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财经类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浅议财经类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浅议财经类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刘克涛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摘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然而长期以来,高职教育中一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尤其是财经类院校,距离现实工作环境更远,致使很多财经院校学生毕业后抱怨所学的知识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就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并对如何进行适合高职特点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财务管理是是高等职业院校财会类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的一门应用型学科。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这与目前高职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重点不相符。

如何对财务管理的教学模式做一些改革,以期能够达到学校和企业之间无缝对接。

一、财务管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普遍数学基础不好,对财务管理缺乏学习兴趣。

财务管理源于经济生活和企业实践,其理论与方法又高于经济生活和企业实践。

在校学生既没有参加过社会上的经济实践活动,对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也没有感性的认识。

此外,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运用数学模型方法来解决实际的财务问题,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公式。

这些都造成高职学生学习和掌握财务管理比较困难,学习兴趣不够。

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不足。

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都是本科院校或者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教师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缺乏实践锻炼。

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基本按照教材上的设计模式进行,生动案例不多,对知识点的讲解缺乏趣味性。

X教材内容陈旧,案例时效性不强。

教材内容基本上按照四个模块即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利润分配和营运资金管理展开。

内容和形式都与社会的实际不相
符,理论分析占篇幅的尽大部分,案例的选取和实际情境的模拟衔接不够,同时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

这些制约了学生系统地理解财务管理。

二、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几条途径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学生。

教师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现实中的经典案例。

要使学生学会对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筛选、甄别。

整理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最后撰写出分析报告。

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能在无形中培养和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毕业论文拘能力。

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交流、互动的立体模式,从而使教师、学生两者密切配合,学生既接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又积累了实际工作的经验,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精深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需要具备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熟悉企业财务运作的流程和各个环节。

可以通过派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实务经验;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把企业里面优秀的人才引进来,以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3^编写和及时更新教材。

选择或编写好案例,是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能够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

引导性、典型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强是一个好案例应具有的基本特征。

通过分析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行业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将知识融于案例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其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根据高校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需要,首先组织教师集中精力编写一部案例教材。

案例可以是教师自己设计的,也可以是由选取国内外企业的实际资料而来,但必须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实用性。

而后,每年根据经济社会
发展状况,选编一批新的案例,添加到案例教材中,并把时效性差的案例从教材中剔除。

4^加大和企业的交流力度和毕业生的质量跟踪体系的建设。

加大和企业的交流力度和毕业生的质量跟踪体系的建设,以此指导教学改革。

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这样才能保证高职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所以要求教学部门多进行和企业的沟通交流,积极进行毕业生的回访工作,这样既能掌握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又能了解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扬长避短,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一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II教育发展研究。

(^(^(了).
〔2〕孙艳东^管理学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I】^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