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主要内容第一单元1.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凡是有等字眼的都是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4.物理性质:5.化学性质:6.物理性质包括:7.化学性质包括:第二单元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N2,O2占2.混合物:3.纯净物:4.关于水的三种纯净物: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药品:不能用等代替,因为其生成的气体填充了被消耗的O2体积,瓶内压强不变,大气压不能把水压入瓶内。
(2)原理(即反应方程式):(3)现象(4)结论6.氧气的用途:O2不能燃烧,只是燃烧,具有性,O2还可以做液氧炸弹。
7.氮气的用途:8.稀有气体的用途:9.空气污染的种类有和,其中有害气体包括,和。
污染的危害有:(了解)保护措施有:(记一两点)10.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1.化合反应:12.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有的化合反应才是氧化反应。
13.氧气的工业制法:利用氧气、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得氧气,属于变化。
14. 过氧化氢俗称:,液体,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氯酸钾的化学式:,固体,反应方程式:高锰酸钾的化学式:,固体,反应方程式:15.分解反应:16.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17.所学过的黑色固体:、、、18.用KMnO4制取O2的注意事项:实验步骤:查——点——装——收——移——熄(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目的:(2).为什么加热前先预热:(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4)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5)当气泡放出时再开始收集气体。
可用和收集(6)停止加热时,先再目的是:19.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20.氧气的检验方法:第三单元1.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由、、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H2O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而H2O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4.分子的基本特征:(原子特征也一样)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性质。
5.原子由和构成,其中原子核由带电的和电的构成。
原子没有中子。
6、核电荷数= =7.相对原子质量≈+ (无单位或单位为1)8.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个电子,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在化学变化中容易电子,形成带的离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外一般,在化学变化中容易电子,形成带的离子。
由此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决定。
9、离子就是带电荷的或,带电荷的离子叫做离子,带电荷的粒子叫做离子。
10、元素的特点:只讲不讲原子既讲又讲。
11、地壳中元素含量居前四位的是:生物体内前六位的元素依次是:12.元素符号的意义:(1)元素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又可以表示一个(2)特殊: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其化学式直接以元素符号表示,故其元素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又可以表示一个,还可以表示一种(3)特殊:如果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则。
1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包括;由分子构的物质包括;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包括如:铁单质是由构成的;硫单质是由构成的;氦气是由构成的;水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甲烷是由构成的;氧化镁是由构成的第四单元3.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主要有污染、污染、污染4.水体污染的危害:3.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记一两点)4.水的净化过程中(1). 水的净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明矾的作用:活性炭的作用:(3).过滤是指把不溶于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操作:“一贴”指“二低”“三靠”5.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6.软水和硬水区分方法:7.生活中如何降低水的硬度:8.电解水实验(1)反应方程式:(1)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正极产生的能,是;负极产生的能,是(2)结论:①②9.化合物:10.氧化物:11.单质:12.化学式:用和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知道)13.化学式的意义:(1)表示(2)表示(3)表示(4)表示(5)如果在化学式前加数字,则14. 化学式的读法:(1)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读作“某化某”如MgCl2读作,(2)对于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多种不同物质,为区别起见,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CO读作, CO2读作; NO 读作,NO2读作; Fe3O4读作, Fe2O3读作;(3)含OH(氢氧根)的化合物一般读作“氢氧化某”如NaOH读作,Ca(OH)读作, Cu(OH)2读作,Mg(OH)2读作2(4)含酸根的化合物一般读作“某酸某”,如MgSO4读作, CaCO3读作, NaNO3读作, K2CO3读作, KNO3读作;当H和酸根组合成化合物时,则读作为“某酸”如H2SO4读作, HNO3读作, 特殊:HCl读作,(5)一些特殊的读法:H2O读作, NH3读作, H2O2读作;15.化合价口诀:(含+3价的铁读作“铁”,含+2价的铁读作“亚铁”)16. 化合价的应用:(1)推断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依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例:求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2)利用元素化合价写其离子符号(常考):元素的化合价为多少价,其离子就带多少个单位的电荷(正价带正电荷,负价带负电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如:铝离子, 氧离子, 硫酸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铵根离子, 亚铁离子,5个铁离子, n个碳酸根离子, 3个硝酸根离子,a个银离子,17.化学式的写法:(1)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其化学式直接以。
如铝,磷,氩气,(2)气体单质是在元素符号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如氮气,氢气,氧气,特殊:臭氧,(3)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用交叉法写(步骤:1写2标3交叉4约简)。
如氧化铜,氧化铁,氧化亚铁,氧化铝,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铝,硝酸钾,碳酸钠,硫酸,硝酸,碳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铜,氢氧化镁,硫酸铁,硫酸亚铁,硝酸镁, 碳酸铵, 双氧水, 盐酸, 乙醇,甲烷, 醋酸(甲烷、乙醇、醋酸是有机物)18.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种原子的个数)例如:SO 2的对分子质量= CaCO 3的对分子质量= NH 4NO 3的对分子质量= Ca(OH)2的对分子质量=(2)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种原子的个数 :另一种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种原子的个数)例如:SO 2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CaCO 3中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 NH 4NO 3中氮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3)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如:CaCO 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a(OH)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NH 4NO 3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例:300克CaCO 3中碳元素的质量=98Kg 硫酸中含有硫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种原子的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160t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第五单元1.质量守恒定律: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2.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3.在化学变化中和一定改变。
、、、、一定不变。
、可能改变。
(2个一定变,5个一定不变,2个可能变)4.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时注意三不能:(1)只能解析化学变化,不能解析物理变化(2)不能多算,过量部分不计入总质量(3)不能漏算,逸走的气体等要计入总质量5.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读。
宏观上可以如22:①质(指物质)的方面: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②量(指相对分子质量)的方面:每份质量的硫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③粒子方面:1个原子和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分子。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一是必须决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等号两边各原子的和必须相等。
第六单元1.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足球状的C60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它们的,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差异。
2.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3.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填“一定”或“不一定”)。
4.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①C、CuO的颜色、状态:②实验现象:③反应方程式:④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C是剂,具有性。
⑤H2、CO也具有性,同样可以还原氧化铜H2 +CuO——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有水珠生成CO + CuO——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还原剂具有性,发生;氧化剂具有性,发生。
6.工业上常采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CaCO3——实验室制取CO2:㈠药品:HCl或不用H2SO4代替稀HCl等!(二).实验原理(即:反应方程式):(三).实验步骤:a: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装入大理石或石灰石;c:倒入稀盐酸;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四).验满方法:7.物质中含HCO3-(碳酸氢根离子)或CO32-的检验方法:向其滴加稀HCl ,再将其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物质含HCO--或CO32-,反之,则不3含。
8.在所有气体的实验室制取中,凡①反应物都是固体且需要加热的,的装置②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加热的可采用制取H2的制取可采用CO2的装置)9.CO2:通常状况下是一种、密度比空气、溶于水的气体;在加压降温条件下,CO2能变成固体,俗称“”10.化学性质:(1)CO2与水反应生成,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2)CO2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可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3). CO2的用途:a:做灭火剂;b:干冰做制冷剂,用于保藏食物、人工降雨等;c:重要的化工原料;d:作温室气体肥料。
10 . CO是一种、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11. CO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化学方程式:(2).还原性:高温时能与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反应,如与氧化铜反应,其化学方程式:(3)毒性:CO有,易与血液中的结合,导致生物体因缺氧而死亡。
10. CO的用途:a:做气体燃料,b:冶炼金属。
第七单元1.燃烧的条件:一般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2)(3)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只要破坏燃烧条件的任何一个即可,即(1)(2)(3)3.化学反应伴随着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许多反应会,如:凡是燃烧都是反应,金属和酸的反应,生石灰和水的反应也是放热反应;有的反应会,如:一般条件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