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题目:电位分析法1122(4) 在直接电位法中的指示电极,其电位与被测离子的活度的关系为 ( )(1) 无关 (2) 成正比 (3) 与其对数成正比 (4) 符合能斯特公式1123(4) M 1| M 1n+|| M 2m+ | M 2在上述电池的图解表示式中,规定左边的电极为( )(1) 正极 (2) 参比电极 (3) 阴极 (4) 阳极1124(2) 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钾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 0.002,这意味着电极对钠离子的敏感为钾离子的倍数是 ( )(1) 0.002 倍 (2) 500 倍 (3) 2000 倍 (4) 5000 倍1125(1) 下列强电解质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λ∞/S ·m 2·mol -1分别为: ( ) λ∞(NH 4Cl)=1.499×10-2,λ∞(NaOH)=2.487×10-2,λ∞(NaCl)=1.265×10-2。
所以 NH 3·H 2O 溶液的 λ∞(NH 4OH) /S ·m 2·mol -1为 ( )(1) 2.721×10-2 (2) 2.253×10-2 (3) 9.88 ×10-2 (4) 1.243×10-21126(3)钾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为6pot Mg ,K 108.12-⨯=++K ,当用该电极测浓度为1.0×10-5mol/L K +,浓度为 1.0×10-2mol/L Mg 溶液时,由 Mg 引起的 K +测定误差为( )(1) 0.00018% (2) 134% (3) 1.8% (4) 3.6%1133(1) 利用选择性系数可以估计干扰离子带来的误差,若05.0pot j i,=K ,干扰离子的浓度为0.1mol/L ,被测离子的浓度为 0.2mol/L ,其百分误差为(i 、j 均为一价离子) ( )(1) 2.5 (2) 5 (3) 10 (4) 201134(4) 电池,Ca (液膜电极)│Ca 2+(a = 1.35×10-2mol/L) || SCE 的电动势为0.430V, 则未知液的 pCa 是( )(1) -3.55 (2) -0.84 (3) 4.58 (4) 7.291135(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晶体膜碘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 ( )(1) 随试液中银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2) 随试液中碘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3) 与试液中银离子的浓度无关 (4) 与试液中氰离子的浓度无关1136(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氟电极的电位 ( )(1) 随试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2) 随试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3) 与试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无关 (4) 上述三种说法都不对1137(4) 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氢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 100,当钠电极用于测定1×10-5mol/LNa +时,要满足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 1%,则试液的 pH 应当控制在大于( )(1) 3 (2) 5 (3) 7 (4) 91138(2)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 )(1)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2)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3) 校正方法误差 (4)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1139(1) 用氯化银晶体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氯离子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应选用的盐桥为: ( )(1) KNO 3 (2) KCl (3) KBr (4) KI1140(4) 用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 )(1) 体积要大,其浓度要高 (2) 体积要小,其浓度要低(3) 体积要大,其浓度要低 (4) 体积要小,其浓度要高1141(3) 在电位滴定中,以 ∆E /∆V -V (ϕ为电位,V 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 滴定终点为:( )(1) 曲线的最大斜率(最正值)点 (2) 曲线的最小斜率(最负值)点(3) 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 (4) ∆E /∆V 为零时的点 1143(3) 在电导滴定中,通常使滴定液的浓度比被测液的浓度大 10 倍以上,这是为了( )(1) 防止温度影响 (2) 使终点明显 (3) 防止稀释效应 (4) 使突跃明显1146(4) 比较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参数是 ( )(1) 电导 (2) 电导率 (3) 电阻率 (4) 摩尔电导1147(1) 在含有 Ag +、Ag(NH 3)+ 和 Ag(NH 3)2+ 的溶液中,用银离子选择电极,采用直接电位法测得的活度是 ( )(1) Ag + (2) Ag(NH 3)+ (3) Ag(NH 3) (4) Ag + Ag(NH 3)+ + Ag(NH 3)1148(3) 在用电导法测定一个电导率很低的有机胺溶液时,最好选用 ( )(1) 镀 Pt 黑电导池 (2) 分压电导仪 (3) 低频电源 (4) 直流电源1156(2) 使 pH 玻璃电极产生钠差现象是由于 ( )(1) 玻璃膜在强碱性溶液中被腐蚀 (2) 强碱溶液中 Na + 浓度太高(3) 强碱溶液中 OH - 中和了玻璃膜上的 H + (4) 大量的 OH - 占据了膜上的交换点位1157(1)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 )(1)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 (2) 内外溶液中 H + 浓度不同(3) 内外溶液的 H + 活度系数不同 (4)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1158(2)下述滴定反应:O 4H 3UO 2Cr 8H 3UO O Cr 22232272++=++++++- 通常采用的电容量方法为( )(1) 电导滴定 (2) 电位滴定 (3) 库仑滴定 (4) 均不宜采用1159(2) 温度升高时,溶液的电导率 ( )(1) 降低 (2) 升高 (3) 不变 (4) 变化不大1171(3) 电导率为 10 S/m 相当于电阻率为 ( )(1) 0.01Ω·m (2) 10Ω·m (3) 0.1Ω·m (4) 1 k Ω·m1172(2)氟化镧单晶膜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 )(1) 氟离子在晶体膜表面氧化而传递电子(2) 氟离子进入晶体膜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3) 氟离子穿透晶体膜而使膜内外氟离子产生浓度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4) 氟离子在晶体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1219(3)离子强度对活度常数 K Ωο的影响是 ( )(1) 使 K Ωο增大 (2) 使 K Ωο减小 (3) 减小到一定程度趋于稳定 (4) 无影响1253(1) 在金属电极(如Ag/AgNO 3)中, 迁越相界面的只有 ( )(1) 金属离子 (2) 氢离子 (3) 硝酸根离子 (4) 负离子1254(1) 利用选择性系数可以估计干扰离子带来的误差, 若05.0potj i,=K , 干扰离子的活度为0.1mol/L, 被测离子的活度为0.2mol/L, 其百分误差为: ( )(1) 2.5 (2) 5.0 (3) 10 (4) 201255(2) pH 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几小时, 目的在于 ( )(1) 清洗电极 (2) 活化电极 (3) 校正电极 (4) 除去沾污的杂质1256(3) 在实际测定溶液 pH 时, 都用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电极, 目的是消除 ( )(1) 不对称电位 (2) 液接电位 (3) 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4) 温度影响1906(2) 用pH 玻璃电极测定pH 约为12的碱性试液,测得pH 比实际值 ( )(1)大 (2)小 (3)两者相等 (4)难以确定K越小,表示()1907(1) A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系数potA,B(1)B干扰离子的干扰越小(2)B干扰离子的干扰越大(3)不能确定(4)不能用此电极测定A离子1908(1) 设玻璃电极的内阻高达108Ω为了使电位法测量误差在0.1%以内,离子计的输入阻抗应()(1)≥1011Ω(2)≥1010Ω(3)≥109Ω(4)无要求1909(4) 离子选择电极测量所产生的浓度的相对误差()(1)只与离子的价数有关(2)只与测量的电位有关(3)与离子价数和浓度有关(4)与离子价数和测量电位有关;而与测量体积和离子浓度无关1910(1)氨气敏电极的电极电位()(1)随试液中NH4+ 或气体试样中NH3的增加而减小(2)与(1)相反(3)与试液酸度无关(4)表达式只适用于NH4+试液1911(3) 氟离子选择电极在使用前需用低浓度的氟溶液浸泡数小时,其目的()(1)清洗电极(2)检查电极的好坏(3)活化电极(4)检查离子计能否使用1912(3) 电位分析法需要测定电池电动势或电极电位,其测定条件()(1)电池的电动势或电极电位要稳定(2)电池的内阻需很大(3)通过电池的电流为零(4)电池的内阻要小,通过的电流很大1913(2) 离子选择电极中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浓度时产生的误差比电位法中的标准曲线法()(1)大(2)小(3)差不多(4)两者都较小1942(3) 中性载体电极与带电荷流动载体电极在形式及构造上完全相同。
它们的液态载体都是可以自由移动的。
它与被测离子结合以后,形成()(1)带电荷的化合物,能自由移动(2)形成中性的化合物,故称中性载体(3)带电荷的化合物,在有机相中不能自由移动(4)形成中性化合物,溶于有机相,能自由移动1943(1) 卤化银粉末压片膜制成的电极对卤素离子能产生膜电位是由于()(1)卤素离子进入压片膜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2)卤素离子在压片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3)Ag+进入压片膜中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4)Ag+的还原而传递电子形成双电层1944(4) pH玻璃电极产生酸误差的原因是()(1)玻璃电极在强酸溶液中被腐蚀(2)H+度高,它占据了大量交换点位,pH值偏低(3)H+与H2O形成H3O+,结果H+降低,pH增高(4)在强酸溶液中水分子活度减小,使H+ 传递困难,pH增高1945(4)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中F-含量时,需加入T I SAB溶液,此时测得地结果是()(1)水中F-的含量(2)水中游离氟的总量(3)水中配合物中氟的总量(4)(2)和(3)的和1946(1) 电位法测定时,溶液搅拌的目的()(1)缩短电极建立电位平衡的时间(2)加速离子的扩散,减小浓差极化(3)让更多的离子到电极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4)破坏双电层结构的建立K表示()1947(2)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potBA,(1)A离子干扰B离子的情况(2)B离子干扰A离子的情况(3)A,B离子相互干扰的情况(4)离子电极的检出下限1948(2) 流动载体电极的检出限决定于()(1)响应离子的迁移数的大小(2)电活性物质在有机相和水相中分配系数的大小(3)载体电荷的大小 (4)电活性离子电荷的大小1949(1) Ag 2S 和AgX(X=Cl —,Br —,I —)晶体压片制成的离子选择电极的检出限决定于( )(1)各自的溶度积Ksp 的大小 (2)晶格缺陷的情况(3)压片后膜电阻的大小 (4)测定条件决定1950(3) 离子选择电极内参比溶液的组成要考虑到( )(1)有敏感膜响应的离子 (2)有能与内参比电极形成稳定电位的离子(3)(1)和(2)都要考虑 (4)能导电的电解质溶液1951(3) 玻璃电极的活化是为了( )(1)清洗电极表面 (2)降低不对称电位 (3)更好地形成水化层 (4)降低液接电位1952(1) 用银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电位滴定测定牛奶中氯离子含量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双盐桥应选用的溶液为( )(1)KNO 3 (2)KCl (3)KBr (4)K I1953(3) 碘化银晶体膜电极在测定氰离子时,其电极电位( )(1)随试液中银离子浓度的增高向负方向变化 (2)随试液中碘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3)随试液中氰离子浓度的增高向负方向变化 (4)与试液中银离子浓度无关1954(2) 某离子选择电极对一价的A 和B 离子都有响应,但a B 100倍于a A 时,B 离子提供的电位与 A离子提供的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