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60(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有关清末法制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清末修律改变了“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的差别B.清末修律过程中,无论是商事法律的修订,还是民事法律的修订,都有日本法学家参与C.清末司法改革使得刑部成为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机关D.清末制定的《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诉讼法√清末修律改变了“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分别制定了刑事法律、民事法律、商事法律及程序法律,从而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的差别。
故A项表述正确。
清末对民事和商事法律的修订过程中,邀请了日本法学家松岗义正、志田钾太郎、冈田朝太郎、小河滋次郎等人参与制定工作。
故B项表述正确。
清末改刑部为法部,作为全国最高司法行政机关。
故C项表述正确。
D项错在:清末制定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诉讼法。
3.清末修订的法律中,标志着实体法和程序法首次分离的诉讼法律是( )。
A.《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B.《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C.《大理院审判编制法》D.《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1906年编纂完成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首次区分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凡叛逆、谋杀、故杀、伪造货币、印信、抢劫并他项应遵刑律裁判之案为刑事案件。
凡因钱债、房屋、地亩、契约及索取赔偿等事涉讼为民事案件。
故选D项。
4.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废除封建帝制的宪法性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D.“天坛宪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筹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纲领性文件,于1911年12月通过。
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以美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确立了总统制共和政体,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这个大纲是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蓝本。
故选C项。
5.下列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各机关职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实行全国训政的最高指导机关B.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司法院C.南京国民政府宪法、法律的解释机关是立法院D.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隶属的行政法院行使行政诉讼案件的审判权√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大会(后改称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后改称国防最高委员会)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特设的指导机关,也是全国实行训政的最高指导机关。
可见,A项表述错误。
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行政院,而不是司法院。
故B项表述错误。
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负责解释宪法、法律,并对最高法院的判例有变更权,对解释例有核定权。
可见,C项表述错误。
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下设司法行政部、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和官吏惩戒委员会4个直属机关。
其中,司法行政部掌管司法行政事务(后曾改归行政院统辖),最高法院行使最高审判权,行政法院行使行政案件的审判权,官吏惩戒委员会掌管文官和法官的惩戒事宜。
可见,D项表述正确。
6.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 )”。
A.禹刑B.汤刑√C.九刑D.吕刑“汤刑”是商朝法律的总称,因商朝的建立者汤而得名。
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故B项是正确答案。
7.在秦代,髡子和奴妾属于( )。
A.州告B.公室告C.诬告D.非公室告√秦代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
秦代把“贼杀伤、盗他人”列为严惩对象,对于这些案件,官府必须受理,对“子盗父母、父母擅刑”的,则官府不予追究,对于强行告诉的,还要以所告的罪惩罚告发者。
故选D 项。
“州告”也属于秦朝诉讼制度的范畴,但不属于考试范围,本题中“州告”属于干扰项。
8.“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讼”的司法制度最早确立于( )。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西周时期已经对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作出了区分。
“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讼”中的“剂”和“造”分别指的是诉状和到庭;“狱”针对的是刑事诉讼案件,“讼”指的是民事诉讼案件。
故选B项。
9.中国历史上首次创立了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篇章体例结构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禹刑B.铸刑书C.《秦律》D.《法经》√《法经》中已经有总则与分则、实体法与程序法、刑事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等各方面内容,首次创立了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篇章体例结构,为后世各代成文法典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选D项。
10.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宋朝对犯人推翻原有口供的,采取翻异别推实施重审B.宋朝在行政立法上将行政权分为枢密院、中枢门下和三司使以削弱相权C.编敕和编例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D.宋朝将徒刑折为脊杖,并于本地配役1年√D项错在:宋朝将徒刑折为脊杖后,杖后释放,而不是就地配役,但对于流刑折成脊杖后,要就地配役1年。
其余选项表述都正确。
11.汉朝的法律形式不包括( )。
A.律B.令C.格√D.比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科、比四种,而格属于唐朝的法律形式。
故选C项。
12.宋朝掌管军事权的中央国家御用机关是( )。
A.中枢门下B.枢密院√C.审刑院D.宣政院宋朝为了削弱相权,一改唐朝的三省制,设中枢门下和枢密院共治国事,其中的枢密院就是宋朝掌管军事权的皇帝御用机构。
故选B项。
中枢门下是宋朝最高中央行政机关,审刑院是宋朝监督三法司的司法机关,宣政院是元朝专理宗教审判的机关。
13.下列关于明朝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大明律》是明朝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B.充军刑在明代得到广泛的适用C.奸党罪是明朝专有的罪名√D.厂卫干预司法活动是明朝司法制度的一大特色C项错在:明朝首创奸党罪,但奸党罪并非明朝专有,清朝沿用了奸党罪。
其余选项表述都正确。
14.《大明律》一共( )。
A.7篇√B.12篇C.4篇D.18篇明清时期基本法典的篇目都是7篇。
故选A项。
注意:《明大诰》为4篇,因为《明大诰》不属于基本法典,而是朱元璋制定的刑事特别法。
15.首创律例合编体例法典编纂方式的朝代是( )。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明朝除了《大明律》《明大诰》和《明会典》之外,还有“律例”这一立法形式。
明宪宗成化以后,用“例”之风开始蔓延。
明孝宗弘治年间,刑部删定《问刑条例》,“例”成为正式的法律,而后开始出现“律”“例”并行的局面。
明神宗万历年间,使将律、例合编为一书,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称为《大明律集解附例》,从而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的先例,并影响了清朝。
故选C项。
16.清朝人关后制定的会典不包括( )。
A.顺治会典√B.康熙会典C.嘉庆会典D.光绪会典清朝制定的会典包括康熙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和光绪会典,没有顺治会典。
故选A项。
17.下列有关沈家本修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沈家本的修律活动使中国法律走向近代化B.沈家本修律活动的最主要成果是制定了《大清现行刑律》C.沈家本的修律活动使中国收回了治外法权D.礼教派对沈家本修律活动的攻击集中在《大清新刑律》上√A项错在:沈家本的修律活动没有使中国法律走向近代化,但修律活动拉开了中国法律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B项错在:沈家本修律活动的最主要成果是制定了《大清新刑律》,而不是《大清现行刑律》。
C项错在:沈家本试图通过修律活动收回治外法权,但这是不可能的。
只有D项正确。
18.北洋政府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
A.大理寺B.大理院√C.最高法院D.临时中央审判所北洋政府沿用清末司法机关的设置,仍以大理院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故选B项。
大理寺在北齐至宋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明清时期为中央刑事案件的复核机关。
最高法院是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临时约法》后确立的最高审判机关,南京国民政府沿用。
临时中央审判所(有的称为“临时中央裁判所”)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确定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9.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篇目由7篇组成的封建成文法典有( )。
A.《宋刑统》B.《唐律疏议》C.《大明律》√D.《大清律例》√明、清时期的封建成文法典都是由7篇组成的。
故选C项和D项。
21.下列有关清末预备立宪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于1908年√B.《十九信条》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宪法性文件√C.谘议局是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D.宪政编查馆是清末预备立宪的指导机关资政院是清末预备立宪的中央咨询机关,谘议局是清末预备立宪的地方咨询机关,而不是中央咨询机关。
故C项错误。
宪政编查馆是清末预备立宪的辅助机关,而不是指导机关。
故D项错误。
22.下列关于唐朝罪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朝对于杀人罪实行保辜制度√B.唐朝的“六赃”罪属于官吏所犯的赃罪√C.唐朝对于杀人罪,明确区分为“六杀”D.唐朝对于犯“十恶”重罪者实行连坐√唐朝对于伤害罪实行保辜制度。
可见,A项表述错误。
唐朝的“六赃”罪是指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强盗、窃盗和坐赃,其中,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和坐赃是官吏所犯的赃罪,而强盗、窃盗则不属于官吏所犯赃罪。
可见,B项表述错误。
唐朝对于杀人罪,明确区分为“六杀”:“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和“戏杀”。
可见,C项表述正确。
“十恶”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唐朝仅对谋反、谋大逆和谋叛三罪实行连坐。
可见,D项表述错误。
23.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的民商事立法原则,下列选项中采取单行立法的是( )。
A.商行为B.商法总则C.保险法√D.票据法√南京国民政府采取民商合一的民事立法体例,根据该民商事立法原则,商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之间、商法总则与民法总则之间并无二致,因此,对于商行为和商法总则,不单行立法,统统纳人民法债编,而对《保险法》《海商法》《票据法》《公司法》等,则采取单行立法。
故选C、D项。
24.清末制定的《大理院审判编制法》确立的司法原则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