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外阅读《城南旧事》模拟测试题

课外阅读《城南旧事》模拟测试题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1.《城南旧事》这本书是由()写的。

2.宋妈跑遍了北京城的( )行,也没有一点点丫头的影子。

3.在“惠安馆”一章当中妈妈叫“惠安馆”是();宋妈叫“惠安馆”是();爸爸叫“惠安馆”是()。

4.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吃()。

5.秀贞的“小桂子”背上有一块()小桂子的亲爹是我口中的( ),小桂子出生后被丢弃在( )门。

6.“我们去看海”中的把皮球踢掉的是()。

7.秀贞的女儿是()。

8.英子爸爸说,无论什么困难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爸爸让我闯练闯练的事是让我把钱寄给( ). 9.秀贞口中的“小桂子”是()。

10.《我们看海去》中,作者收到了贼的( )。

这是( )留给他的。

11.宋妈治头痛在太阳穴上贴( )皮.12.英子最喜欢念的、算术算得太苦时念的课文是( ). 13在欢送毕业同学会上,韩老师给英子和三年级的大同学一起表演的歌舞节目叫《》。

我在节目中扮演( ) 。

14.我喜欢兰姨娘,因为她常带我到城南游艺园看戏,买包子给我吃,给我做独特的( )灯,德先叔却称她密斯( ),还夸她有志气,敢向恶劣环境反抗,送她《傀儡家庭》。

15.骆驼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爸爸说是用来防( )的.二、选择题1.《城南旧事》谨此献给()A.先母林黄爱珍女士B. 林海音的父亲 C .宋妈2.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挨打前流泪的原因()A.起床晚了。

B、成绩考砸了。

C、“我”想吃驴打滚儿3.《城南旧事•惠安馆》中秀贞“疯了”的原因是()A.“小桂子”刚生下来就被扔了。

B.思康一去不返。

C.秀贞母亲阻挠秀贞嫁给思康4.《城南旧事•我们看海去》中的陌生人第一次送英子一把玻璃球,英子没要;最后一次见英子时送的礼物是(),因为这是他奶奶留给他的,英子收下了。

A.小铜佛B.金镯子C.一串象牙佛珠D.玻璃球5.下面一段话描写的人物是()圆圆扁扁的脸,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欢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就很合适地露出来,左嘴巴还有一处酒窝,随着笑声打旋儿。

A.兰姨娘B.宋妈C.英子母亲D.秀贞6.()谁?捣鬼使兰姨娘和德先在一起的。

()A.英子B.宋妈C.英子爸爸D.英子妈妈7.下面不是英子和兰姨娘、德先叔一起时发生的故事是()A.提西瓜灯B.去看电影C.到三贝子花园玩D.吃驴打滚儿8.《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 )A “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了爸爸深深的爱,差点儿又流下泪来。

B我想马上要毕业了,心理难受。

C我想到父亲偏爱弟弟。

9.《城南旧事》的体裁是()A、儿童小说 B 、散文 C、诗歌10.下面一段话中的人物是()“乡下人有你这好命儿?他成年价给人看牛哪!”她说着停下了手里的活儿,举起锥子“今年个,可得回家看看了,心里老不顺序。

”她说完愣愣的,。

A.秀贞妈妈B.宋妈C.兰姨娘D.秀贞11.在杂草堆里的那个人是().A坏人 B好人12.秀贞口中的“小桂子”是()A 小英子 B妞儿13.德先叔是()。

A国民党 B贼 C 大学生14.在“惠安馆”一章当中妈妈叫“惠安馆”是()。

A灰娃馆 B惠难馆 C飞安馆。

15.下面不是发生在新帘子胡同时的故事是()A.我们看海去B.兰姨娘C.驴打滚儿D.惠安馆《城南旧事》复习资料2.《城南旧事》是由(五)个故事组成,分别是《》、《》、《》、《》、《》。

4.兰姨娘最后跟()走了。

5.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是佩戴了爸爸种的()。

二、选择题。

1.主人公的老师姓。

A、刘 B、陈 C、韩2.主人公家有。

A.宋妈 B.牛妈 C.刘妈3.主人公在读书。

A.厂甸附小 B.纯阳小学 C.如风小学三、判断。

1.秀贞住在灰娃馆。

()2.英子一年级参加表演“麻雀与小孩”中,扮演小麻雀。

()3.英子指的“四眼狗”是德先叔。

()4.宋妈的儿子小栓子,上小学一年级。

()5.《惠安馆》——(宋妈)《我们看海去》——(“小偷”)《兰姨娘》——(兰姨娘)《驴打滚》——(秀贞)《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的爸爸) ( )6. 《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兰姨娘年轻、聪明、美丽,是个时代觉醒的反抗人物。

()7.小说《城南旧事》由五个短篇组成。

用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旧北京30年代北京风土人情和生活真态。

( )8.宋妈的丈夫很勤劳,每次来我家总会带些家乡特产。

()9.《兰姨娘》的结局就是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走了。

()10.林海音的新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很像一把汤匙。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小说,作者是的著名小说家。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它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最终一统三国,建立的故事。

1.刘备使用的武器是( ),张飞使用的是( ),关羽使用的兵器是( )。

A.双股宝剑B.青龙偃月C.丈八蛇矛枪2.“三顾茅庐”出自故事( )中。

A.刘备拜见诸葛B.诸葛亮拜见刘备C.诸葛亮拜见曹操3.“赤壁之战”中,是由( )A.关羽向曹操诈降B.黄盖向曹操诈降C.张飞向曹操诈降4.“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 )说的A.曹操B.周瑜C.诸葛亮5.一次,当关羽受伤时,为他刮骨疗伤的大夫是( )。

A.扁鵲 B.刘备C.华佗6.关羽在麦城被活捉后,便被( )杀了。

A.孙权B.吕蒙C.曹操7.空城计用在了( )里。

A.柳城B.街亭C.麦城8.“草船借箭”是因为( )想陷害诸葛亮而设的圈套。

A.曹操 B.鲁肃C.周瑜9.被称为“蜀后主”的人是( )。

A.刘备B.刘禅C.刘斗10.到了三国鼎立的最后时期,蜀国( )。

A.向吴国投降了 B.向魏国投降了C.统一了三国11.关于《三国演义》,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张飞字益德。

B.“三英战吕布”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

12.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是( )。

①魏延②关羽③马超④黄忠⑤张飞⑥赵云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13.被诸葛亮困于上方谷的是( )父子三人。

A.司马懿B.司马师C.司马昭14.“垂手过膝,目能顾其耳”描写的是( )。

A.庞统B.刘备C.伊籍D.诸葛亮20.关平的生父是( )。

A.胡华B关定C.关羽D.裴元绍21.“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描写的是( )A.庞统B.诸葛亮C.鲁肃D.徐庶22.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吴将是( )。

A.周瑜B.黄忠C.黄盖D.陆逊23.趁张飞酒醉而将其杀死的是( )A.马忠、范疆B.范疆、张达C.曹豹、张达24.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共有( )回A.80 B.100 C.120D.13025.在“如鱼得水”这个典故里,刘备把自己比作“鱼”,把( )比作“水”A.关羽B诸葛亮26.“青梅煮酒论英雄”讲的是()的故事。

A.曹操和关羽B.刘备和诸葛亮C. 曹操和刘备D.诸葛亮舌战群儒27诸葛亮发明了( )在崎岖的山路上运送粮草。

A.滑板车 B.木牛流马 C.装甲车 D.马车28.使用辕门射戟一策调节了刘备和袁术之间矛盾的是()。

A.诸葛亮 B.吕布 C.曹操29.斩杀魏延于马下的大将是()A.姜维 B.马岱 C.关兴 D.张苞30“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A.刘备 B.周瑜 C.刘表 D.黄盖31长坂坡一战中,被魏将程昱称为“万人敌”的是()A.张飞 B.赵云 C.黄忠32.是()首先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A.徐庶 B.司马徽孔明借完东风后由()接应,而避过周瑜派人追杀。

A.张飞 B.赵云 C.关羽33.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是() A.孟达 B.孟获 C.严颜34.诸葛亮出山后第一场胜仗是() A火烧博望坡B 火烧新野城C火烧赤壁35..关羽在离开曹操时唯一带走曹操的赠物是() A赤兔马B锦袍 C黄金36.一次,当关羽受伤时,为他刮骨疗伤的大夫是() A扁鹊 B刘备 C华佗①老将黄盖向周瑜献上一个火烧曹营的计划,并说愿到曹营诈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士,说要长期抵抗曹军,黄盖却说:“大军压境,要是在这个月破不了城,还是投降为好。

”周瑜一听大怒,命将士将黄盖拖出去斩首,甘宁为黄盖求情,被赶出营帐。

最后,众将领一起跪地苦苦哀求,黄盖保住了性命,但被重重打了五十军棍。

1..故事中的人物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计,源自这个故事的歇后语是。

2.这个故事发生在()之战前夕。

A.赤壁 B.官渡 C.夷陵②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拘,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馀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

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

1.这个故事叫。

之所以发生这个故事是因为失了街亭。

2.划线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特点是,司马懿的特点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