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示范文本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示范文本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预防火灾爆炸的有关法规
仅80年代国务院和有关主管部门就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1984年
1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1984年5月13日)
(被中华人民共和安全管理国消防法取代);《化学危险
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
行)》(劳人护[1987]36号)(原劳动部和公安部等8个部
委1987年12月份联合颁布);
1988年7月原劳动部、国家计委、轻工业部、农业部
共同发布了《烟花爆炸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
公安部1990年4月发布了《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原劳动部1995年1月颁发了《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此外,一些生产和管理的行业部门也制定了有关安全规程、标准,如GBJ16-7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YHS01-78《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石油库设计规范》等。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对爆炸危险场所的定义、危险等级划分、技术安全、安全管理及罚则,对有爆炸危险的生产过程、厂房、设施、仓库等的控制,对通风要求、防静电措施等提出了明确技术规定,对危险场所设备校验、维护保养和检修、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安全管理操作规程、通风管理、特种作业等作出了规定;
《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则从爆炸性
物质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划分、电气防爆安全技术及管理方面对有关安全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

二、技术措施
要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就应根据物质燃烧和爆炸原理,采取各种有效安全技术措施,比如可燃性粉尘处于堆积状态或处于在容器中密集收存的状态时,是不会爆炸的。

1.防火技术措施
根据火灾发展过程的特点,应采取如下基本技术措施:
(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密闭和负压操作;
(3)通风除尘;
(4)惰性气体保护;
(5)采用耐安全管理火建筑;
(6)严格控制火源;
(7)阻止火焰的蔓延;
(8)抑止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2.防爆技术措施
根据爆炸过程的特点,防爆应以阻安全管理止第一过程出现,限制第二过程发展,防止第三过程危害为基本原则。

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点火能源;
(3)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物的破坏。

3•建筑设计
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如厂房、仓库等安全管
理,须按《爆炸危险场所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

防火防爆建筑物能限制火灾、爆炸的扩散蔓延。

4•工艺安全
(1)温度控制。

在有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都伴随有热量的变化,有的过程要放出热量,有的过程要吸收热量,化学反应过程尤其是这样。

为使过程能正常进行,就必须采取措施向反应系统加入或移走一定的热量,即加热或冷却,使系统的反应温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2)压力控制。

在化工生产中,有许多反应需要在一定压力下才能进行,或者要用加压的方法来加速反应速度,提高效率。

正确操作,维持压力稳定,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3)投料控制。

主要控制投料速度、投料配比、投料顺序和原料纯度;
(4)流量、液位控制。

物料的流量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很重要的工艺参数。

对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过程,控制物料流量尤其重要。

为保证安全生产,在液体控制上要设有低液位报警和高液位报警。

对于危险物料,还要设置危险液位报警和自动切除进料或出料联锁控制;
(5)防止跑、冒、滴、漏。

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往往导致易燃、可燃液体和气体在环境中扩散,这是一个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

(6)防止误操作。

对比较重要的管线应涂以不同安全管理的颜色以示区别,对重要的阀门要采取挂牌、加锁等措施。

不同管道上的阀门应相隔一定的间距,以免启闭错误。

三、管理措施
1•建立防火防爆安全法规和管理制度。

实践证明,安全管理完善的安全法规和管理制度,是预防、控制火灾爆
炸的重要措施。

2•易燃易爆物料管理
(1)易燃易爆物品的贮放原则
在贮存易燃易爆物品之前,必须首先查明其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在此基础上还应了解哪些是要禁止共同贮存的物品,哪些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哪些是接触或混合后能引起燃烧和爆炸的物质等。

在了解这些特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别采取避光、通风、隔离、冷藏、限量、分散等措施,以确保物品的贮存安全。

(2)易燃易爆物品的贮放要求
a•贮存场所要符合消防安全条件,备有需要的消防设施;
b•物品要分类贮存。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品种繁多,性质各异,要按照分类、分区、定品种、定数量、定库房、定人员的方法贮存。

小型仓库(包括企业事业的库
房)应按类、分间、分堆存放;
c•进出库要检查验收。

在货物未进入库房前,保管人员要对即将入库的货物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

对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对性质不明、包装损坏的货物,一律不准入库,应存入隔离间,适当处理。

仓库进出货物后,对遗留或散落在操作现场的物品,要及时清扫和处理;
d•堆码垫盖要符合要求;
e•要加强贮存过程的管理,严格执行库房管理制度。

3.火源管理
工业生产中的火源有:加热炉火、反应热、安全管理电热、电火花、机械摩擦热、撞击火星、高温表面、生活用火等。

这些火源是引起易燃易爆物质燃烧爆炸的常见原因。

控制火源,消除生产中不需要的火源,严格动火管
理,是十分重要的防火防爆措施。

(1)明火
明火指敞开的火焰。

除生产中产生和需要的明火外,一般应严格禁止产生和动用明火;
(2)摩擦和撞击
摩擦和撞击往往成为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爆炸物品等燃烧爆炸的原因。

生产中应尽量减少摩擦和撞击;
(3)防止电热和电气火花
电气设备或线路出现危险温度、电火花、电弧是引起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着火、爆炸的一个主要着火源;
(4)消除静电危害
静电放电火花是引起燃烧爆炸的火源之一;
(5)其它火源的控制。

其他火源控制的重点是:
a•防止易燃物料与高温的设备、管道表面相接触,可燃物的排放口应远离高温表面,高温表面要有隔热保温措
施。

隔热保温层应采用不燃烧的材料。

b•油抹布、油棉纱等能够自燃着火,应放置在安全地点或装入金属桶内。

c•燃着的烟头表面温度达200~300℃,中心为700~800℃,超过了大多数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而且烟头的阴燃时间较长,所以它是易燃、可燃物质常见的起火原因。

因此,在爆炸危险场所及其厂区要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并禁止吸烟。

4 燃易爆危险场所安全监察
(1)监察内容
对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安全监察,主要是检查企安全管理业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如工艺参数的控制、燃爆监测系统、安全阻火装置等,以及检查企业管理措施如防爆安全管理制度、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处理措施计划等。

(2)监察要求
熟悉防火防爆方面的法规标准;
掌握火灾、爆炸的基本规律;
掌握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防火防爆措施;
掌握火源的控制和消除方法。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