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教案(攻丝和套丝)教学目的1.知道攻丝、套丝的含义,了解攻丝时确定底孔直径、套丝时确定工件直径的方法。
2.初步学会攻丝、套丝的基本操作,并会简单应用。
3.培养学生认真工作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向学生提供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攻丝、套丝的基本操作。
2.学习技术的方法、应用技能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攻丝、套丝的起削操作;刃具与工件的垂直程度。
课前活动:组织学生去螺钉厂参观生产过程,学习简单的螺纹知识。
工具及材料:丝锥Μ8、Μ6;丝锥铰手230MM、150MM;板牙Μ8、Μ6;板牙铰手Φ25、Φ20;锉刀、游标卡尺,光圆10、8、6;螺帽坯 6.7、5.0;标准螺栓、螺帽M8、M6。
教具:丝锥模型、板牙模型、挂图、数据表。
第一课时攻丝(课堂实录)[授课过程]师:同学们。
上次我们参观了大众螺钉厂,了解生产螺栓的过程,请技术员为我们介绍了简单的螺纹知识。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下列问题:什么是内螺纹、什么是外螺纹?并各举一例。
生1:在工件孔的内壁上加工出的螺纹叫内螺纹。
在圆柱形工件上加工出的螺纹叫外螺纹。
例如螺帽里的螺纹是内螺纹,螺栓上的螺纹是外螺纹。
师:很好!内螺纹凹陷在孔壁内、外螺纹凸起在工件的表面。
当两个零件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规格相同时,就可以相互旋合。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些螺栓和螺帽。
教师出示螺栓和螺帽的样品。
示教板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各种规格大小的螺栓帽。
虽然平时都能看到螺栓和螺帽,但是大小各异的排列在一起,使大的螺栓和螺帽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给人以品种繁多的新奇感。
这里仅仅收集了部分螺栓和螺帽。
有的比这更大,有的比这还细小。
生产上要如此之多的螺栓和螺帽,说明螺纹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请同学们联系平时的观察,列举螺纹应用的实例。
生2:用螺帽不固定自行车上的车轮。
教师出示一辆儿童自行车。
师:不少同学都骑自行车上学,对自行车的结构比较了解。
除了安装车轮应用了螺纹外,几乎在车的每个部件都有螺丝连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螺丝,这辆车就散架不能用了。
生3:台虎钳能夹持工件也是应用了螺纹。
师:教师边讲边出示台虎钳的活动钳身的螺杆和固定钳身里的杆套。
这是与摇动手柄相连的螺杆,上面有外螺纹。
这是固定钳身里的杆套,里面内螺纹。
当转动手柄时螺纹就带动活动钳身夹住工件。
同学们举的实例都很正确,肯定还能举出许多应用螺纹的实例。
这些实例说明螺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加工螺纹呢?同学们能不能亲手来加工螺纹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手工加工螺纹的技术,就是攻丝和套丝。
攻丝、套丝适用于小批量的螺纹加工生产,是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评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能比较主动地调节自己的操作动作,是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取得好的成效的前提。
劳动技术课应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经验为基础,把情感调动、思维点拨、有序操作等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始至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师:我们先识别加工螺纹用的刃具。
教师先后出示丝锥和板牙。
这是一套丝锥,这是板牙。
它们上面都有刀齿。
现在请同学观察丝锥、板牙上刀齿的朝向以及刀齿排列的形状。
学生纷纷拿起钳台上的丝锥和板牙,观察刀齿的朝向和排列的形状。
学生们观察得比较仔细,有的旋转丝锥观看,有的翻过来又倒过去地观察板牙里的刀齿,还窃窃私语。
生4:丝锥的刀齿向外,排成圆形;板牙里的刀齿向里,也排成圆形。
师:丝锥的刀齿向外,排成圆形;板牙里的刀齿向里,围成内圆形。
请同学们想一想,丝锥和板牙各适合于加工什么螺纹?生5:丝锥适用于加工内螺纹,板牙适用于加工外螺纹。
师:同学们对他的回答有没有不同意见?(记:无人表示异议。
)师:他回答得十分正确。
我们通常把用丝锥加工工件内螺纹的操作称作攻丝;把用板牙加工工件外螺纹的操作称作套丝(板书攻丝、套丝的含义)。
现在我们先学习攻丝的方法。
为了掌握攻丝操作,需要对丝锥作进一步的了解。
通常二支丝锥为一套(出示丝锥图,结合图示讲解)。
这是头锥、用于第一次攻丝;这是二锥,用于第二次攻削修光螺纹。
请同学们比较图中头锥与二锥在外形上的区别。
学生观察挂图中的头锥和二锥,相互议论,不少学生带拿起钳台上的丝锥进行比较。
生6:头锥前端的锥面较长,二锥的锥面较短。
师:对了,很好!头锥的锥面较长,那是为了便于在孔壁上起削,逐步形成内螺纹。
二锥用于第二次攻削,其主要作用是修光螺纹,所以锥面较短,因此二锥的起削能较差。
如果在第一次攻丝时误用了二锥,这支二锥很容易损坏,因此正确地识别,使用头锥和二锥显得很重要。
教师边讲边将头锥和二锥的模型并列在一起,比较明显地显示出两支丝锥在前端锥面上的区别。
从平面图的认识到立体模型讲解识别。
为下一步学生对丝锥实物识别作了铺垫。
师:每支丝锥的柄上,通常刻有螺纹大径的尺寸。
现在请同学们把直径为8.0MM的头锥、二锥找出来,并把头锥拿在手上。
学生纷纷动手观察丝锥柄的科字,寻找M8规格的丝锥。
根据头锥、二锥的特征进行识别。
有的学生迅速地取出M8规格的头锥、有的则在商议,还有的学生把两支丝锥并在一起比较……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巡视。
师:××和××同学找的头锥和二锥是正确的。
请他俩分头检查大家找出的头锥和二锥。
生7和生8高高兴兴地一一检查,对个别识别错了的同学进行纠正,并告诉他们识别的方法。
多数学生找对了,显得很兴奋。
[评述]学习操作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观察(测)、执行、评价三方面协调进行的动态过程。
即:┌─────┐┌───┐│观察(测)├→│执行│└─────┘└─┬─┘↑┌───┐│└─┤评价│←┘└───┘因此,在攻丝操作之前,让学生观察工具的结构特征和加工件的标准产品,有利于学生明确操作目标。
师:下面以加工大径为8.0MM、为例,介绍攻丝的步骤和方法(板书:钻底孔)。
攻丝前先要钻孔,这个用于攻丝的孔称作底孔。
由于攻丝刚才过程中,丝锥的刀齿对孔壁表面进行切削和挤压,逐步形成螺纹,因此底孔的直径不能过大或过小,必须事先确定底孔直径的大小。
加工大径为8.0MM,螺距为1.25MM的内螺纹,底孔直径应该有多大呢?怎样来确定呢?这可以用查表方法或根据加工材料的硬度性质列式计算。
我们先学习计算方法。
(1)加工钢和塑性较大的材料:底孔直径=螺纹大径—螺距(2)加工铸铁和塑性较小的材料:底孔直径=螺纹大径—×螺距教师板书,并对第(2)计算式中系数(1.05—1.1)作简要解释。
师:今天我们练习攻丝所用的螺帽坯是用钢材做成的。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式子计算底孔直径。
学生选择(1)式迅速地口算,教师根据口算结果板书。
学生争先恐后地报出底孔直径为6.7MM。
师:这个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我们用查表的方法来核对。
学生听说要查表核对计算的数据,目光注视教师挂出的“攻丝底孔钻头直径表”纷纷报出底孔直径数据:6.7—6.8MM。
师:这个数据从哪一栏里找到的?生:钢一栏。
师:很好!计算和查表的结果是相吻合的。
底孔直径确定后,就可以选择相应直径的钻头钻孔。
钻孔后需要孔口倒角去掉棱角。
这样使头锥易于切入、避免孔口螺纹崩裂。
今天我们练习攻丝用的螺帽坯的底孔已在上节课上加工好了。
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攻丝的具体操作方法。
教师按操作步骤、边讲边示范,现将讲解示范的内容整理如下:[评述]教师按攻丝操作的步骤,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并利用挂图解剖动作的关键,这些方法都是劳技教学中的常用方法。
教师清晰有序的讲解、正确的分解动作示范,为学生建立了操作的概念与表象。
师:刚才我给同学们介绍了攻丝的操作方法。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学生举手跃跃欲试。
教师示意生7上台操作。
生7从成套的丝锥中挑出头锥M8,将其方榫夹在丝锥铰手上,然后将丝锥插入已平夹在台虎钳上螺帽坯的孔中。
交叉目测,检查丝锥与孔口哦、平面的垂直程度,小心地纠正丝锥的偏斜。
接着双手靠拢握住铰手柄,大拇指抵住铰手中部开始攻削……下面的学生密切地注视着生7的操作,并不时地提示:压力大些、丝锥歪了……检查垂直……倒旋断屑……教师在一旁注意生7的操作过程和动作,同时热情地鼓励他大胆地操作。
虽然生7的操作显得生疏,把握不太准,但是老师和同学的热情鼓励下一步一步地完成了攻丝的全过程。
师:攻丝时,你感到哪一步的操作难度最大?生7:开始攻入时,既要将丝锥攻下去,又要保持丝锥对工件的垂直。
师:哪你是怎样解决的呢?生7:双手要靠拢些握住铰手柄,大拇指握住铰手中部,用力向下压,两边压力要相等,慢慢地旋转铰手。
这样丝锥就会垂直地攻入底孔。
师:头锥攻入孔内不久,你通过检查发现丝锥有些偏斜,这时你是怎样纠正的呢?生7:边转动铰手,边向偏斜的反方向慢慢地纠正。
注意不要纠正过头。
师:很好!你用这个标准螺栓(M8)旋入自己加工的螺帽,看看松紧如何?生7用标准螺栓松紧自如地旋入螺帽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同学们为生7初试成功受到鼓舞。
[评述]在组织全班学生操作练习前,先请一位同学模拟尝试,起到三方面作用: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有利于大面积的指导;设计师之间精心问答,点拨操作关键,同学的体验比教师的讲解更贴近学生;学生观察、评论操作,可估计自己操作情景,思考防止发生错误的方法。
为下阶段练习的成功打下基础。
师:下面将要进行攻丝练习。
由相邻的两位同学结对互帮互学,在螺帽坯上合作加工内螺纹(M8)。
学生们将螺帽坯平夹在台虎钳上,按攻丝的步骤才操作。
有的结对学生边做边商议操作方法;有的相互轮换操作,相互提示纠正纠正动作。
练习气氛活跃,团结协作状况良好。
教师巡视中着重检查学生选用头锥情况,起削用力、丝锥纠偏,倒旋断屑,二锥的使用方法以及退出丝锥的手法。
特别对个别起削,纠偏把握不准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学生攻丝陆续完毕,用标准螺栓(M8)检查螺纹质量,不少学生急着把加工好螺帽给老师和其他同学观看。
[评述]操作技能训练符合一定的规律:开始时,学生注意范围较窄小,动作生硬往往顾此失彼,而且不易察觉自己操作动作的错误。
随着实践经验增加,才能达到注意逐步扩大,动作协调,力度较准。
只有到熟练阶段时,技能动作才成为他们联想与习惯的迁移。
因此,初练时安排两位学生结对子训练,互相观察、提示、交流,就十分必要。
教师巡视,随时指导操作,及时反馈调控,及时鼓励,这样,既有学生间的“兵教兵”活动,又有“官教兵”的辅导,双管齐下,这是劳技教学中一种较好的组织训练方式。
师:刚才练习中,同学们互助合作得很好。
通过练习对攻丝操作有了些体验,在练习中遇到一些什么问题?生8:攻丝时:当头锥切入工件2-3牙后要检查头锥与孔口平面是否垂直,怎样判断头锥已经切入孔口2-3牙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义。
头锥攻入孔口1-2牙后,如果不及时检查头锥的垂直程度,而是继续攻削下去,会形成歪斜螺纹。