂亮的服装穿在幼儿身上去展示,那将会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钱呀。

这个主意不错,说干就干,首先响应每班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大大小小的纸箱,五彩缤纷的挂历纸,食品袋、各种饮料瓶、一次性水杯、纸杯、啤酒瓶盖儿,废旧光碟、蛋糕盒等等。

还有报纸、牛皮纸呢。

凡是能制作成衣服的东西我们都搜集到了,可衣服到底怎样做,其实我们心中真的没谱,在此之前的想法仅仅是“纸上谈兵”式的肆意想象,趁着一个星期天,我们不再排练其它节目,开始对着这些物品挖空心思地设计。

刚开始,摸摸这个,瞧瞧那个,面对眼前的琳琅满目,真的是无从下手。

下剪刀开始剪吧,从拿起剪刀的一霎那我们摇身一变成了服装设计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十几个小时的时间,“蛋糕姑娘”(用大小不同的蛋糕盒制成)、“菊花绽放”(用牛皮纸和纸杯花)、“黑色潇洒”(用黑色塑料袋)、“拉丁姑娘”(用各种瓶盖串制而成)等10余件作品从我们的手中诞生,那种成功后的喜悦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比拟的。

越过一道又一道从未尝试的难卡,我们在两周时间里排练出十三个节目,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活动。

谁都难以想象,这是在我们并不专业的五位学前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制造出的一个奇迹,周围的赞誉声不绝于耳,我们在欣喜的同时,更有了动力,在走向专业成长的路上,大家信心百倍。

为了让大家的能力更具专业化,本学期,我们又鼓励教师学习弹琴,从最基本的音节开始练起,初次把五指放在键盘上,高俊芳教师曾经娴熟的打字技术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手指变得僵硬不堪,几分钟下来,手腕儿又酸又疼,可对于我们这些爱学习的幼儿教师,这点困难算什么,简直是小菜一碟,课间、中午上课前、下午放学后,每个教室里都会不时地响起一片琴声,或生疏、或熟练,象是在思索,在探究,又象是组合着欲犹未尽的情绪在其中。

听《两只老虎》的音乐声又响起来了。

我们要练就一身硬功夫!持着这份坚定的信念,我们学前班的教师正在一步步迈向专业化。

二、抓好课堂教学,强化反思交流,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而在学前班教室这个小舞台上,要想让自己挥洒自如,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几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适合我们学前班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要显示幼儿教师的活泼、生动,又要展露一年级教师的严谨与周密,真正达到幼儿衔接的协调发展。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总会忽视来自于幼儿的各种反馈信息。

如幼儿的兴趣点,如何提问,如何操作与探索等等,往往集中自己全部的精力组织好自己原先已设计好的内容与教学程序,课后也不善于反思、总结经验。

而自从开展反思教学以来,我们教师的课堂生动了,有内涵了,不但课后反思,还要课前反思,课中反思等等。

1、开展“讲、听、评”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既然从事了教育这个工作,讲课是我们每天要履行的责任,可真正让曾经或从未接触过幼儿教育的教师讲一节对外研讨课,却并非易事。

只有通过听课、讲课、评课等一系列的活动,才可能让我们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

一年前,我们从最基本的听他人讲课开始了此项活动,每人每周至少听一节课,隔段时间集中谈论自己的听课感想,大家从同事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学到了自身所欠缺的能力。

特别是本学期初,我们制定了更详尽的“听课、讲课、评课”计划,第一个月,走进一年级课堂听拼音教学、数学入门知识;第二个月,学前班内部相互听随堂课;第三个月,举行每人一节研讨课的比赛活动。

说真的,因为师资少,幼儿多等实际原因,每天我们的教师要上满满四节课,仅有一节休息时间还要参与听课,大家抱怨过,也有牢骚。

可通过听一年级语文教师讲拼音、数学教师讲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找到了目标,通过听同伴的课,老师认识到自己在同样内容教学上的不完美之处。

如郝建芳老师通过频繁听课,意识到自己普通话不太准确,有许多字音念错,有时黑板上板收的古诗内容有个别写错(别)字,当同事婉转的向她提出某个错误时,总是虚心接受,并以一声“谢谢”来回报。

在第三个月的研讨课比赛活动中,我们结合12月份市教研室的优质课比赛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准备一节看图讲述。

大班上期语言中只有三节语言讲述活动,五个人怎么分呢?没有人因此而争吵,而是互相谦让,或是从老教材配套挂图中寻找合适的内容。

在安排讲课时间上,考虑到我们教师人数少,每天一个人讲课也不能保证其它四位教师共同参与听评课,后来经商量决定,从周二开始,每天下午放学后留下一个班级举行“讲、听、评”活动。

每天一个教师讲课,留一个班级,到了中午时间还要提醒幼儿和家长下午4:50接。

每天下午讲完课送完孩子,还要进行半个小时的评课活动。

持续一周多时间,我们的教师总是到天黑才能离校。

在此项活动中,大家配合极为默契,真正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从讲课中,也不难看到我们的教师们在一步步的成长。

如郝建芳老师讲课语言中的亲和力,高俊芳老师课堂组织中的有条不紊,刘彦霞教师课堂中的激情与活跃,刘淑香老师的沉稳都是值得欣赏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