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物素材丨曾国藩:天下之至拙,能破天下之至巧。

人物素材丨曾国藩:天下之至拙,能破天下之至巧。

《道德经》有言:“大巧若拙,大成若缺”。

曾国藩为人办事有两个特别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一是拙诚,二是求阙。

01
拙诚
恒能破拙
曾国藩考秀才,六次不中;随后又考进士,三次落榜。

梁启超曾评价他:“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曾国藩也明白自己天资不高,他说:“天资拙,唯有以恒破之。

”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不读完这本书,就不碰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就坚决不睡觉。

因为钝拙,曾国藩比别人更能坚持,更肯付出。

基础打得牢,才有了为官十年连升十级。

拙能破巧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破天下之至巧。


以拙破巧,是曾国藩智慧的显现。

尤其是到了晚年,这位深谙世事的老人,更讲求“拙浑”二字。

他说:“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

若勾心斗角,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曾国藩认为,用兵贵在诡异和狡诈,这些他不擅长;用兵又贵在巧取和奇夺,这些他也不擅长。

他所擅长的,唯有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策略。

这种策略虽然笨,拼的却是硬实力,取得的胜利,也是绝对的胜利。

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埋头苦干”,少说多做。

这才是“以拙破巧”的关键所在。

02
求阙
花未全开月未圆,正是人间好时节
曾国藩曾写过一篇《求阙备记》,开头便说:“天地之气,阳至矣,则退而生阴;阴至矣,则进而生阳。

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

”花开到盛时便会凋谢,月亮圆满后随即亏缺,太阳升到中天便开始西斜。

自然界尚且没有圆满的事
物,人生在世更不可能完美无缺。

所以,君子存有警惕自省的意识,懂得留有一丝缺憾,而不敢去强求圆满。

小人则常常追求圆满,却不知圆满一旦到来,危机也便随之而来了。

因此,曾国藩最喜欢“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认为这是惜福之道、保全之法。

他说:“我们家中父母健在,兄弟姊妹平安,即便是大富之家也难以比美,可以算得上万全之家了。

故而我只求缺陷,以‘求阙斋’来作为寓所之名。

目的在于以其他方面的欠缺,来求取家中亲人的齐全。

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愿望了。


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
苏东坡曾说:“守骏莫如跛。

”意思是,假使你有一匹骏马,也应该象对待跛马一样珍惜它、呵护它。

倘若放任骏马恣意奔跑,难保没有摔跤的时候。

人也一样,一味追求登高圆满,未免没有跌落的一天。

曾国藩对这五个字非常赞同,他说:“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自然悠久矣,自有深固之基矣。


我们都一样,羡慕别人穿着一双新鞋,却忘了世间还有只能拄拐的人。

既然是人皆有缺陷,那么我们就满足于“缺”的状态。

正是因为有缺失,才令我们更加完整。

不求聪明,但求顺遂;不求圆满,但求平安。

03
成事
君子慎独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他每天坚持做“日课”。

就是每天写日记,反思一天的行为得失。

日记的作用是“研几”,几就是细节,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每一个细节来改变自己,而不是在细节上轻轻滑过去。

他认为: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认为“此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曾国藩骨子里清廉刻苦,表面上和光同尘。

行事坚持八字:外圆内方,外浊内清。

所谓外圆内方,就是一方面坚守良知,一方面又和光同尘,必要时可向不
合理的现状妥协。

他与以海瑞为代表的宁折不弯的传统清官不同,他所求的不是虚名,而是要做大事。

“五勤”之道
曾国藩说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